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遊戲

【崩壞:星穹鐵道】匹諾康尼2.2劇情成功在哪裏?對於友商有什麽值得學習的地方?

2024-05-09遊戲

謝邀,在之前的回答裏寫過【秩序】,那麽在這個回答裏就來說一說【同諧】吧

拓展閱讀:

【同諧】之旅.歌者的所見

在本次主線中,大家都被星期日的經歷打動,一定程度上認可了他所講述的【秩序】。在見證了這座白日夢之城的光鮮與骯臟的匹諾康尼話事人面前,知更鳥的辯白似乎顯得蒼白無力?

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聽過了星期日在匹諾康尼的所見,知曉了【秩序】的必要,但劇情的狡猾恰恰在於此。作為【同諧】代言人的知更鳥,她的想法與遭遇,讓她貫徹【同諧】的原因都被粗淺的一筆帶過,盡力留白。

劇情並非直接講述知更鳥的遭遇、未把知更鳥在【同諧】旅途的見聞告知大家。知更鳥並非養在匹諾康尼橡木公館內的嬌貴小公主;恰恰相反,知更鳥一直以來都在為了踐行與傳播【同諧】,環遊整個星海。

正因為如此,星期日的觀點是只建立在他對匹諾康尼的熟悉上,最終得出了【秩序】的唯一答案

與之相對的,知更鳥的行為與信念,是她自己一直踐行【同諧】,在整個宇宙環遊得到的結果。

「美麗與淪陷」這一章中,星期日以自己親自經歷的三場事件來說明自己的論據。最後一件事就是知更鳥為了踐行【同諧】,以強援弱主動前往戰場,最終被流彈射傷脖頸險些葬送未來的經歷。

星期日以此詢問他人的建議,可知更鳥呢?

知更鳥最後又是做了什麽樣的選擇呢?

「假若有一雙翅膀」,人人都能飛翔

這就是故事狡猾的地方,在【同諧】的踐行上,真正「 眾望所歸的諧樂之子 」從未言說過自己的血與淚、傷與痛。

她深入戰爭的腹地,用歌聲安撫人們的痛苦,她在搖搖欲墜的危房鼓勵恐懼的孩子,她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為公司的救援物資提供掩護......

主動去做這些,主動去直面這個宇宙的「不美好」,主動發揮自己有限的力量去幫助解決問題的,是知更鳥,是【同諧】的踐行者。

哪怕是在受傷之後,知更鳥依然繼續著自己的【同諧】之旅,從未停下「 以強援弱 」的腳步。深入想想星期日的話就能意識到,知更鳥在這場旅行的接下來要遭受的危險與磨難,不會只有這一場。

孤獨、惡意、窺探,這些人性的陰私也如影隨形,龐大的聚光燈中心的位置承載了多少期待,也就背負了多少沈重的壓力。

【同諧】星神- 希佩(Xipe) 的原型是阿茲特克神話的「剝皮之主」- 希佩托特克(Xipe Totec) ,他是是農業、植被成長、東方、季節輪替、春天、死亡與重生、金匠之神。

希佩托特克 透過剝自己的皮為人類提供食物,這象征著玉米種子在發芽前失去外殼與蛇蛻皮的形式。沒有皮膚的他被描繪成一位金神。

所以知更鳥的【同諧】之旅,註定也是一場對自己的「 剝皮 」,無論是親身深入戰場掩護物資被無情的流彈打中,還是始終站在毫無死角的相機圈中被不斷曝光「剝皮」,【同諧】的旅途註定帶著「自我犧牲」來換取他人的食物- 機會

所以知更鳥也是一位「 戰士 」,她作為銀河矚目的歌星見識過的黑暗與不幸並不比哥哥停留在匹諾康尼了解的要少。甚至與哥哥星期日不同,作為匹諾康尼的話事人,星期日見證了再多的黑暗,也是「別人」承受的報應。

知更鳥面對的,是真真切切不斷追逐自己的醜陋與惡意.....

但她最終支撐下來了,星期日玩的花招之一,就是將知更鳥的決定扭曲為可以被他人「 決定 」的選擇。

但繼續【同諧】的旅途是知更鳥自己的選擇,是知更鳥自己的堅強與意誌讓她繼續環遊銀河,散播【同諧】。

這,恰恰就是【秩序】與【同諧】的差異。

【秩序】說:眾生需要一顆星星來指引方向,精神渴求一位君王來背負一切。

可【同諧】唱道:你的星星、你的君王,一直都是你自己。

曾被他人保護的孩子,能夠成為保護他人的姐姐
被哥哥包容的妹妹,也能站在聚光燈下作為明星包容粉絲的夢想
最終,想要實作願望的自己,亦能為他人實作願望。

關於這些信念,關於這些經歷,知更鳥從未提過。要問為什麽?

因為大家都是一樣的啊,我(知更鳥)和你(蕓蕓眾生),都是一樣的「人」啊。

我(知更鳥)所經歷的苦痛你也許也曾經歷,甚至更為嚴重。我(知更鳥)所遭遇的惡意也許你也曾面對,甚至更加深邃。

所以我(知更鳥)的經歷並沒有什麽特別的地方,因為你也會有相似的經歷。

但我做到了,所以我相信你最終也一定能像我一樣,飛上天空。

因為這一次飛翔,你真的會有一雙翅膀

星期日的論點藏起來的最大缺漏,就是「 人的視角 」,或者該說他的出發點是建立在他「 脫離群眾 」、「 脫離人類自身 」的精英敘事邏輯上。作為匹諾康尼的話事人,一直被橡木家系重視的星期日,是毫無疑問的精英人士。

他能輕易說服獵犬家系停止追捕,他能接觸到匹諾康尼最上層的人士見識那些光鮮亮麗背後的骯臟醜陋。

可相對的另外一面呢?那些真正在街頭巷尾逃竄卻積極閃耀的生命之美呢?這些東西是在高雅的橡木公館裏的星期日看不到的東西,而一直見證著這些光芒,並且努力幫助這樣的光芒綻放的歌者:

那就是 知更鳥 ,是 【同諧】

星期日的地位與遭遇,讓他習慣於作為強者,作為有能力影響更大範圍的 「君王」 去一勞永逸的背負所有苦難,解決所有問題,追求神的道路。

可知更鳥的選擇是 「人」 ,她選擇了以【同諧】的道路,像人一樣接受自己的弱小與局限。

可是沒關系,飯可以一口口吃,步子可以一步步來,無法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那就一個個的來。一個人的力量的與智慧有限,那麽就尋找夥伴共同奔向目標,成為彼此發翅膀,最終飛上遙遠的天空。

浮士德的賭約為何失敗?因為 上升的一切必將匯合

那麽,為什麽故事要讓知更鳥以這種大量留白的方式來表現【同諧】呢?

這就要從另外一位重要角色切入了

米沙 ,或者現在應該稱呼他為「鐘表匠」—— 偉大的無名客 拉格沃克 · 夏爾 · 米哈伊爾

米沙的秘技「停一停,你真美麗」,出自文學名著 【浮士德】

現在想來,這一台詞早已暗示了米沙的真身,小說中的浮士德博士返老還童,匹諾康尼的米哈伊爾也留下年輕的記憶獲得一瞬的新生。

博學多聞的學者浮士德,他因對於自己現況的不滿以及對知識的欲念,最終召喚了魔鬼梅菲斯特出現,並與他達成交易;梅菲斯特可在二十四年的期限內供浮士德驅使,但在浮士德死後,其靈魂必須受地獄奴役,直到永遠。

契約終結的觸發還有另外一種方式:

[1] 如果我對某一瞬間說: 停一停吧,你真美麗! 那時就給我套上枷鎖, 那時我也情願淪陷! 那時就讓喪鐘敲響, 讓你的職務就此告終, 讓時針停止,指標垂降, 讓我的一生就此斷送!

在歌德的【浮士德】中,除了浮士德與惡魔梅菲斯特的賭約,還有另外一個賭約關乎著整個故事的核心。在歌德的【浮士德】,首先是惡魔梅菲斯特與上帝進行爭論:

惡魔梅菲斯特認為上帝賜給人類的[理性]毫無意義,因為人類本性就是醜惡與懈怠的,他們註定要墮落。

上帝則相信賜予人類的[理性]是有意義的,人類能夠戰勝本性的負面,在理性的追求上不斷前進。

也就是以這個賭約在前,引出了梅菲斯特與浮士德的約定。梅菲斯特試圖以和浮士德的契約引誘他的墮落,證明自己和上帝賭約的勝利。

在這場賭局中,梅菲斯特可以以浮士德仆人的身份滿足他的各種要求,極盡所能的去誘惑對方墮落,來證明人類的[理性]根本毫無意義,必然墮落。

而上帝不會幹涉梅菲斯特在賭約期間的誘惑。

是不是很眼熟?

劇情中星期日的論點、說法、[七休日]的制度乃至[太一之夢],都是代表【秩序】伸出的誘惑,是梅菲斯特滿足浮士德一切要求的優勢。知更鳥作為【同諧】的代表在劇情中的「沈默」,也是這場賭約的「條件」。

直到 浮士德博士(人類) 喊出那句話「停一停吧,你真美麗」之前, 神(【同諧】) 都不會幹涉 梅菲斯特(星期日) 的誘惑

【浮士德】這一故事來源於在民間傳說中,原本是一個訓誡故事,意在告訴人們要戒除欲望,養成虔敬之心,否則魔鬼就會乘虛而入。歌德則對這個故事進行了改編,將故事中的浮士德博士進行了提煉與昇華,完成了一部世界巨著。

歌德【浮士德】作品的一個核心就是【理性】。在作品中,【理性】是一種永不滿足、永不停歇的追求,它可以是愛欲、也可以是權勢、更可以是一種超脫物質的精神追求,可以確定的是,這種追求永遠無法得到滿足,無法停歇。

書中的浮士德,最終還是喊出了約定的台詞:

停一停吧,你真美麗!

但浮士德的靈魂並未落入惡魔的手中,反而是升入了天堂。

為何是此刻,天堂(【同諧)終於睜開眼睛投來瞥視?

因為賭局已經到了揭曉勝負的時刻。在這之後的主線標題早已標註好了浮士德失敗與忽視的理由:

「上升的一切必將匯合」

【上升的一切必將匯合|Everything That Rises Must Converge】是美國著名作家弗蘭納裏·奧康納(Flannery O'Connor)的最後一部短篇小說集與短篇小說代表作,釋出於去世後一年後。

短篇小說首次發表於 1961 年的【新世界寫作】。這個故事為奧康納贏得了 1963 年第二次歐·亨利獎。

這個名字來源於法國哲學家 皮埃爾·德日進(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 ) 的著作 【歐米茄點】(Omega Point)

"Remain true to yourself, but move ever upward toward greater consciousness and greater love! At the summit you will find yourselves united with all those who, from every direction, have made the same ascent. For everything that rises must converge."
「忠於自我,但要不斷向上,走向崇高的目標與愛!在登上頂峰時,你會發現自己與所有來自各個方向的人團結在一起,因為上升的一切必將匯合。」

這一觀點認為,真正追求積極向上的人效能夠跨越信仰與種族的隔閡,共同匯聚一處為真正崇高的價值共同努力。這既是【開拓】的不斷進取,也是【同諧】的以強援弱。

而背離方向的人只能停留在孤獨的道路上與他人漸行漸遠.....

最終,梅菲斯特還是輸了。他費盡心思想要拯救人類,他窮盡智慧試圖以甜美的夢境誘惑生命,最後卻還是輸了賭約:

為什麽呢?究竟是為什麽呢?明明浮士德已經喊出了約定的話語,匹諾康尼的人們陷入了永恒的美夢

為何生命已經沈睡,在[太一之夢]裏的追逐渴望暫停、渴望逃離,渴望時間停留在美麗的此刻

我(星期日|梅菲斯特)卻輸了這場賭局?

暫停並非為了永恒的美麗,而是為了向更遠的未來繼續前進

[2] 人的可貴不在於擁有真理,而在於追求真理

梅菲斯特與浮士德契約的終結以「 停止 」作為約定,因為浮士德一旦有了停止的意願,就代表了 他放棄永不滿足的【理性】追求,沈溺於幸福滿足的片刻 。也證明了上帝賜給人類的【理性】毫無意義,人類最終還是耽於享樂。

最後的結局,雖然 浮士德 喊出了「停止」,但他依然處在對真理的追求之上,浮士德的暫停並非是【理性】的停擺,對永恒美夢的沈迷;反而是未來繼續追求【真理】,向下一站繼續進發。

銘記於心的約定
風塵仆仆的過去,守護家園的責任,開拓世界的夢想——
一雙粗糙的大手,將這些遞給了不諳世事的少年。
「不久之後,我們就能去往更廣闊的世界了吧。」
男孩欣喜地接過傳承的信物。年幼的他,尚未感受到那信物有多沈重。
「一定會的。在那之前,米沙,守護好這裏。」
他將那約定銘記於心,直到——直到永遠。

這就是浮士德的答案,是米沙(【鐘表匠】)的答案,是【開拓】與【同諧】的答案,亦或者

這就是人類給出的答案。

交錯的匹諾康尼-【秩序】的爵士時代與【同諧】的夢想之地

在2.0開始前,燒雞老師就公布了匹諾康尼的主題為 爵士時代 夢想之地 ,對應現實美利堅的兩個時代。

現在從結果回顧問題,我們才終於了解到這兩個主題選擇的真意。

【秩序】引領爵士時代

爵士時代發生於20 年代和 1930 年代的一段時期,雖然冠以爵士時代的稱號,但這個時代美國最具有代表性的還有另外一件事:

1920 年到 1933 年,美國頒布法令-美國憲法第十八修正案(Amendment XVIII),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進口、運輸和銷售酒精飲料。

同時期的這條憲法是禁酒運動數十年努力的產物,法令的本意是希望透過禁止銷售酒精來改善貧困和其他社會問題。

爵士樂的興起正是在這個特殊時期興起的反文化音樂型別演奏,迎合了當時【秩序】壓抑下人們的需求,爵士樂從美國的紐奧良開始興盛並且流行在全世界。

緊隨其後的是第十九修正案(Amendment XIX)也於 1920 年 8 月 18 日生效,1920 年 8 月 26 日獲得透過。女權開始走上舞台,婦女的選舉權達到了頂峰。平等和開放性等觀念在當時非常流行,女性也在這一時期利用了這些觀念。

在這一時代,一邊是來自禁酒令的【秩序】壓迫了民眾的需求,人們奮力反抗。可是在另外一方面,又是從爵士音樂和舞蹈風格帶動全世界的流行;廣告業也進入興盛時期, 20 年代的美國人越來越多地透過他們購買的房屋、汽車、衣服以及其他商品和服務來定義自己。

社會一邊是【秩序】法令的壓抑人性,一邊又是在【秩序】規則下帶來的興盛繁榮。

這,就是【秩序】引領下的爵士時代。

【同諧】打造夢想之地

夢想之地是80年代的美國。在美國的80年代,很多人重新把目光轉向自我,不再關心社會。對他們來說:

一個人成功與否的主要衡量標準是他賺錢的能力,大家都渴望過上好日子,改善生活品質,這些自然需要錢

這一理念也對應著【同諧】對「自我價值」的追尋與認可,人們更積極的去追尋自我的提升與實作。在這一時期,美國結束了對越戰的軍(da)事(shu)介(lei)入,民權活動和婦女運動都取得了充分進展。最重要的還是美國經濟陷入經濟衰退,利率和通脹高漲,中東局勢緊張造成進口石油短缺,更是雪上加霜。

作為美國宣傳的主流文化,美國夢(American Dream)代表著民主,權利,自由,機會和平等,其中自由包括繁榮與成功的機會,以及 向上流動性 。人們相信透過自己的工作勤奮、勇氣、創意、和決心邁向富裕,而非依賴於特定的社會階級和他人的援助。通常這代表了人們在經濟上的成功或是企業家的精神。許多歐洲移民都是抱持著美國夢的理想前往美國的。在美國擁有的經濟自由相當多,政府扮演的角色相當有限,這使得美國的社會流動性極大,任何人都有可能透過自己的努力邁向巔峰。

從【秩序】中崩潰的社會,人們奔向了民主,奔向了【同諧】,更加積極的為了追尋夢想而投身時代的洪流。

這,就是【同諧】打造出的夢想之地

【同諧】的真意-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秩序】的追求是非人的力量,是建立在「 人性的的下限 」下的選擇。唯有神明可以創造,唯有君王能夠背負。

這一概念最終導向了 「英雄史觀」(Great man theory)。 在歷史學中,這一觀點中認為歷史都是由 偉人、帝王將相 等少數精英人士所創造的,否認人民群眾在歷史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英雄史觀是唯心主義的一種表現。該理論主要歸因於蘇格蘭哲學家和散文家湯瑪斯·卡萊爾,他在1840年進行了一系列有關英雄主義的演講,後來發表為【論歷史上的英雄、英雄崇拜和英雄業績】。

這一理念屬於歷史唯心主義,認為理念是創造歷史的力量。而在這一理念下,【秩序】是必要且唯一的,黑暗的天空需要星星才能指引道路,混沌的歷史唯有【秩序】方可肅清。

星期日看見的是哈努努帶領囚徒取得獨立,而囚徒們在失去哈努努以後就陷入混亂。

星期日看見的是鐘表匠發掘商機創造財富,而家系在背離鐘表匠後也無法再復現鐘表匠的奇思妙想。

一切的機會與繁榮,全部來自於英雄,建立在偉人的決定上,是這些人決定了時代的風吹往何處,所以答案唯有【秩序】。

【同諧】 追求的是相信人的理性,是相信「 人性的上限 」上的理想。並非作為制定法則的君王亦或是決定方向的神明;而是以實作了可能性的強者,去援助那些還未曾實作自身的弱者,強者與弱者擁有共同的價值與可能性,以平等的姿態互相援助。

屬於【同諧】的敘事,是人民史觀,是考慮進所有人的歷史視角。那些未曾在歷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那些倒在曙光前方甚至未曾完全投身歷史變革的基層們,每一位被褫奪公權者、被壓迫者、窮人、不合群者等被邊緣化群體的視角,也都是造就時代變革不可或缺的一角。

所以才是以強援弱,強者的強大並非天生不可逾越的「神賜」,只是在漆黑的道路上「先行一步」罷了。眾生一直是在平等的位置,用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去幫助他人走的更遠

這些在街頭巷尾努力工作的人們,從服務生到清潔工,從老師到小職員。他們做著微不足道的工作,發揮著有限的影響。可恰恰是這些不起眼一點點影響,最終匯聚成文明的美麗。

知更鳥看見的是監獄的囚徒們終於學會了反抗,共同舉起了革命的星星之火

知更鳥看見的是荒地的住民依舊懷揣夢想與熱情,逐夢師、獵犬、表演家共同建造出如今繁華美麗的匹諾康尼

因為奇跡來源於每一個人的選擇,因為勝利屬於每一個人的努力,這就是【同諧】的歌聲。

從來就沒有什麽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創造人類的幸福, 全靠我們自己!
—— 【國際歌】(L'Internationale)

必然匯合-兩面性的需求

在匹諾康尼的最終決戰,【秩序】與【同諧】、【開拓】的對決上,並非是後者否定前者,而是一場對話,是一場反過來的「拯救」。

在此前的理論中,星期日一直強調[ 自我價值] 的虛假與束縛,他將[自我價值]視為「不必要的錯覺」,人們被這一錯覺誤導,最終徒勞浪費了生命

自我價值是指在個人生活和社會活動中,自我對社會做出貢獻,而後社會和他人對作為人的存在的一種肯定關系。 包括人的尊嚴和保證人的尊嚴的物質精神條件。 自我價值的實作必然要以對社會的貢獻為基礎,以社會肯定結果。

假如這樣的[自我價值]是虛假的錯覺,那又為什麽需要有人成為「君王」呢?

星期日試圖阻止他人追求虛假的[自我價值],本身也是他在努力實作自己的[自我價值]。他指出人性的局限性,可促使他去行動的也是人類的局限性-慈悲、正義、溫柔.....

所以在失敗的那一刻,星期日流露出了脆弱與悲傷,因為星期日的行為本身,就是作為「人」在試圖追求[自我價值],所以最終他自然也要面對自己早已意識到的真相:

不是所有的鳥兒都能飛翔,有的鳥兒無法跨越殘酷的世界,註定要重重墜落在地面。

拯救者自喻為保護生命的鳥籠,卻忽略了自己亦是朝著太陽飛翔的鳥兒

星期日以超脫人性的說辭,卻從未戰勝自己的人性。驅使他去選擇【秩序】,引導他去揭曉報應,一直就是他自己聲稱束縛人類的事物。

星期日並不特殊,星期日之後終會來到星期一,他一直都是「人」的一份子,卻想要承擔起「非人」的義務與苦難。這就是「英雄史觀」的荊棘冠,要求人成為非人,將英雄與王者描繪為脫離人群的存在,徒留他們一個人在黑暗中承受孤獨。

但【同諧】一視同仁,「人民史觀」不會忽視大時代下的每一個人,不會輕視那些默默無名小人物的努力,也不會否定英雄與偉人們的努力。

正因為一視同仁作為人來接受,作為人來幫助,也值得作為人來愛。

作為「人」想要努力飛上天空,這並沒有錯。

但是別害怕,這一次不會孤單的墜落。

假若有羽毛,愛的歌聲便是贈與你的羽毛

假若有翅膀,心的擁抱就是獻給你的翅膀

不要擔心,夢醒之後繼續出發吧,終有一日我們都會飛上屬於自己的天空。

參考

  1. ^ 浮士德 第一部第四場,錢春綺譯
  2. ^ 戈特霍爾德·埃夫萊姆·萊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