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遊戲

不沈迷遊戲和熱愛遊戲可能並存嗎?如果可以,是如何做到的?

2023-05-24遊戲

「愛」是一個美妙的動詞。

它相比於厭惡、憎恨,有一種更獨特的力量:愛能讓你在深沈和持久的感受中,從你所愛的人、事、物上汲取到某種力量。

這種力量也許是好的,也許是壞的——我沒有資格去用這種主觀的形容詞去評判其他人的收獲,但我認為我從遊戲中獲得的,對我來說都大有裨益。

就像我之前說的,我不喜歡遊戲,我愛遊戲。

哪怕把目光放得更現實一點,或者說短視一點,因為遊戲,我才能透過撰寫稿件賺了點錢,才能有我現在的這個有著點粉絲積累的帳號。

往更深層去看,遊戲作為一個事,也是我滿足個人表達欲的一種視窗,遊戲內遊戲外都能有著自我實作的意義。

但是說到沈迷……

我一直被我身邊非常熟悉我的人認為是過於沈迷ACG沒有N的那類二刺猿——我確實不喜歡輕小說。

很多人認為這種深陷是危險的,會讓人廢寢忘食地將時間投入到遊戲中。

這裏有個小問題,遊戲和生活並不是對立的關系,它是生活的一部份。

只是有些人將它的部份放得過高過大。

就算沒有遊戲,就一定能保證這些「沈迷遊戲」的人能管好自己的生活嗎?

大可以說這句話是詭辯。有意思的是,國內頂尖高校的電競隊伍實力都不弱。這和遊戲本身無關,而是和他們的自制力,與時間和任務管理能力有關。

很多時候,玩家和非玩家的矛盾點就在於:有些玩家實際上分得清生活中的輕重緩急,卻遭到其他人的影響、指責。而他們為此又不得不將遊戲合理化——

喏,「第九藝術論」的觀點對於這種場合就是最好的武器。

它確實是一個值得分析討論的優秀理論,只是我個人並不完全贊同它的結論——遊戲暫時還談不上什麽第九藝術。

結果現在這套觀點被刻奇主義者和雲玩家們玩爛了。

這麽說吧,從去年年底那些「第九藝術家們」開始拿著他們心目中那幾部神作以及自創的理論到我這沒事找事的時候,

我對「第九藝術論」的好感度徹底掉進了冰窟裏邊——盡管我對這觀點並不完全反對。

我是去年考了家庭教育培訓師,今年考的心理咨詢師,看了一些案例,也和一些家長聊過這個話題。

其實很多遊戲成癮案例的解決方法不在遊戲本身——當然,開發者確實會套用心理學的技巧促使玩家長時間、高頻率線上並誘導付費——而是在於他的外界條件。

說得再露骨一點,這個世界上好玩的東西不只有電子遊戲,但恐怕電子遊戲是其中成本最低的娛樂方式之一。

這還是說得很理性。

當一個人從外界獲得的情感反饋過少的時候,那麽他必然轉向一種能抒發自我的形式。

不巧的是,最近的二三十年裏這個形式是遊戲,再加上短視訊。

遊戲空間的悲哀,其實恰恰是現實生活的折射。

人是需要興趣愛好作為養分的。

人生最美好的事也許是將愛好作為職業,去獲得更高的追求。

為什麽我說是「也許」呢?

我愛吃燒烤,但你跟我說一天三頓小燒烤,我也會膩。

如果你認為遊戲是一種能讓你在某個時期內獲得你預期中的樂趣的娛樂形式,那就撒手玩吧。

只是,別將自己生活中的失敗完全歸咎於遊戲。

新渡戶稻造的【武士道】中,有一章我覺得寫得不錯,那章的名字叫【克己】。克己不是壓抑自己對於快樂的追求,而是像王陽明說的:

能克己,方能成己。

這種時候可能就需要一些實打實的目標作為鞭策。

甚至將註意身心健康這種事作為目標也不是不行。

也許多少年之後你會覺得遊戲虛無縹緲,毫無用處,但別忘了,那時候你獲得的快樂是烈火中的真金。

你看,我之前說遊戲不是第九藝術,有人噴。

我這回說它不是第九藝術,但我不反對這個觀點,照樣有人噴——「遊戲就是遊戲,不是第九藝術」。

我說的就是它不是第九藝術,怎麽有人還急了呢?

噢,原來是看都沒看懂就要急著評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