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遊戲

平心而論,p社真的小眾嗎?

2018-04-25遊戲

小眾

如果你覺得它不小眾,那恭喜你,你身處的環境很有可能是一個相對高端的環境

一個人從小到大接收到的教育,都是在培養你的抽象能力

越是底層的人,娛樂越是具像化,而不抽象,比如你會發現底層的民眾

會更傾向於看網紅直播,玩動作遊戲,而越是知識層次高的群體

就越喜歡這種抽象的東西,你覺得p社的遊戲,有多少動作成分?幾乎沒有

就幾個軍事符號在地圖上跑來跑去,然後用幾個箭頭指來指去

要從這種抽象的符號中想象戰場上的烽火連天,需要有一定的想象力

想象力就是抽象的能力,這種缺乏動作畫面感的遊戲,沒有一定的抽象能力,要喜歡玩,有一定難度

所以你會發現,p社的受眾,絕大多數受過高等教育,而且越往好的學校去,p社的受眾就越多

參考:

我的朋友Stella,做教育公益計畫。
她學習過一個教育理論——學習知識能力等同於抽象能力。
最早的抽象能力一般從8歲閱讀大段的文字並理解中心思想開始。
然後到了初中,就開始接觸更為抽象的東西:代數、幾何、物理、化學。
所以,初中升高中,是一次抽象能力的篩選。
此後路徑是高中、大學的孩子,有機會學習更為抽象的東西,或者說持續發展抽象能力。
能力用進廢退。
經常要抽象思考的人,他們會有「思維的樂趣」「認知的樂趣」,而抽象的東西,對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比如:理想、愛情,都是非常抽象的東西。
不論是什麽原因,在初中之後,進入中專、技校等路徑的孩子,他們用於抽象思考的時間會變少,而大量的時間,用在具象事物裏。
繼續用進廢退理論。抽象的東西對他們影響力會少,他們註意力的重心是「具象的東西」。
人總是從自己熟悉的東西中持續獲得樂趣,而畏懼不熟悉的東西。
知識分子普遍缺乏具象能力。體力勞動者不愛閱讀。
所以,這裏的「藍領」與「白領」只是兩個代詞,描述對資訊獲取的習慣,資訊依賴,對知識的樂趣、抽象事物的偏好不同的兩類人。
好像被巴別塔分開的人群。

【京東11萬藍領和1萬白領,折射的是整個中國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