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健康

人類免疫系統是怎麽工作的?

2015-04-06健康

本文為「5分鐘免疫力」第四篇

歡迎訂閱「5分鐘免疫力」專欄

本文約2700字,閱讀時間10分鐘左右。

愛你們,今天繼續來聊免疫力的話題。

我們都有開車的經歷,開車過程中,如果發現汽車上有異常響聲,亮紅燈提示,你是不是非常緊張?因為你知道,不管哪裏出現了問題,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產生嚴重的後果。我們的身體,也是一輛正在行駛的汽車,它也會給我們發出很多訊號,你是否第一時間意識到了,又是怎麽處理的呢?

先看看什麽是身體發出的訊號?

當我們感覺身體不舒服時,或者身體的表現與平時不太一樣時,可能就是身體發出的訊號,也是一種身體語言。

首先,我們要非常感謝這些身體訊號,因為它們是智慧人體的本能自我保護,看到有問題,立即發出訊號,提醒我們去改變生活習慣。如果你捕獲並讀懂了,采取了相應的措施,那麽你就可以防微杜漸,躲過一場大病。如果你聽不懂,或者是聽懂了不當成回事,任其發展,那麽可能養虎為患,小病拖成大病。

比如,腦梗的朋友,在疾病被查出來前,會出現手腳麻,嘴唇麻,走路容易摔倒等跡象;膽囊不好的朋友,味覺容易苦,吃肉容易拉肚子等,這些都是疾病早期的訊號,但是這些問題一般在醫院裏查不出來,需要我們自己細心觀察,機器是冰冷的,我們的身體比醫院價值上百萬的儀器要靈敏得多。今天,讓我們一起讀懂免疫力發出的訊號,不要輕易放棄解讀身體語言的權利。

很多早期病癥,機器是查不出來的。

免疫力是一個比較綜合的概念,目前還沒有哪一項檢查可以直接、全面地反映免疫力狀況。但如果只是想看看自己體內的免疫戰鬥力在哪個水準,我們平時的一張血檢報告單,就能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一個人的免疫功能強弱。

血檢報告單是幾乎每次去醫院都必做的常規計畫,拿到報告單,那些或向上、或向下的箭頭常常讓人摸不著頭腦,這些箭頭意味著什麽?是否暗示著某些疾病的潛在風險?曹雪濤院士說,血常規指標有近20項,但是若要評估自身免疫功能,就要特別關註白血球大家族。

白血球的強弱,體現一個人的身體抵抗力。

我們都知道,白血球是身體的戰士,當身體感染了疾病,白血球就會「出動」戰爭。因此,白血球的強弱,體現一個人的身體抵抗力。

人體內,一般每微升4000~10000個白血球屬於正常,如果小於每微升4000個,則表明機體存在著免疫功能的降低;如果大於10000個,則提示體內有炎癥感染,往往也會有發燒癥狀;因此,如果隔半年或1年做一次白血球計數檢查,並繪成一條曲線,你會發現,在你身體狀態不好時,白血球的數量也較低,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再看看白血球「大家族」的兩位成員——嗜中性球和淋巴細胞。嗜中性球比率偏高,說明是細菌感染,比例偏低,可能有些病毒感染;而淋巴細胞呢,比率偏高是病毒感染,偏低可能與造血功能或者營養有關。由於一般慢性炎癥和慢性疾病部位,多伴有淋巴細胞聚集,所以淋巴細胞是慢性病的主要免疫細胞,如有偏低的話,尤其要多加關註。

免疫力還有一個訊號,寫在你的身份證裏。

沒錯,年齡,免疫力最大的影響因素是年齡。以前我分享過,免疫力,天生愛走下坡路。如果不積極重視和維護的話,逆齡就是皇帝的新衣,面子上的逆齡不過是一時的光鮮,自欺欺人而已。

其實,不止老年人,每個年齡階段都有不同的免疫危機。你知道最危險的群體是誰嗎?你可能沒有想到,就是被稱為「中年擔當」的中年人。免疫專家分析說,30歲以後,人體免疫功能開始走下坡路,本應好好休整,給免疫系統更多呵護,但是,現代社會中,人到中年,尤其是40歲以後,經濟壓力、精神壓力如山而至,很多人仍然像年輕人一樣「揮霍」健康,作息不規律、營養跟不上,這個階段免疫系統最易出問題,因此也是一個癌癥高發時期。

因此,如果你已經步入30+或40+的中年擔當,在家庭和工作中獨擋一面時,一定要讓自己的免疫力也同步擔當起來,不要給身體健康留下欠債缺口。同時,咱們65+的老爸老媽,他們的免疫力正在遭受來自年齡的天然挑戰,而他們大部份還停留在「人是鐵、飯是鋼」傳統落後的養生觀念中,更值得我們花心思好好呵護。

免疫力的第三個訊號,這個訊號就藏在你的身體裏。

想起了以前看過的一檔北京衛視【養生堂】節目,首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營養科洪忠新主任,現場分享了一個臨床案例,52歲的王女士,臉上和身上長出了成片的扁平疣,她沒有引起重視,以為只是小小的皮膚病,直到有一天,王女士出現莫名的低燒、伴隨著手指的關節疼痛,便秘也十分嚴重,於是找洪主任進行治療。主任看了她的血檢報告,白血球、血小板都很低,以及扁平疣等一系列癥狀,洪主任就診斷說,這是因為身體機能的三道防線被突破,需要高度警惕,如果再這樣下去,很有可能會引發癌癥等重大疾病。

除了扁平疣,身體會透過各種身體語言,善意提醒你,你需要關註自己的免疫力了,舉幾個典型狀況。比如:精力不濟、體能下降。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主任說:精力不好,是免疫系統不健全的一個標誌。

再比如:扁桃體反復發炎,隨時的咽喉腫痛,一直在糾結要不要切了扁桃體一了百了,過敏性鼻炎自己難受不說,更難堪,眼淚鼻涕噴嚏齊飛,醫生說沒有藥能根治,只能緩解癥狀。 還有,腸道容易生病,同樣是在外吃飯,有些人怎麽吃都不會有事,有些人三天兩頭的腹瀉。這些現象,其實都是免疫力在一次次與病毒、細菌作戰中,打了敗仗,掛出了戰爭白旗。

好,以上分享的三個免疫力求助訊號,分別寫在你的血常規報告、身份證,以及每一天的身體感受裏。

那麽,下一個問題來了,如果收到了這些訊號,該怎麽辦呢?回到剛才洪主任分享的王女士的案例,王女士之所以出現這些情況,和她之前的飲食結構有很大的關系,不合理的飲食結構破壞了自身防護機能。於是,洪主任給她客製了一份非常詳細的飲食計劃,和營養幹預的手段,一周以後王女士的常年便秘就正常了;再堅持一段時間後,扁平疣和關節疼痛的問題也緩解了;慢慢地,王女士的白血球、血小板指標也都升高了;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案例又何其多,大部份朋友都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就像王女士,20多年來,一直把扁平疣當做皮膚病來治療,反反復復,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於是釀成大病,甚至危及生命。正如開篇說到的汽車故障,如果底盤發出異響,可能只是某顆螺絲釘松了而已,如果不先找出真正原因,一會換了發動機,一會去修離合器,汽車拆了一大半,結果越修毛病越多,越修也越修不好。

因此,曹雪濤院士說,提高免疫力是一個自然的、連續的、持久的,而非強制的、間歇的和權宜的過程,這個過程要貫穿一個人的一生。提高免疫力並非朝夕之功,你我都在路上,愛你們,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