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為什麽感覺現在的國產電視劇越來越不堪入目?

2016-12-12影視

最近 很多人在懷念以前的國產劇,覺得當時的妝容審美水平很高。 再看現在的大陸國產劇,怎麽退步成這樣了?

每次碰到這種情況,網上都是在罵化妝師造型師。比如前陣子佟麗婭在【完美關系】裏的造型,就被很多人吐槽:

其實這個鍋不能讓化妝師一個人背,原因太復雜了,一些亂象可能是你從來沒想到的。

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 國產劇「審美倒退」的現象究竟是怎麽形成的? 不是在為退步找理由,而是希望我們都能 更全面理性 地看待問題。

========

一、現在的影視市場,早就不是當年的格局了

國產劇的倒退,不是少數劇的品味問題。當某一種現象一再出現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想想 大環境 了,這才是決定因素。

▍ 市場驅動,門檻變低太多了

常被提名妝容精良的老劇,比如劉曉慶版【武則天】、87版【紅樓夢】、【大明宮詞】等等,出品公司多是事業單位、國企。

當時基本是這類實力雄厚的單位、企業在拍電視劇,非資本因素更多,都是以文化經典為題材,也帶著一種傳播文化的社會責任。

但這些年格局已經變了, 門檻低了很多, 更多的中小機構、個人資本加入其中。

有的拍劇為了掙快錢,有的為了捧紅旗下某個藝人。傾向於做爽劇,劇本品質也特別參差不齊。

這種身份和目的的差別,也導致了 對待成本的兩種不同態度。

▍ 財力限制,每一秒都是金錢

以前大國企拍電視劇,大家拿的都是穩定的薪資,拍攝資金也充足,即便拍攝周期長也負擔得起。

就比如劉曉慶版【武則天】裏,單是少女進宮後跪下擡頭這段,就反復拍了一整天。

這是毛戈平在訪談節目裏回憶的。

為了追求品質可以放緩速度,能不能靠這部劇趕緊賺到錢,根本不是這些國企拍劇的主要目的。

但現在企業自負盈虧,在利益驅動下對成本更加精打細算, 對品質也產生了一連串的影響。

① 拍劇越快越省錢

現在的拍劇模式是這樣的,演員、燈光、服化道等等都 按天算錢,也就是越快拍完就越省錢。

每一秒都是金錢,反復打磨鏡頭就成了奢侈的事。

大家先來看這樣一個簡單的鏡頭,同一個場景以不同角度切換:

應該有讀者認出來了吧,是【請回答1988】裏的片段。

你是不是認為在演員演的時候,有好幾個機位同時拍,然後直接剪輯拼接起來?

其實完全不是!

這些多個分鏡,都是演員 按照一模一樣的台詞、表情、情緒演很多遍, 然後不同機位分別拍,最後再剪輯拼接起來的。

分鏡越多,需要的條數就越多,演十幾條甚至幾十條都是很正常的。每一條拍攝,不僅演員要調整狀態重新演,場務燈光化妝道具等也需要全力配合,不確定因素太多了。有時候錯過室外光的時間段,還得等第二天重新拍。

所以啊, 這種精良鏡頭的成本是非常非常高的。

像【梨泰院 class】裏這幾十秒的 教科書級別鏡頭, 很可能拍了不止5小時:

【蝙蝠俠:黑暗騎士】裏,這個簡單的聚餐鏡頭也一直被拿來做課程講解,這麽簡單的一段,拍了40多遍:

▲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數數看,一共切了幾個分鏡。這種拍法對前期的鏡頭排程和後期剪輯要求都非常高。

所以看國產劇時,有時鏡頭 莫名其妙就拍到演員側臉/後腦勺/被遮擋, 往往原因是時間來不及、成本不允許,沒法一個個機位一條條精拍,最後就是「算了就這樣吧」的心態。

而且現在的國產劇集數還特別多,經常40集起跳。時間緊集數多, 很多劇3天就必須要出一集, 怎麽可能誕生精良的制作呢?

② 燈光服化道的成本都被壓縮

為了讓電視劇更有話題性,很多劇組喜歡請流量明星,這樣就要為他們支付天價片酬, 燈光服化道等其他部份的成本會被不斷壓縮。

這個比例有多誇張呢?過去幾年裏,一兩個主演的片酬就能占到全劇制作成本的 50%甚至70%。 相比之下,韓劇美劇的演員總片酬一般在20-30%。

但劇組不是只有導演和演員,攝錄美、服化道、燈光後期等都要花錢。在一期【圓桌派】裏,演員柯藍就講道:

「有一些演員的片酬特別高,但是基礎的工作人員薪資一點都沒改變。」

薪資低影響人員的專業度,這點我們下面會詳細講到。更直接的後果就是 投入的預算少, 靠著影樓風布景和服飾就糊弄過去。

估計大家也被上面這張劇照閃瞎了,那我們來看看真正優秀的服化道洗洗眼。

美劇【權力的遊戲】裏,每件衣服都是根據角色性格客製的。為此組建 專門的服裝設計與制作團隊, 近百人花幾個月制作衣服,只為了幾秒鐘的鏡頭。

觀眾幾乎不會關註的細節,也做得特別精美。

要做到這麽高的品質,預算自然也要上去。HBO 平均每集都要砸600萬美金以上,確保在演員之外,拍攝制作團隊、服化道、後期特效等等都有充足資金。

▍ 專業度下降

看到這裏你可能也感受到了,這種畸形的預算分配肯定會造成整體的專業度下降。

以前的演員多是科班出身,受過表演專業長期訓練。現在非專業演員也很多,靠流量或資本進組。

演員之外的部份受到影響更大。預算這麽低,能請到什麽水平的專業人士可想而知。像服化道燈光這一塊, 不專業程度可能你都想象不到!

很多小公司沒有固定團隊,把燈光服裝道具 當體力活外包出去, 請便宜的壓縮成本,殺青後就把團隊解散。

在【圓桌派】裏柯藍就說:

「有人就掙這個包吃包住,三千四千塊錢一個月。所以道具組、服裝組或者什麽永遠都是換新人。他沒有責任感。」

所以很多都不是科班出身,而是來自於同一個村。 親戚找不到工作,就拉來劇組裏打雜,從零學起。

這些崗位看似簡單,實際上非常需要專業知識。紀錄片【抽象:設計的藝術】裏,講到影視劇服裝設計師 Ruth E. Carter ,為了搭配衣服需要 看劇本、查史料、做設計,傾註心血和創造力。

想要請到高水平人士,預算也少不了。有錢才可能把事情做好,在影視行業,預算直接影響著品質。

少數品質較好的國產劇,背後也是大公司在支撐。 有能力從劇本到造型細節都讓專業人士指導,經得起推敲。

-----------

二、上鏡妝不好看,真的只怪化妝師嗎?

話說回來,上鏡不好看,我們能想到最直接的因素確實是化妝師。不過丁丁也想客觀地講一講,這還真 不全是化妝師的鍋。

▍ 以前好看的妝怎麽化出來的?

【武則天】的妝容到現在都被稱贊,觀眾都知道劉曉慶的模樣,也知道她當時已經40+,但眼睜睜看著她變成了少女,還沒有違和感。

嬌俏又純真,臉上仿佛還沒褪去嬰兒肥。

毛戈平的化妝技術當然是功不可沒的,但他自己說:

「化妝要跟燈光有密切的配合。燈光(師)會來看你化妝,無數次的溝通。最終我們研究出能讓人拍得更漂亮的辦法。」

確實從化妝師角度來看,妝容想要好看, 是要結合燈光效果綜合考慮的。

為了把劉曉慶拍年輕, 燈光師先是用平光來打光,把臉打得非常平整。 這樣擁有了平滑少女肌,但立體度就完全看不到了。

毛戈平再在此基礎上畫出立體度,把五官調得更年輕嫵媚。

為了畫出年輕感, 這個妝容可是下了狠手的。 鼻頭直接畫黑,縮短中庭。縮短臉型的陰影用了深褐色偏黑,幾乎打了整個腮部和下巴。

看看毛戈平比劃的陰影範圍。

因為要調整劉曉慶的吊眼和挑眉,下眼影暈染得非常低,下眼線也畫得很寬,把外眼角拉平。

這麽濃的妝如果光線不對,不難想到會多臟吧?毛戈平也說,一般化妝師都不敢這麽極致地畫陰影。

所以啊,不是照搬以前的化妝技法就能有一樣的效果。 這麽好的妝效是需要化妝師與燈光師配合,並且敏銳觀察演員特點來反復偵錯的。

現在很多劇拍得這麽趕,根本不會嚴格根據光線來調整妝容,也就出現了很多奇怪的妝效。

▍ 燈光能起到大作用,卻被當成體力活

從上面的內容也可以感受到,燈光對化妝的影響有多重要。燈光配合好了,化妝師才能施展拳腳。

很多人可能會想,不就是打個光嘛,小白都懂。但實際上, 燈光是真正的技術活。

還是拿【武則天】來說,上面毛戈平講到用平光把臉照得平整,但他也補充了一句:

「平光也不是那麽好打的,平光要用無數的光源,最終把臉打得非常平整。」

好的燈光更是要 根據骨骼特點、場景氛圍、人物性格 來打的,比如【一代宗師】被很多人誇贊的打光,看光影氛圍都能猜到人物的心緒性格。

我們來看看 章子怡在裏面的兩個場景。 左邊照出了兩頰陰影和鼻梁立體度,色彩被淡化,簡化為線條,猶如雕塑般瘦削又剛烈。

右邊是另一個場景,光又清晰照出粉白細嫩的臉和紅唇,還有一線淚痕,色彩變鮮明了,她的美麗與哀愁也被我們感知到。

但現在為了壓縮成本劣幣驅逐良幣,很多燈光師專業度都不夠, 把燈光當低薪資體力活來幹。

加上拍劇時間趕,拍一條不過重新拍時, 外景光線有變化也沒時間偵錯, 這也就是為什麽我們經常在低成本國產劇看到同一個場景,光線忽明忽暗。即便後來發現問題,也因為成本原因沒辦法補拍。

種種原因加起來,燈光和妝容都讓演員臉上 bug 太多,就統統交給後期補救了。

▍ 後期磨皮成假人,缺少精細化調整

後期的工作之一是確保人物的臉清晰好看,但前期的燈光妝容效果不怎麽樣,後期磨皮美顏能看就行。結果五官變模糊,面孔也變得很假,妝容質感都磨沒了。

就是我們自拍也不敢這麽開磨皮啊。

磨皮也不是要全然否決,給人精致感的南韓偶像劇也會加入這種後期。但因為前期燈光打得好,演員臉部有立體度又柔和, 磨皮不需要開得太誇張。

室內頂光、室外復雜光源都處理得很好,臉部清晰又不會有奇怪陰影。

而且後期還有更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做,好的後期需要投入很多錢。比如【綠山墻的安妮】這些復古又藝術的色調:

以前的古裝劇也有一種氤氳的氛圍美,近年比較好的劇【瑯琊榜】裏,畫面景物有縱深感又清晰,同時人物還不扁平,都需要 後期做精細化的調整。

但現在預算低時間趕,這些精細調整都不存在了, 人物面孔和環境都磨得特別光滑,沒有真實感。

----------

三、請記得,某種審美現象的流行,肯定會有更深層的時代背景

講了這麽多明面上的因素,我們也可以靜下心來想想,明明很多人已經意識到很多國產劇有點倒退了,為什麽還是有種拉不住的感覺? 哪些因素還在推波助瀾?

▍ 「流量明星劇」流行依然是「合理」的

這些年我們的選秀活動也不少,都是參考南韓那一套。但愛豆出道後卻沒有相應的成熟體系,讓她們繼續這條出道、做音樂、發專輯、開演唱會的路。

不少為了變現或保持熱度,也會轉型到電視劇,多一條路線選擇。

他們內建流量,粉絲樂意刷熱榜提高收視率,既然有利可圖,影視公司也願意合作。所以你會發現這些劇 選角有時出人意料,不考慮和角色的契合度。

這種環境下,觀眾覺得演員專業度下降也是正常的。

表演是一門藝術,沒有受過相關專業訓練, 全靠天賦擁有高超演技的,可以說特別特別難得,也需要投入很多個人時間打磨。

而很多愛豆本來就日程繁忙,一共呆在劇組的時間甚至都沒多少,提升演技的阻力就更大了。

▍ 「爽劇」流行有龐大的觀眾基礎

劇本內容與編劇水平有關,但最根本的還是 題材的選擇。

現在很多人生活壓力大,充滿焦慮,看劇就想看簡單、不費腦的,不是作為審美活動而是一種消遣。

這種劇就是面向這種需求的,所以 情節都單一套路,角色扁平不立體, 勝在看起來「很爽」。

復仇、職場翻身等,越有代入感越好,讓反面角色成為觀眾的靶子,把日常不滿發泄出來。霸道總裁、耽美小鮮肉等,替觀眾把內心的期待完成了。

這些劇本能夠流行, 說到底還是因為觀眾有需求。

可能你覺得這不符合你的生活經驗——我身邊的人可都不看啊。但社會上的教育水平分歧還是很大的:

對這部份龐大的觀眾來說,劇沒有營養沒關系,能打發時間就行。

那其他國家沒有這樣的分層嗎?也有,但他們的電視劇題材很豐富,能分別吸引不同文化程度的人。

比如我們 熟知的美劇,其實是黃金時段美劇, 品質很高。還有一類大家基本沒聽過的日間劇,是給白天待在家裏的主婦和老人消磨時間的。成本低很多,品質也差些,相當於國內的爽劇。

這種劇確實拍起來更容易,也有市場。但 如果大家都沒有了對高水準的追求, 整體的電視劇水平也就只能停留在爽劇層面了。

▍ 「美顏化審美」流行擠占對演技的關註

上面提到了 觀眾在這種現狀中扮演的角色, 其實我們作為觀眾還會有更大影響。

國內不少觀眾對演員容貌特別苛刻了,讓男演員因為變胖而出來道歉:

以「女主角醜」為理由給差評的,更是鋪天蓋地:

這位在評價裏「醜出天際」的女演員,實際上長什麽樣呢:

而在劇裏她可以變成這樣,幾乎辨認不出原來的美貌了:

為作品犧牲美貌的演員,得到的不是贊賞,而是對長相的抨擊。

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下,太多演員都希望自己完美無瑕,美貌的呈現也成了他們的巨大包袱。

現在的鏡頭這麽高畫質, 想要完全沒有斑點皺紋,那濾鏡必須開到最大。也完全不能做表情了, 根本沒法用微表情來展示演技,只能繃著臉保持完美。

其實理想狀態是, 在好的燈光、妝容、後期配合下,演員願意真實面對鏡頭, 用心成就角色。

電視劇不是播放硬照 ppt ,動態中不可能隨時完美,細膩真實才會打動人。

珠玉在前 有周迅的經典鏡頭,皺紋、斑點、唇紋全都清清楚楚,但你會完全被她的小表情所吸引:

他山之石 有 The End of the F***ing World 這部英劇,裏面的主演也是90後、95後,演技都非常好。

在高畫質鏡頭下,痘印、法令紋也都不躲避,細微的演技完全呈現了出來,顯得很有張力。

這樣的畫面雖然不「完美」,卻是真正有表演藝術之美的好作品。

=========

聊到這裏,聰明的你一定也發現了,審美倒退是方方面面互相影響的結果。

真正讓國產劇進步,既需要行業中各方面的推動, 我們作為觀眾也需要沈澱下來,不只是停留在消遣層面。

現在市場依賴粉絲,作為觀眾、粉絲還是有話語權的。一個例子是楊冪粉絲因為不滿嘉行自制劇的品質,在場合公開抵制,最後楊冪棄演了部份劇。

我們選擇看什麽,其實也是在投出手裏的一票。

劇情引人思考,畫面審美線上,靠內容品質就能撐起口碑,靜下心朝著文化藝術創作方向進步。

——這才是國產劇真正的高光時刻。

如何避免所謂「精心打扮的土氣」?

怎樣快速學會穿搭和找到風格?這篇合集一定要收藏!

怎樣做才能更有效的變美變漂亮?

女生如何培養自己的時尚感覺和品味?

怎樣讓自己眼睛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