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如何評價電影【敦克爾克】(Dunkirk)?

2019-02-18影視

註:本篇大量詳細劇透,未看電影慎點。專欄連結

我在紐約的一家有70mm IMAX的影院看了第一遍Dunkirk,隨後去Kindle上買了電影劇本,從頭到尾仔細研讀了兩遍後去了電影院又看了兩遍,結果是二、三刷的體驗遠遠超過一刷。

(順便一提,Kindle上的Dunkirk劇本前面有一段幾十頁長的強納生·諾蘭對凱瑞斯托弗·諾蘭關於Dunkirk的采訪,凱瑞斯托弗·諾蘭對於電影從音樂到劇情到創作背景都給出了很詳細的精彩討論,看過後對電影的方方面面都會有更深的理解,強烈推薦)

二刷體驗更好的原因有三:諾蘭在劇本中特地提到但是在電影中很容易錯過的很多細節這次終於註意到了;第一遍各種聽得我一頭霧水的台詞這次聽懂了;非線性敘事留下的各種前後呼應的鋪墊細節這次看到了。這也正好對應了關於這部電影我最想討論的三個方面。

·

諾蘭的小算盤

我在讀諾蘭的訪談時,覺得有幾點特別有意思。

他並沒有將Dunkirk作為一部戰爭片來拍,而是作為一部關於幸存者的電影。也就是說,如果你想來看槍林彈雨血肉橫飛,請出門左轉鋼鋸嶺。敦克爾克大撤退和二戰在這部電影裏並不是故事的核心,而只是給這個故事提供一個背景和舞台。一方面諾蘭覺得自己從未經歷過戰爭,因此難以真正拍出戰爭片精髓,另一方面他認為電影中關於戰爭的所需要表現的一切已經被【西線無戰事】等經典老片說盡了,無非就是戰爭的殘酷和慘烈、戰爭使人失去人性一類的老話,基本很難再講出新意。因此他不打算走前輩的老路,只是想以敦克爾克大撤退作為一個切入點,來講述一個關於幸存者的故事。

最開始的架構很簡單,諾蘭甚至大膽的提出想要不用劇本直接即興拍攝,結果被制片人妻子怒斥異想天開(看到這段感到莫名的萌),於是還得老老實實寫劇本。他本想講述兩個並列的故事:一個持續一個小時的空軍飛行員的故事,和敦克爾克海灘上年輕士兵長達一周的逃亡故事。在寫劇本的時候第三條線很自然而然的加了進來:持續了一天時間的小漁船的故事。於是三條故事線相互交叉,環環相扣,在高潮處會和,便構成了這部電影全部的劇情。劇本最後很快就完成了,只有76頁。

很多人詬病諾蘭之前的電影中對情節總是解釋多於展示,有悖影視藝術「show don't tell」的宗旨,顯然諾蘭自己也意識到了這個毛病的存在。他在采訪裏笑稱,他覺得自己已經在這種大量透過對話來解釋情節的敘事風格上登峰造極了(原話所用的動詞是master),但也有些厭倦這樣的風格(之後又補了一句:不,其實還沒厭倦,但我想試試別的),因此想要回歸老派無聲電影的的風格,嘗試用鏡頭,用場景,用演員的動作和眼神,來講述這個簡練的故事。他也不無自負的說:他很高興自己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有能力從電影公司拉來上億的投資給自己拍一部反潮流、實驗性電影的導演。

所以我們在電影中看到了少得吝嗇的台詞,精煉但是到位的演技,常常一個眼神、一個點頭、一個微妙的肢體動作就能把人物的心理交代得清清楚楚,然後是從頭到尾緊繃的節奏,沒有一個廢鏡頭,沒有一秒讓你喘息。如此洗練的敘事手法在諾蘭之前的電影裏是前所未見的,對於這個方面,我也對他的進步甚是驚喜。

(電影中諸多無聲勝有聲的場景之一)

另一方面,這也註定了Dunkirk將是諾蘭自成名以來最不受普通觀眾歡迎的電影,因為在如此簡練單純的劇情下,整部電影幾乎很難引起觀眾的任何感情共鳴。我們不知道主角是誰,什麽背景,什麽性格;沒有人懷揣著家人的照片瑟瑟發抖,也沒有人喃喃自語戰爭結束了和家鄉的姑娘成婚;電影既沒有描繪納粹的邪惡,也沒有歌頌盟軍的正義;既沒有展現大人物在歷史背景下的抉擇,也沒有表達絕境下小人物迸發人性的光輝。連配樂都是特地摒除了旋律,幾乎完全成為烘托懸念的工具。整個氛圍都是非常中立冷靜的,諾蘭甚至專門改了幾個劇本中過於殘酷的情節(最初的版本中,是法國人Gibson被海上燃燒的機油燒死),因為他認為這樣就拍出反戰的味道了,而他希望電影的立場只是還原歷史而非判定歷史。是的,諾蘭連反戰的感覺都沒打算拍出來。為什麽他要這麽做呢?

在采訪中,諾蘭提到了他采訪過一個親歷過戰爭後又參與戰爭電影拍攝的老兵,他詢問老兵電影拍攝中有哪方面跟他的經歷不符合,老兵想了想說,電影中的所有人,從將軍到士兵,好像都很明白自己在做什麽,好像都事先知道了戰爭的結果和自己所處的位置;而在真正的戰爭中,你並不知道那麽多背景,你只是盡全力殺敵,幸存,到了最後,時常是輸是贏都不清楚,還得靠指揮官或者廣播來告訴你戰鬥的結果。往俗了說,傳統的戰爭電影常犯「同誌們,八年抗戰才過了一半」這樣的錯誤。

諾蘭對這種「親歷戰爭的士兵竟需要別人來告訴他們戰役的結果」的情況感到非常著迷。他希望自己在拍攝以士兵為主角的電影的時候能夠還原這種真實的混亂與未知的情形,所以我們在電影裏看不到將軍和統帥在會議室裏運籌帷幄,看不到希特勒對部下發號施令,甚至影片從頭到尾德軍都沒有正面出現過(除了戰機外),僅僅在結尾俘獲湯姆哈迪時出場,還是故意放在焦距之外模糊處理掉。很少有人提到German或者Nazi,僅僅是稱之為enemy。諾蘭在電影中故意隱藏了敵人的存在,造成一種無處不在的壓迫感也刻意淡化了傳統二戰電影中正邪對立的關系,同時將視角保持在士兵的層面上,竭力忠實還原他們本身的體驗:逃亡,不顧一切的逃亡。士兵們不知道幾十年後當人們回顧敦克爾克大撤退時將其視作在二戰史上重要的轉折點;他們只是不擇手段、竭盡全力的想要逃離敦克爾克海灘,渡過英法海峽。當他們坐著小漁船,滿面油汙,垂頭喪氣的回到英國,滿以為自己會被民眾因敗軍的身份而唾棄,沒想到在報紙上看到丘吉爾的演說,看到火車窗外的民眾的歡呼,他們才意識到自己這次狼狽的撤退和絕望的逃亡居然被視作一場偉大的勝利。

結尾時男主讀完報紙上丘吉爾的演說,擡起頭楞了楞神,似乎有些不敢相信這是現實,電影便結束在這個瞬間。戰爭所帶來的迷茫,命運的不可捉摸,便是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情境。

所以那些說諾蘭故意拍了一部主旋律二戰電影來沖奧的評論,要麽是沒看過電影的,要麽是看不懂瞎猜的。這部電影一點也不主旋律,其看待戰爭的方式也與學院派傳統的人文關懷的反戰角度截然不同。諾蘭拍了一部很私人的電影,他希望對自己的敘事技巧有所突破,他希望表達自己對歷史和戰爭的看法。至於這些敘事技巧和他看待歷史的方式是否是觀眾和評委喜聞樂見的,他其實不那麽關心。

嘈雜的戰爭

在采訪中,諾蘭著重強調了這部電影配樂的一個重要的概念:Shepard Tone。

這是音樂上的一個常見的小技巧,英文維基見此, 大意是有三個對應的不同上升聲部透過合適的處理,能夠產生一種音調不斷升高的錯覺,而實際上聲部只是在自己不斷往復迴圈。他希望透過這樣的處理來創作出適應整部電影的配樂,透過這種偽造的不斷上升的音樂來保持觀眾的緊張感,造成一種「馬上就要發生什麽了」的錯覺。

真正操刀配樂的自然還是漢斯季默,他這次的配樂更加實驗性和極端,如之前所說,幾乎摒除了旋律和分曲,音樂從頭到尾近乎是一個連續的整體,完全作為劇情營造氣氛的工具所使用,時而突出,時而又和背景的槍彈雜訊混合在一起。除了英軍獲救時他使用了埃爾加的謎語變奏曲中的Nimrod選段(Elgar - Enigma Variation)還有一點兒旋律外,幾乎純粹是氛圍式的配樂,離開了電影外基本無法被單獨欣賞。

就我個人而言,我對Dunkirk的配樂是不那麽滿意的。倒不是不滿足於它沒法像星際穿越那樣可以單獨提出來當做獨立的音樂欣賞——用管風琴來為太空電影配樂這樣的神來之筆畢竟可遇不可求——而是音樂有些時候實在太過搶戲,有喧賓奪主之嫌。電影確實有至少三次讓我明顯覺得音樂過了,一次「等等這會比較平靜你真的不用拿低音炮連續轟我」,一次「餵餵怎麽突然走起了DJ風」,一次「這音樂把下一幕場景劇透光了好嘛。」

連諾蘭自己都在采訪裏提到,他覺得自己之前有些電影的高潮部份節奏太緊,應該留有一些讓觀眾喘息的空間;然而在Dunkirk中明明有一些這樣的「喘息瞬間」,卻總有背景音樂在後面不知疲倦的轟炸你,制造不必要的懸念。我不認同有些人關於電影「言之無物強行靠配樂撐懸念」的批評;我認為電影的很多片段不需配樂也足以支撐自己,過多的配樂反而有些畫蛇添足。

更嚴重的問題是對話聽不清。第一遍看Dunkirk的時候我估計自己沒聽清至少一半的台詞。這個問題顯然一部份在於我英文水平太菜,但是我在美國看其他大部份電影時都沒有這個問題,而且在歐美的電影論壇上也有很多人反映Dunkirk以及大部份諾蘭電影的台詞都很難聽清,比如幾天前的Reddit電影板塊的這個熱帖:為什麽諾蘭的電影中對話總是那麽難聽清? 證明了即便在英文觀眾圈子裏這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這其實是諾蘭的老毛病了:在【星際穿越】中就有幾次出現漢斯季默排山倒海的管風琴音樂蓋過主角對話的情況,盡管那更多是諾蘭自己選擇的處理手法而不是後期混音的失誤。諾蘭曾經在采訪中專門提到過他有時候故意讓對話聽起來不是那麽清楚,因為他認為很多電影在嘈雜場景下還讓觀眾把每個對話聽得一清二楚是很不真實的體驗。但這真的是最好的處理方式嗎?我認為他忽略了一點:沒聽清台詞導致的「等等他剛剛說了啥」造成的短暫出戲反而會直接影響諾蘭所一直追求的電影院帶來的無可替代的浸入感(immersion)和場景感。Dunkirk並不是一部情節復雜的電影,劇本只有76頁,台詞也非常少,所以聽不清台詞通常並不影響觀眾理解電影的故事,但是由於聽不清台詞對浸入式觀影體驗影響卻是很致命的。

除此之外,電影對於戰爭的音效處理倒是近乎完美。

我一直很敬服諾蘭在電影音效處理上對現實的尊重,星際穿越中所有太空中的鏡頭一律靜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次Dunkirk中對戰爭的各種聲音的還原也非常真實,從槍聲,幾乎嚇傻整個電影院的魚雷爆炸聲,到斯圖卡轟炸機俯沖時近乎令人魂飛魄散的尖嘯,到戰機座位艙內金屬板摩擦顫抖的聲音,都完全到位,70mm IMAX的視聽體驗無以倫比,諾蘭再次以自己的電影雄辯地證明了去電影院觀賞電影的重要性。同時這也無疑是諾蘭至今為止在攝影和運鏡上最為出色考究的一部電影,每一個鏡頭都近乎完美。空軍線海天一色極簡又壯闊的場景令我印象尤為深刻。

(看過IMAX的都知道截圖相比之下有多麽蒼白)

為什麽又是非線性?

之前提到了諾蘭著迷於Shepard Tone的概念,不僅是配樂,他希望劇情上的三條相互纏繞的主線也能與Shepard Tone對應,一條線的高潮接著另一條線的高潮,來回往復營造出持續不斷的懸念感。

劇情本身不復雜,一小時、一天、一周三條線被剪到一起,講述了幾位士兵如何歷經艱險,在平民船只的幫助和空軍掩護下逃離敦克爾克海灘的故事。諾蘭在采訪中提到,非線性敘事並不只是他個人的執念,不僅僅是因為他一直著迷於時間的相對性;而是當你想要同時講述三個不同時間跨度、不同人物透過不同角度參與同一個事件的故事時,非線性敘事是唯一的解決方案。只有如此,你才能毫不突兀得將戰機飛行員的故事和逃亡士兵的故事一起講好。

我問了我的幾位朋友,雖然大家紛紛表示台詞聽得一頭霧水,但是理解劇情還是沒有問題的,也都能看得出三條時間線的關系。而我三刷Dunkirk的經歷是,由於這部電影和【記憶碎片】、【致命魔術】等諾蘭其他非線性敘事的作品不同,它並沒有一個在結尾給你來一個驚天反轉,因此盡管情節簡單,但其實是一部很經得起重看的電影。許多劇情心照不宣卻值得玩味,許多前後對應的線索和伏筆也在第二次觀看時讓我數次拍大腿:原來這個鏡頭是這個作用!

而不同角度參與引出的類羅生門式的懸念塑造也是很精彩的技巧。你先在小船線看到了基萊恩·墨菲演的士兵獲救後整個人處於驚惶崩潰的狀態,後來在士兵線上看到這名士兵在被潛艇攻擊前明明是一個鎮定負責的指揮官,才發現戰爭對人的心理影響是多麽大;你先透過空戰線Farrier(湯姆哈迪)的角度看在水面上迫降的戰友揮手示意自己安全,後來透過小船線意識到飛行員並不是在揮手,而是在從卡住的機艙內掙紮逃生,才明白戰爭的混亂與每個人視角的局限性。這些聰明的懸念設定一直在挑戰你對劇情的既定理解,又做得一點不刻意,甚是巧妙。

(空軍線和小船線這兩條劇情線的交叉關系在電影一開始展示出來了)

相比於諾蘭前兩部情節復雜得多但是又上為人詬病漏洞過多的電影(【黑暗騎士崛起】和【星際穿越】),Dunkirk的劇情受益於精簡,是一個非常均衡完美、很難挑出缺點的故事。

但同時,這也是一個缺乏足夠亮點的故事。

很多人在看了試映後跟諾蘭說,電影裏George(小漁船為父子倆幫忙的年輕男孩)的死我們看不太懂啊,不是說我們不明白發生了什麽,而是不清楚這個死在劇情上的意義,他就這麽不明不白的死了,你到底想表達什麽?戰爭使人瘋狂?士兵失去人性?不太夠呀。

諾蘭的回答很簡單,George的死沒什麽意義,那就是個意外,在爭鬥中運氣不好撞到了頭,結果就死了。他就是想表達這種命運的無常感。

同理,法國人Gibson最後未能從沈沒的拖船中逃出來,為什麽呢?運氣不好,動作慢了一拍。沒什麽其他原因。

飛行員湯姆哈迪的飛機沒油了在海灘上空滑翔,最後一路滑到了德軍領地,迫降後被德軍俘獲。為什麽不在海灘上迫降或者使用降落傘?他作為敦克爾克戰役全票MVP最後竟無法逃脫,對劇情有什麽作用和意義嗎?好像也沒什麽。

所以我看完電影後跟朋友玩笑說這電影裏劇情殺太明顯了,完全就是「導演讓你死,你不得不死」的感覺。

我尊重諾蘭的選擇,但我很難認同在這樣一部緊湊的電影中將「命運的無常」作為主旨之一的做法。在故事結構已經如此簡單的情況下,不去註重將情節的方方面面做得環環緊扣,而是在幾個重要人物的結局上選擇用「隨機」作為主導的原因,這不能不說對劇情的緊湊性和連貫性造成很不好的影響。

結語

諾蘭自編自導了整部Dunkirk,除了湯姆哈迪外基本沒有大牌演員,可以說整部電影最大的賣點就是諾蘭本人。我看到了他一如既往的強項,看到了他對自己的突破,也看到了他依然存在的局限。盡管不完美,但依然是諾蘭近幾部作品明顯變得越來越宏大復雜(也越來越難以自圓其說)的趨勢之中難得的一部在敘事上返璞歸真的作品。

我很喜愛諾蘭,是因為在這個一切向錢看齊、續集翻拍滿天飛的時代,他總是能穩定可靠的給我帶來獨特的驚喜。【消失的愛人】和【七宗罪】這樣的電影,大衛芬奇不拍,別人也會拍,但是不會拍得有他完美;而【黑暗騎士】、【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這樣的電影,諾蘭不拍,地球上沒有第二個人還會這麽拍。在他成為全球票房號召力最強的導演後,他依然有野心去嘗試拍攝Dunkirk這樣他從未試過的風格和題材,而在看過了他拍過的所有電影後,我依然猜不透他的下一部電影會是什麽樣。這樣的導演,除了珍惜,還能說什麽?

期待諾蘭未來能帶來更多的驚喜。

ps:很多人問亞馬遜哪買劇本,連結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