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你的名字。】是否過譽了?

2016-12-24影視

沒覺得過譽,只是每個人觀感不同,不覺得打動人心的,往往都是這些簡單的故事嗎?

知乎專欄

作者:花癡女王

連結:

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你的名字。】爆了。

上映一周,4億票房,比【神奇動物在哪裏】還火(在日本已經破200億日元,成為動畫電影第二位,僅次於【千與千尋】)。

我作為一個二次元粉,看到居然有一部日本動畫領跑天朝票房,真是又驚又喜。

雖然這裏面的票房,有部份是靠行銷。

但不得不說,【你的名字。】的確影響了不少以前不看動畫的人。

比如我那個冷血的小助手(就是對【神奇動物在哪裏】完全不感興趣那個),也被打動了。

她激動地給我發資訊說: 「我是一個看任何電影都講究邏輯的人,雖然這部電影裏面的身體互換、時間穿越真的有很多bug,但我還是看得好感動,這是第一部用感性壓倒我理性的電影(捂臉)。」

看完這條微信,再對比一下她對【神奇動物在哪裏】只有簡單的一個「哦」字,我突然更加佩服新海誠了。

他是一個可以讓冷血動物流眼淚的導演啊!

別以為做到這一點很容易。

動畫電影總是給人很夢幻的感覺,很多人都會覺著這裏面的人是假的,很難投入(就是大家說的次元壁)。

新海誠的電影能讓人不出戲,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動畫也有真實感。

△日本評論員品田英雄說,新海誠的動畫太精美,讓人模糊了真實和虛擬的界限

有真實感,不僅僅是把背景畫得跟真的一樣(如果只是這樣,拍張圖加個濾鏡就可以啦)。

關鍵是每一幀畫都有情緒的。

以前寫新海誠的時候,我就說過,丫是個偏執狂,光是光影和對比度,就要調半天。

△這是為了讓【你的名字。】清晨的湖面看起來更清澈的調整

這麽做不是為了炫技,而是為了配合故事和角色。

在新海誠看來,背景如果只是美,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它的存在是要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動。

就好像在【你的名字。】裏, 男女主角哪怕是在同一個地方,他們的背景色調、光暗也完全不一樣。

女主角三葉第一次進入男主角身體的時候,她周圍的景色都是閃著光的,這是她第一次看到東京興奮的心情。

但一回到男主角瀧的視角,東京又變回了原來的冷色調。

△上面是男主角瀧的視角,下面是女主角三葉的視角,雖然都是東京,但色調和光都不一樣。圖片來源:知乎@扶桑-天空樹

這就是新海誠的用心。

他的偏執,不是為了要畫出以假亂真的背景,做一個桌布狂人什麽的,而是為了故事,烘托氛圍,讓電影裏呈現的一切都變得真實可信。

所以很多人說,新海誠的電影只有美,沒有故事,我是不太同意的。 因為他的美,就是他故事的一部份啊。如果沒有這個美,新海誠的故事就要大打折扣了。

△這是新海誠做【秒速5厘米】接受采訪的視訊,當時他就說了,他的景色有主觀情感的,是為了讓人看的時候有真實感。

而且,新海誠的真實,不只是在美景。

在【你的名字。】裏,它各方面細節都做得很到位 (這當然也跟新海誠現在有了很牛叉的制作團隊有關)。

男女主角身體互換之後,哪怕劇情不交代,光是動作和聲音就能分辨這個人身體裏到底是男主角還是女主角。

直男瀧進了女生身體之後會情不自禁地摸胸(有人說這是笑點,有人說這是福利,但我覺得很真實啊,哪個男人不喜歡胸啊,特別是對沒有經驗的高中男生來說,看到都很想摸吧)。

三葉到了瀧的身體之後,時不時就會臉紅、翹蘭花指。

還有人指出,三葉和瀧開始交換身體之後,三葉睡覺就穿bra了。哈哈哈哈,這真的是一個有意思的細節,也非常真實。

女生睡覺都是不穿bra的,為什麽突然穿了?就是不想被男主角直接摸嘛。 嬌羞少女心啊,就是在這些細節中畫出來的。 (關於電影裏的各種彩蛋和細節可以看B站,有很多視訊)

△從不穿bra到穿bra,雖然在畫面上只是小小的一筆,但這就是制作者的用心啊。

男主角的聲優神木隆之介也說,新海誠超級認真的。

「很多台詞的停頓,導演已經在劇本上寫好了。而且他還會有很多建議,比如這個時候變得曖昧、這個時候要變得激烈。有時候會想,導演是不是在寫故事的時候就連配音都想好了。」(在這裏插播一下,新海誠初期作品的配音,都是自己配的,所以對配音要求特別高吧= =)

據說為了演出更好的效果, 當配身體互換的情節時,神木隆之介連腳都改成內八,讓自己的神態更像一個女生。

△在這裏強行插入一張神木隆之介的萌圖表白

除了配音,新海誠對音樂也很糾結。

看了【你的名字。】的人,一定會對電影中插入主題曲的做法,印象深刻。

有人很反感,覺得很老派。但我自己卻很喜歡。

因為我的淚點,每一次都是跟著歌詞爆發,明明不想哭的,聽到音樂就忍不住了。

不是我矯情啦。

而是這些音樂的情緒切入點真的很好。

為了做出這麽幾首完全符合故事意境的歌曲,新海誠和搖滾樂隊RADWIMPS磨了整整一年半。

期間改了不少分鏡和歌詞,據說雙方還吵了很多次。

不過也是因為雙方的各種堅持和糾結,才讓這部電影的音樂有這麽好的效果。

【前前前世】這首歌在日本可是未播先紅,有好多人都是沖著它走進電影院的。

從上面說的這些點就可以看到,無論是畫面、音樂還是配音,新海誠團隊都做得非常用心。

每一幀動畫,每一句台詞都是為了帶動情緒,為了讓觀眾入戲。

這就是為什麽有很多人說,看著看著,不知不覺就流眼淚的原因。

它對你的感染,就是在電影的細節中一點點滲透的。

當然作為一部電影,光有細節還不夠,最重要還是故事。

這一直都是新海誠電影爭議最大的地方。

這次【你的名字。】也一樣。

哪怕他這次的故事已經不那麽「新海誠」,不那麽碎碎念,不那麽文藝腔,甚至還有了一個happy end,可是說到底,【你的名字。】還是一個格局很小、很俗套的思春期故事。

住在東京的男主角瀧和糸守鎮女高中生三葉,在夢裏交換了靈魂。

雙方用另外一個人的身體,體驗了完全不同的生活。但交換只持續了一個月就結束了。某一天醒來後,瀧就再也見不到三葉了。

想念三葉的瀧,去了糸守鎮,結果發現,這個小鎮在三年前就因為隕石墜落而淪陷了,三葉在那次事故中死了。知道真相的瀧,決定再一次透過穿越去救小鎮,救三葉……

看簡介好像腦洞很大,有身體交換、穿越時空、隕石襲擊等科幻元素,還有巫女、神社之類的玄學。

但實際上,科幻和玄學都是為了愛情服務的,說來說去,新海誠最想說的,還是心意相通的兩人,如何突破重重障礙,走在一起。

(真心建議不要用科幻角度來看這個故事,不然你會發現很多bug,比如身體交換之後女主角用她那個時代還沒有的手機居然沒發現不妥……)

關於這個故事,我覺得概括最好的是公眾號「作勢」寫的一句話: 「一個讓人很想翻白眼,但又忍不住覺得‘如果是真的該有多好’的故事。」

嗯,沒錯,就是這樣。

【你的名字。】就是一個充滿bug,充滿套路,但又忍不住讓人向往的故事。

至於你喜不喜歡這個故事,就是看你白眼翻得更多,還是被觸動得更多了。

我嘛,當然是後者。

女主角三葉讓我很有代入感。

讀高中的時候,我就是經常想入非非,想跟喜歡的人交換身體看看他在幹什麽。

而且,那個時候,經常覺得自己的世界很小啊,很想到別的城市去看看(所以我高考的所有誌願都是別的城市的),三葉那句:「讓我下輩子做東京的帥哥吧!」我在心裏也喊過,只是不是東京罷了。

還有一個人跑去東京找男主那段,也讓我想起以前喜歡一個人就是那麽傻。

做了好多事情(比如喜歡的人打籃球我就找機會去操場跑步,比如努力學習就是為了和他一起在全班前十名的榜單上),也就是為了看他一面。

最觸動的,當然還是女主為了拯救村子的那段「日劇跑」,讓我想起了 「啊,為了喜歡的人,我一定不能輸!」的感覺。

這種想為喜歡的人燃燒自己的念頭,真是很久沒有過了。

總之,看著電影螢幕,突然好多以前做過的傻逼事都湧出來了。

然後在結束時擦眼淚才發現, 雖然幼稚,雖然白癡,但我真的還蠻懷念,10年前那個「幼稚得把戀愛大於一切,但又能為了喜歡的人一往無前」的自己。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同感,但我知道,像我這樣想的人,一點都不少。

【你的名字。】在日本爆紅之後,NHK有做過一個調查, 就發現30歲以上的觀眾,占了差不多一半。

甚至一些50歲以上的人,都表示很喜歡這部動畫。

他們有的人想起了死去的愛人。

有的人想起了離婚的妻子。

還有的人想起了「命中註定」。

通通都是感慨滿滿的。

新海誠自己也說,之所以這次拍了個HE,主要是為了給人希望,讓人記起過去那些美好的東西。

「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之後,我的想法改變了。既然我們在現實中發生了這麽多殘酷的事情,我反而希望人們在電影裏,可以找到一個更加溫暖更加有奇跡的故事。」

人是很善忘的。

「包括戀愛的感情在內,人會忘記很多東西,但我們要拒絕忘卻,要去掙紮,只有這樣才能堅強活下去。」

嗯,這就是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

爛俗也好,煽情也好,它還是讓我想起了一件已經忘記的事情。

那就是,無論過了青春期多久,談過多少次的戀愛,又或者單身了多久,我發現,我內心渴望的,也不過是一個極其俗套的愛情故事:

「我喜歡的人,也正好喜歡我。」

就是這一份簡單的美好,讓我願意帶著希望走下去。

花癡女王|文

喜歡文章的歡迎關註我的微信公眾號「花吃了那女孩」(ID:huachinv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