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武俠片是不是死了?武俠片死於哪部電影?

2011-05-08影視

作為一個型別片的武俠電影,確實是死了。

最近幾年大爆的電影裏,有奇幻片、動作片、喜劇片、甚至有傳說中已經沒落許久的功夫片,但就是沒有武俠片。最後一波具有影響力的武俠片,已經是六七年以前,王家衛【一代宗師】,徐皓峰【師父】以及侯孝賢【刺客聶隱娘】們。誒?它們好像都有一點藝術片的內容?沒錯,早在一〇年代,武俠片事實上就結束了熱門型別片的行列,而成為一種相對小眾的藝術品了。

但要說起來,武俠電影從商業導演的心頭好轉化成藝術導演的試驗田,其實經歷相當長的時間。所以個人覺得,並沒有所謂死於哪部電影的說法。在這個過程裏,如果非要說有什麽重要的節點,我認為是【英雄】。張藝謀的那部開啟了內地大片時代的【英雄】。

想當初,李安的【臥虎藏龍】斬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給已經拿膩了歐洲藝術電影獎項,急於向世界電影工業中心好萊塢證明自我的中國導演們指出了一條終南捷徑:武俠。作為上個世紀最具本土特色,同時最具流行基礎的文學符號之一,武俠小說及其衍生的影視作品,是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出色結合。它在表現現代個人主義觀念的同時,又能堅守傳統傳統狹義精神;在吸收現代情節劇的套路的同事,又能在人物、細節上註入傳統的色彩。很多人其實沒搞清楚,武俠之所以能風靡華語世界數十年,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它是現代的,又是古典的。而這一點,對西方的觀眾同樣具有吸重力,因其現代,所以接受起來沒有那麽強的隔閡,因其古典,又能滿足東方主義式的獵奇心態。

所以,張藝謀選擇以武俠片開啟屬於中國的大片時代,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必然。中國的電影市場在極速擴張,中國的電影工業要走向世界。它面對現代社會的青年男女,以及西方世界的異域眼光。在這種情況下,武俠確實是最大公因數。但【英雄】一出,觀眾卻驚訝地發現,此武俠非彼武俠。

我至今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看到無名對始皇帝說出最終遺言時那種強烈的不適感:刺了這一劍,很多人會死,而大王會活著。死去的人請大王記住,那最高的境界。

無名本是為殺秦王而來的,但到最後,他認同了秦王所謂的天下觀,而放棄了刺殺。作為強權反抗者的俠客,在政治強權的邏輯裏(秦國的天下邏輯和今天宣稱普世價值的美國何其相似啊),放棄了抵抗。

這絕對是武俠電影史上驚心動魄的一次倒轉。它完全顛倒了武俠世界的價值觀。之前的武俠,無論你怎麽寫,怎麽拍,都對政治強權持起碼的厭棄、抵抗態度。這是基因裏的東西: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不對強權說不,還是俠客嗎?老百姓只會喜歡招安以前的梁山,對梁山的招安過程和結果津津樂道的,通常是政客。而整個【三俠五義】,最神采奕奕的,是那個敢於鬧東京的白玉堂。金庸最具道德氣息的【射雕英雄傳】,英雄是郭靖,不是成吉思汗(和【英雄】恰成對比)。而到後期【笑傲江湖】和【鹿鼎記】裏,他更是對各種政治權力的爭奪者極盡嘲諷之能事。古龍武俠的世界壓根就不想理政治,世俗的皇帝而在一劍西來,天外飛仙的葉孤城看來,不過插標賣首(串戲了,應該說是空氣)。落實到武俠電影中,無論是胡金銓的文人心緒,張徹的熱血豪情,還是徐克、程小東的浪漫幻想,都是以對於政治權力的抗拒為前提的:

滄海笑,滔滔兩岸潮,浮沈隨浪記今朝。蒼天笑,紛紛世上潮誰負誰勝出天知曉。

江山笑,煙雨遙,濤浪淘盡紅塵俗世知多少。清風笑,竟惹寂寥,豪情還剩了一襟晚照

蒼生笑,不再寂寥,豪情仍在癡癡笑笑。

這首誕生於武俠型別片黃金時代的傳世名曲,最明白不過地道出了武俠世界的真精神。俠客們當然可以為國為民,但不可以是朝廷的忠臣孝子。【新龍門客棧】的周淮安必須脫去他八十萬禁軍教頭的身份,才是一個有趣的武俠世界的男主角(但他依然比不過光芒萬丈的江湖俠客金鑲玉和邱莫言)。俠客們當然可以除暴揚善,但不可以全然化身為秩序的化身。【射雕英雄傳】的郭靖黃蓉為什麽比【神雕俠侶】的郭靖黃蓉更讓人喜愛,玄機就在此。

江湖就是江湖,它是廟堂之外中國人精神世界的休憩。明了這一點,就明白為什麽上個世紀,最好的武俠小說和武俠電影會誕生在香港:因為那個時代的香港,擁有華人世界最為健全的市民精神。而市民精神,和政治強力,通常是貓和老鼠的關系。

【新龍門客棧】,我認為最好的徐克武俠

明了了【英雄】對於武俠世界的倒轉。也就明白為什麽在【英雄】之後,那些多少照著相似思路拍攝的大片,比如馮小剛的【夜宴】,張藝謀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以及已經接近奇幻的陳凱歌【無極】,越來越偏向於宮廷政治鬥爭。在江湖認同了廟堂的邏輯的那一刻,江湖自身也就黯然失色。武俠的真精神,在新世紀第一個十年,已經消散。

所以,當王家衛和侯孝賢這兩位電影大師,在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拍出兩部非主流的武俠片時,一切顯得那麽有趣:

王家衛的【一代宗師】裏,武俠時代成了懷舊的物件,就像【阿飛正傳】、【花樣年華】裏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武林宗師們優雅地認著老規矩,然後在急劇變動的時代中沈默著雕零。

而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裏,武俠成了社會畸零人的自我指涉:一個人,沒有同類。

這不是胡金銓、張徹、徐克、程小東、乃至王晶式的武俠,但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