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演員職業存在的意義是什麽?為什麽演員相貌要好身材要好?演員難道不應該去磨合人物形象嗎?

2019-11-07影視

瀉藥。

演員,演技第一,形象第二,這是基本道理,但是所謂形象第二不是說形象不重要,而是說外形是除了演技之外最重要的條件,比會不會綜藝、了解多少常識、能不能跨界都重要得多。

在這個前提下,我們來討論題主的問題。

首先,第一個問題:職業演員存在的意義是什麽?

這個問題很大,但是並不難回答,難的是我們經常忽略掉這一點,尤其是在目前社會價值觀有一定扭曲的情況下來看這個問題。

所謂演員,是表演藝術的實施者,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是透過自己的肢體和語言來表現藝術的藝術從業人員。而所謂藝術,是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東西,也就是說,藝術比生活更高級,高級在哪裏?它是透過將原本平淡生活中較為刺激、經典的片段透過放大和集中手法的處理上升到新的高度,達到比如令人捧腹、感動、憤慨、悲傷等等等等效果。

這樣說可能比較抽象,我舉一個例子:比如魯迅先生的【祝福】。祥林嫂是一個很不幸的人,是在那個黑暗年代中國底層婦女的一個縮影,但是第一,一個人物是否經歷了那麽多不幸?我們不得而知,這個人物可能是虛構的,是魯迅先生將幾個人物的不幸集合在她一個人身上,這種就是不幸的放大處理。但是因為這種不幸又真實存在,所以我們並不覺得它突兀。第二,一個人是不是一輩子都只有不幸而沒有走運過呢?這個也不太好說,但是如果魯迅先生也描寫祥林嫂走運的時候,或者描寫的時間很長,比如在十年二十年裏祥林嫂還發生了什麽不怎麽不幸的事,那麽相對的就沖淡了祥林嫂不幸的程度。只有在較短的篇幅內集中寫祥林嫂所經歷的種種不幸,這樣才能深刻的刻畫她不幸的形象,這就是集中處理。

那麽演員是幹什麽的呢?就是去表現這種藝術形式的人。透過演繹的方式將劇本上的人物立體的展現在觀眾面前。從這個意義上說,首先要有好劇本,好的劇本給予演員好的表演空間,而且在這個前提下,好劇本在演員的演繹之下還可以表現出劇本本身要表現的精神內涵。垃圾劇本是達不到這種效果的。

而從人類文明的需要來說,藝術需要反映的內容一般是正面的,給人歡愉、催人奮進或者引人深思的,而演員所做的就是要將這一切表現出來。

接下來,第二個問題,演員為什麽要形象好身材好?

這個是典型現下中國娛樂圈現狀引發的問題。隨便舉幾個演員:李保田、金書貴、嚴順開、蘇廷石、杜旭東、黃渤、徐崢等等,這些都不能算形象很好的演員。這樣的演員能夠在演藝圈裏生存下來,並且具有不錯江湖地位憑的是什麽?第一是演技,長得醜的有的是,沒有演技早淘汰了。第二,他們在早期能夠把握住貼合自己形象的劇本形象,在自己演技還沒有爐火純青的時候透過和自己原型契合度高的角色去淡化演技略有瑕疵的地方,從而讓別人記住他們。

而好身材好容貌的演員起點就高,能接的片子也多,資源就比外形一般的演員要好。打個比方,比如陳坤,他可以接像金粉世家七少爺這樣的角色,黃渤就接不了,但你要說陳坤能不能演心花路放裏的耿浩,我看說不定行的。

所以,外形雖然第二,但是這是天生的,比演技容易看出好壞,所以演員還是外形好的居多。

第三個問題,演員應該去磨合人物形象嗎?

這個問題在上面已經說過了,有些演員受限於外形條件,是沒辦法出演一些特定的形象的,除了外形差的演不了外形好的,外形好的在某些情況下也演不了外形差的,比如像你讓許亞軍去演龐統,這個難度太大了,得先毀個容,何必呢?

演員需要揣摩劇本人物形象,然後將其展現出來,達到導演要求,這種我們可以稱之為稱職的演員;能夠契合觀眾要求,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說這個演員演的好,我們稱之為好演員;能夠對人物進行再創作,將劇本人物打上自己的標簽,讓觀眾將你當做該人物本人(比如王剛老師的和珅、鮑國安老師的曹操),這種我們稱之為表演藝術家。

三個問題答完,但是我想題主所想問的恐怕是更深層次的東西。在下妄自揣摩,強答一波。

我以為,題主是認為目前中國的演員現狀出了問題,流量小生、當紅花旦演技一般卻大紅大紫,其中緣由在哪裏?我們需要在哪裏糾正這個畸形的現狀?

這個問題很復雜,我舉個例子。

網上很多人在抨擊一眾流量小生不夠爺們,很娘氣,而維護這些流量小生的人說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就是演旦角,李玉剛老師也是男生女相,唱新貴妃醉酒,怎麽他們就不娘炮嗎?

他們混淆了一個概念,梅蘭芳先生是因為藝術需要去扮演旦角,李玉剛老師也是因為藝術需要而唱女聲,並不是因為他們本身娘炮所以去從事類似的藝術行當。

而現今的流量小生之所以當紅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觀眾的審美出現了問題。

怎麽說呢?比如看【梁祝】,我們要看的是戲劇本身體現出的封建社會制度的恐怖和醜惡、以祝英台為代表的古代年輕女子勇於抗爭的精神以及梁祝二人對愛情的忠貞,這些才是作品要反映的東西,至於是用女子飾演梁山伯(越劇)還是用男子扮演祝英台(京劇可以)這些都不重要,也不是劇本在現實世界中所提倡的。

但是,現代觀眾往往並不是在看劇本本身反映的精神內涵,甚至都不是在欣賞演員的表演和唱腔,而只是在看優伶容貌與身段。

這與古代那些遊手好閑的紈絝子弟何異?

人民生活條件好了,就容易驕奢淫逸,這與北宋檀淵之盟後百余年的和平情況何其相似?!天下雖安,忘戰必危,現在的年輕人正在慢慢墮落,喜歡膚淺而表面的美好,而忽略內在並實質的精髓。他們既不追究一件事物的歷史,也沒空去理內涵,只要表面光鮮亮麗就好,所以,我們的藝術圈很大程度上已經娛樂化了。絕大部份演戲的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演員,只能稱之為娛樂人員。

解決這種問題,我們需要從文化下手,而不是簡單粗暴地直接把這些小鮮肉禁了。從需求入手,將年輕人的價值觀扭轉過來,從好的作品入手。禁了爛演員,但是爛劇本還會造出更多的爛演員。只有劇本品質提高了,爛演員才會被自然淘汰掉,再加上傳統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深入,戒除文化速食的侵蝕(我不是說文化速食不好,問題是有些人把速食當正餐吃,那才是問題),這樣我們才能慢慢回到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