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位

華為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2013-02-01數位

在上海華為的無線大本營工作了3年,先後在產品線的研究部—RAN演算法部、5G解決方案—TDD解決方案這兩個部門待過。

曾嘗試加入過無線的小夥伴對這兩個部門肯定不陌生。可以說是掌握華為無線產品演算法和技術最最最核心的兩個部門。

現在已經從華為離職。分享點自己的感受。

1.優秀的同事和專家

華為幾乎收編了全國還有海歸中最最優秀的那幫通訊學生,尤其是研究相關的崗位上博士占比很高,大部份來自清華、上交、復旦、東南等等通訊很強的學校。近幾年很少見本科生了,學歷估計99%都是研究生及以上。

而且近幾年華為也開始從高校中高薪、高職級的聘請了很多搞純理論、或者結合工程的老師,加強了高校合作,從日常工作中也能感受到越來越重視基礎研究,舍得投入時間和精力到對第一性原理的刨析。

作為華為的員工是真的可以做到站在巨人肩膀上,因為前人已經有了非常豐富的積累。在華為能學到非常多的東西,從華為離職其實是非常不舍的。

卷也隨之而來。

罐子被石頭填滿了,開始填沙子,前人又用水填了一遍,需要巨大的創造力和抗壓能力,以及對自我的賞識和肯定,才能在華為的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和認同感。

另外,如果說華為有什麽惡,我覺得是除了招走了學通訊的優秀學生外,也招走了大量的包括材料、物理、光學等等專業的學生。往大了說,不太利於國家各個學科的總體發展。畢竟薪資擺在那,天坑專業的學生也想謀得高薪和好的工作機會。

2.產品領先友商2-3年,技術研究深入

裝置商之間會定期PK產品效能,在華為時領導和一線的同事經常說華為的產品領先友商2-3年,當時對這個沒有太多概念,但是從工作中知道一個演算法從研究到樣機測試,再到最後真正的落入產品需要數年的打磨和大量的人力投入。

最近我自己也接觸到了一些來自易利信和諾基亞business unit的人,不得不感慨,從產品角度看,領先2年屬於比較保守的說法了。

當然,這樣迅速的產品周期和技術的叠代少不了奮鬥者文化。

華為的技術真的已經做到了「細枝末節」,後面要看通訊的大方向向哪裏突破了。

3.保姆級HR、IT、計畫管理系統,員工可以全心投入工作

華為真的提供了保姆級的周邊輔助,員工專心挖坑填坑打怪就好了,有非常完善的制度和流程,還有很好的後勤保障(食堂、定期的小活動等等)(不提夜宵了,這是個有爭議的話題)。

雖然有時候覺得有些流程有些冗余,但是相比小公司需要自己去打理很多事要好很多。

(補充一點)無敵的w3/知識管理/部落格!在職的一定要善用這個寶藏!

華為有非常龐大的知識管理系統,專家們錄制的培訓視訊、大佬們寫的部落格、員工們分享的各種知識總結、各個部門維護的知識問答(都是非常貼近工作的)、還有各種分享創新idea的網站、ilearning上還有心理學、管理學、國學等等各方面的音訊、視訊、有聲書(都不需要再買xmly的會員了)、還有請的各行各業專家的講座視訊等等等等。是一直以來積累的一筆巨大的財富,在職的小夥伴一定別浪費了這麽多好的資源。

好的方面說完,說點不足。

4.對員工缺少關懷

狼性、奮鬥、加班、末尾淘汰、強制不及格績效比例、午休和晚飯時間不算工時、奇葩的績效薪資一魚多吃(很多應屆生入職了才發現有這回事,會非常影響他們對公司的初印象)、股票既是投資又是薪資的一魚多吃等等,其他答案裏對這些方面的吐槽肯定很多了,這裏就不再贅述了。

5.善於利用媒體吹牛

華為特別喜歡宣傳高薪,平均年薪70萬+之類的,這70萬裏算上了公司給員工交的五險一金等投入,並不是單純的薪資,我知道很多公司都這樣,但是很多公司都這樣不代表就不能拿出來批評~~

而且相信我,大部份人都是被平均的,因為華為裏面工齡處於1-3年的是大多數,這些人裏如果是研究生入職,3年很難達到70萬年薪,如果是博士生入職,那要看具體是哪一屆入職的,如果是被選為預備領導之類的,三年到100萬的案例還是挺多的,但是沒幾個人能有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

相比騰訊、阿裏、字節、初創,華為沒有薪資優勢。

6.是民族企業也不是民族企業

華為是中國的驕傲,這毋庸置疑。但是沒有國家的全方位的支撐,僅憑一個公司很難和漂亮國抗衡, 不管他是否有意還是無意的煽動過民族主義,但是自從有了買華為就是愛國的口號後,肯定會引起一部份消費者對華為產品的反感。

7.哪裏都是圍城,裏面的想出去,外面的想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