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位

手機會取代電腦嗎?如果會,是在幾年後?是什麽形態?

2013-02-06數位

Allen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1.初看問題

總結以上各人意見,無非三類:

(1)激進派,認為手機才是王道,PC不是徹底滅亡就是淪為dock+鍵盤+顯視器。

(2)保守派,認為手機與PC相互不能替代,必將共存發展。

(3)未來派,認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手機與PC將一並敗給各種現在還看似科幻的終端及互動方式。

我認為三種意見都沒有錯,但有各自的適用範圍:


(1) 在10年乃至更長的時間內,在資訊獲取、社交、遊戲娛樂等以消費內容及輸出少量內容為主的情境中,人們使用手機、平板電腦(姑且不稱之為PC吧)、智慧型電視的頻率肯定會超過PC,乃至完全擺脫PC 。因為僅對於消費內容和社交分享,這些裝置的運算能力、表現能力、功能已經足夠應付,而手機、平板電腦的移動性以及智慧型電視的視覺震撼力恰是PC無法比擬的。根據【創新者的窘境】一書中破壞性創新的理論,手機、平板、智慧型電視在「低端套用」領域取代PC是毋庸置疑的。也就是說, 對於大多數下班後只需要消遣娛樂的人而言,他們在辦公室以外基本沒必要用PC了

(2) 在10年乃至更長的時間內,在一般辦公(如大篇幅的寫作、數據分析、制表)、設計、編程等以產生、處理大量內容為主的套用情境中,PC(特指的是桌上型電腦、筆記本)還暫時無法被取代。 我認為在進行上述工作時,手機、平板終究不如PC。而「手機+dock變成PC」這樣的套用不會成為主流,既然手機是優在便攜,弱在計算,這樣做不是揚短避長嗎?我覺得手機、平板和PC還是會隔離開的。手機會成為一個身份辨識器+傳感器+通知器。而PC被雲端運算服務接管了資訊的儲存和處理以後,會逐漸向「大螢幕+鼠鍵+網路介面」的終端轉化。平板則成為兩者的過渡,在便攜之余能承擔中等強度的資訊接收和輸出。不得不承認,對於某些上班時間只需要參加會議、收發信件的人而言,平板+手機確實已經夠了(搞明白為啥有些「老大」們堅決支持手機、平板會完全取代PC了吧?因為他們真的就只需要開開會、看看信件)。可是我相信眾多的白領上班族還是會需要PC的,即便現在手機、平板上也有不少優秀的辦公套用,但如果你覺得現在19寸的顯示器都還不夠大,那你能想象用4寸的手機或者9寸的平板來寫過萬字的分析報告嗎?

註意到谷歌、蘋果、微軟都正不約而同地打造橫跨手機、平板和PC多平台的作業系統,或許也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以上兩點吧?

推薦大家看看微軟和康寧公司的「展望未來」視訊:

http:// v.youku.com/v_show/id_X MTcyMzYwMzgw.html

http:// v.youku.com/v_playlist/ f17093878o1p1.html

http:// v.youku.com/v_playlist/ f16702213o1p3.html

http:// v.youku.com/v_show/id_X MjUyMzg0NTYw.html

大家可以註意到視訊裏雖然手機、平板、「無處不在的螢幕」鋪天蓋地,可「PC」也還是出現了。

(3)好了,你上面說十年以內,那十年以後呢? 我認為十年以後,大概所謂的手機會和所謂的PC一齊消失,不存在誰取代誰的問題了。到時候所有的東西都是PC,不過要考慮一下PC是指Personal Computer還是Public Computer,或許是Permanent Computer?

我是忠實的科幻愛好者,甚至相信「黑客帝國」就是我們這代人能看得到的將來。關於未來派的種種觀點,我的態度是十分開放的, KK所言「終端無處不在」也令我興奮不已,我更是已經在鋪天蓋地的雲端運算浪潮中看到了這種可能性 。也許手機和PC真的會在「雲端運算」++「氣態的資訊流」+「MIT第六感機器」+「Google Project Glass」+「無所不在的終端」+「全像映像」+siri+Kinect的世界中一並消失,乃至未來億萬遊動在我們身體內的奈米機器人將我們的神經接入互聯網,從而將數位世界與真實世界疊加在一起,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part of The Matrix。Just maybe,who knows?

2.再審問題


Allen是不會亂提問題的,正如前面一位知友所言(不管你信不,我是寫完答案才看見的), 結合他的身份背景,或許他真正感興趣的是微信與QQ的關系 。如果你有仔細看我上面的論述,你或許已經能發現答案。 結論就是:微信是「破壞性創新」技術,它與QQ有不同的適用範圍,在微信終有一日能滿足多數使用者大部份通訊需求時便會取代QQ。


微信作為一個純粹的「智慧型手機土著」,在智慧型手機上肯定比QQ這個外來移民具有天然優勢——簡單,抑或一字記之曰「輕」。無線QQ因為需要實作QQ的PC客戶端上各種豐富的功能,於是不得不「重」,以致讓智慧型手機這塊小小的螢幕被各種圖示、按鈕瓜分殆盡並顯得擁擠不堪,使用者還不時遭到「嗶嗶」聲的煩擾。而PC客戶端上的QQ就更是無比的重,因為騰訊的每個部門都想「善用平台」。

於是,微信出現了,它為且僅為智慧型手機而生,極簡風格的界面,利用手機天然優勢而又符合手機使用者習慣的「按住說話」,基於LBS的交友。更重要的是, 它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機會去精簡、重塑我們的關系鏈 ,讓我們有機會在龐大的QQ人際網路中篩選出真正親密的關系——起碼親密到經常需要「按住說話」。當然,認識新朋友也是極其重要的方面, 微信以LBS的方式重新點燃了人們那股曾在QQ早年出現過的交友熱情

可見, 微信擅長的就是極少量使用者(主要就是兩個使用者)之間在小資訊量情景下的「輕」套用,也就是破壞性創新理論所說的「低端套用」 。收發簡短資訊、語音交流、搖一搖交友、檢視信件、閱讀新聞乃至最新推出的朋友圈分享圖片,無一不是極少量使用者之間的且小資訊量的(起碼使用者所輸出的資訊量是很小的)。 而其優勢就是便攜、簡單、重點突出 (這很重要,功能繁多而無重點恰恰分散了使用者的註意力,導致使用任一功能的使用者數量都達不到爆發臨界點,看看米聊吧)。

相較而言, 微信的劣勢就在於其在較多使用者之間交流及大資訊量的情境下顯得乏力 ,比如你大概不會希望在微信上聊QQ群,特別如果還是語音那就更讓人崩潰了,幾十個人你一言我一語來不及聽不說,若想找回剛才聽過的一段有意思的話,對不起,逐個逐個氣泡點吧親。另外,在需要大量文字討論、資料校對、截圖說明等等的情境下,微信顯然不如基於PC客戶端的QQ來得高效。所以,至少在當前,微信還無法完全取代QQ。不過,根據破壞性創新理論,當所謂的「新興低端套用技術」發展到足以滿足大多數使用者在大多數情景下的基本需求,其所獨具的優勢就會將原本的「高端套用」技術送出歷史舞台。譬如,如果有一天微信能將所有語音轉化成文字或其他有利於使用者尋回內容的形式,而又能以巧妙的方法部份解決多使用者大資訊量討論、截圖等問題,別且能接管使用者在QQ的所有關系鏈,那QQ將死,好在,騰訊永生。

3.三顧問題

回來再看各位有識之士的回答,最大的感覺就是大家對問題本身的理解就很不一樣,何為手機,何為PC,又何為取代?不界定清楚問題,確實難以回答,也難以取得共識。或許這也正是這個問題的魅力所在,讓它得到了僅次於Pony問題的回答數。

反復看著這個問題,突然感覺像在問:車輪會取代人腿嗎?

毛主席教導我們: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或許我們更應該問的是: 在各種特定的情況下,最合適的終端以及互動方式分別是什麽?

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