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位

如果煲機真的對耳機提升這麽大,為什麽廠商不把耳機先煲好了再賣呢?

2015-10-30數位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

首先,你覺得工程師在設計耳機的時候,是按照振膜在初始狀態下來設計的呢,還是按照振膜老化(也就是煲機之後)的狀態來設計的?

煲機實際上就是一個振膜加速老化的過程,如果一個耳機在這個過程中聲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實際上相當於承認這個耳機的設計出現了問題,對於一種工業品來講這就相當於搞砸了——你家的電視點亮幾十個小時候之後發現明顯偏色的話你會覺得這是煲機成功了呢,還是會去找售後?

那麽煲機改變的究竟是什麽呢?

首先,我們需要承認的是煲機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耳機的音色,關於這個問題目前見到比較科學的測評文章是Soomal作品 - 耳機煲機前後客觀數據對比與討論 [Soomal・數位多]。但是客觀的講這種改變並不是十分明顯,以至於達到某些商家所稱的「改天換地」的地步。

其次是在煲機過程中人耳——腦放系統會慢慢的熟悉耳機的聲音,這種主觀聽感的改變恐怕才是煲機這個過程存在的最大價值。人的聽覺系統適應能力相當之強,而腦放這玩意屬於純粹的玄學領域,基本上是玄之又玄不可言說……

如果你到一些論壇上找找相關的耳機測評,你肯定會看到許多這樣的描述「最初一開聲如何如何,經過了若幹小時的煲機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最奇妙的是不僅耳機能煲,連解碼、耳放都能煲,原本聽著不太順耳的耳放工作了幾十上百個小時之後竟然很神奇的好聽了,實在是讓人覺得極為科學的一件事。煲機黨認為這是元器件老化的結果,而我總覺得如果一個工程師設計的東西在工作幾百個小時之後輸出狀態就發生了這麽大改變那肯定說明這個工程師大學掛了不少科。

那麽煲機是不是不需要呢?恰恰相反,作為讓你的耳朵和耳機系統相適應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卻覺得這個過程還是存在的比較好。畢竟這能讓你覺得自己的大幾千上萬塊錢沒有白花……(逃

PS.對於那些堅定認為煲機之後有巨大改變的人,我只好用Rafe Arnott的話來送給他了

You're most welcome to "highly doubt" whatever you like. I'm not here to convince people.
Factory burn-in has had very little impact on most high-end gear I've reviewed as once the gear has been "burned-in" if it then sits on a shelf, or in a box, unused for months or even just weeks, the burn-in means nothing.
The electrons need to be aligned once again. Diaphragms need to be re-stretched, it's like a car that sits without being driven, things change, react differently over time, etc.
Internet commenters with little to no experience with high-end gear love to argue ad nauseam about burn-in, and its effects – or not, oh and cables too.
I don't see those arguments ever changing.

基本上這就是我的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