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位

耳放到底有多重要?

2015-03-22數位

能在2023年都過了一半了,還能看到這樣的問題,我感到我還有未完成的工作。

耳放在很多時候並不。。。

「等等!鬼父你不是自己也買過耳放嗎?憑什麽說我們!」

大家向我看齊,我在這裏宣布個事兒~我是個煞筆。

至少鄙人曾經確實傻過。不過雖然我曾經跌倒過,但是我又站起來了。

耳放在很多時候並不重要。

首先,要明確一點。只要是能插耳機的,帶有耳機孔的裝置都是有耳放的。膝上型電腦、音效卡、HiFi播放器、平板電腦、帶有極為先進的3.5mm耳機孔的手機都是有耳放的。只不過是整合在了裝置內部,是內建耳放、整合耳放。

而發燒圈中常說的耳放通常指的是那些單獨封裝在一個外觀精美的外殼的獨立耳放。這種耳放對於目前絕大多數耳機來說都是 沒有必要 的。 目前一部份常見數位裝置(例如蘋果MacBook系列)以及大部份便攜HiFi播放器/台式解碼耳放一體機和部份音效卡的整合耳放都是滿足絕大多數在售耳機的需求。 除非是一些極個別的高阻低靈敏度耳機,這些耳機目前市面上已經很少有賣了。

有些便攜耳放/播放器廠家往往為了宣傳「大推力」,不惜以犧牲虔誠的發燒友聽力的代價,盡可能的把耳放功率做大。甚至有廠家負責人公開宣傳/鼓動要在120dB甚至150dB下聽歌才能「聽出大動態」。

這一方面是涉嫌違法的,因為在2020年年底最大電壓小於150mV的全球強制標準EN50332/IEC62368已經全面實施。

不過,有些出口到歐洲的便攜耳放/播放器,就沒有所謂的大「推力」電壓,而是嚴格遵守國際標準和歐盟標準。只有賣給中國大陸的產品才有如此淪陷性的電壓。

這就是所謂的 「中國發燒商家只坑中國發燒友」

另一方面,多個權威研究表明長時間暴露在高聲壓級下或短暫暴露在超高聲壓級下可能會帶來不可逆的聽力損失。這使得購買此類耳放的發燒友有更高的致聾潛在風險。已經入手這些品牌耳放的發燒友,如果感到平時已經需要較大的電位器調節,建議花一點錢去就近的三甲醫院檢測。如果發現確實已經存在一定的聽力損失,可以快進到我這期視訊:

聽力損失的人戴助聽器,就像近視的人戴眼鏡一樣,不丟人。

至於其他指標。通常整合耳放和獨立耳放的頻響曲線都是平直的,

由於 class D放大器的普及和成熟,目前很多便攜數位產品均可以做到很低的帶載失真。

不過說到這裏,一定又會有人不服:「AP不是這麽用的,應該測xxx指標,那個才重要,你這測試方法有問題!就是有問題!」

然而,鄙人之前就在AP,教耳放芯片廠家和一些耳放廠家如何測試耳放。只不過教他們測試是我工作的一部份,但他們是不是用來騙人,我管不了。那些拿個AP動不動告訴你哪個指標有差別所以這個好那個好的,不管是廠家還是所謂測評媒體啥的,基本上都是在騙、在偷襲。你讓他們自己去聽這些指標或者ABX雙盲聽,看看他們還能不能聽出一耳朵區別來。

其實對於人耳的聽覺極限其實早就有非常權威的研究,大濕們發明的一些所謂重要的指標,其實早就驗證過到底重不重要,極限在哪裏。

這種極限更多是基於人耳的感知能力。也就是 @麥文學 經常說的人類DNA。人的極限就在這裏。但是其他動物未必。比如說對頻響範圍的感知,很多小動物比如說小貓、小狗、兔子、蝙蝠啥的,就比人強很多。理論上來說,市面上一些耳房的差異,其他動物確實能聽出一耳朵區別。換句話說, 能聽出來一些耳放所宣傳的指標的,就不是人~

為何人耳只能聽到20~20000Hz?因為耳蝸從頂部向下,移動相應部位的螺旋器,各自能分別有選擇地感受從20-20000Hz的聲波。 超出的部份人耳是沒有對應結構接受的(部份低頻可以透過胸腔)。
而對於失真,人耳的構造決定了掩蔽效應和掩蔽域的存在,像非線性失真這種,低於主要的基頻一定的值通常就位於掩蔽陰影中,是無法聽見的。
此外,由於頻域與時域相互轉化的關系,時域人耳也存在極限和時間掩蔽域,位於主要聲波後一定時間區間的次要聲波人耳是無法感知的。

提到盲聽,大濕沈默,說起測試指標,又會有人說你測的這些指標不足以反映問題,還有其他各種指標,比如說推力、密度、控制力之類的。臥槽,啥叫電流控制力?去國家電網也控制控制唄?楊永信都沒這些HiFi大濕會控制電流,我覺得這些電流大濕不去當個南方電網總師屬實是屈才了~

推力則更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為啥我說「HiFi」是通往量子物理和四維空間的橋梁。

大家要想啊,哪怕買個萬用表接根線都能大概測耳機輸出帶載功率,發燒音訊的一些大濕聲稱就算耳機孔測出來的輸出功率一樣,但是推力不一樣,有的耳放推力更大能量感更強。 臥槽,這不就是能量不守恒了嘛。

這個時候HiFi大濕還有各路kol自媒體眼看無話可說了,甚至一些正牌廠商的研發人員叫囂,鬼父你啥也不懂,HiFi是人類解釋不了的。

臥槽,人類都解釋不了你們是怎麽搞清楚的?說到底還是不是人唄。。。玩HiFi的都是三體人?物理學不存在了。。。

說到這裏,經常又有一個擡杠的論調:既然所謂的耳放很多時候是沒必要的,那為什麽音箱要功放呢?

一方面,獨立功放,就是PCB板套個盒子你們很多時候看到的那些HiFi功放很多時候也不是必要的,因為即便是音箱功放也可以整合在音箱內部,也就是所謂的有源音箱。

另一方面,一言以蔽之,音箱系統的功放有時面臨功率不足,耳機系統的耳放通常功率過剩。音箱和耳機是兩套系統,對功率的要求是不同的,自然對放大器的要求是有區別的。音箱功放通常需要一定的功率,一定的錢,但耳機未必。

說到這裏,通常事實battle完了就會出現動機論。

鬼父你講這些「耳放無用論」你的動機是什麽?是誰指使你的?

我講的這些肯定是謠言啊,因為熟悉我的朋友都清楚,我家境貧寒,大家都知道。我是個「失魂落魄」的被開除的無業遊民,我讓大家不要花錢買沒用的東西是在割各位的韭菜。大濕讓大家花大幾千幾萬買個傻大黑粗的金屬盒子接耳機,是在拯救各位。

你細品~

我經常看到一些人關於耳放關於線材等等器材的爭論,總有理由,總有借口。似乎它們永遠不承認自己上當受騙了。或者一些人也會自嘲道: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是傻子,沒人願意當傻子。

我只能說,還沒人願意當窮人呢,我也不願意,但是我確實家境貧寒啊。

要是所有人都是聰明人,那豈不是人人985常春藤,年薪百萬,哦不,人人都是知乎平均水平?

就算是996、007、內卷考研考公,普通到再普通的打工人和學生黨。一個破耳機耳放的,這是多大點事?至於麽,難道一個人一輩子都沒被任何東西忽悠過?這個說出來你們自己信麽。難道人生就被幾個幾千塊的「金屬盒子」定義嗎?

傻過,被騙過,才是正常人。從來沒被騙過,那不是人~是神。。。 坤坤都承認了自己不是打籃球的那塊料,ikun們還有啥可糾結的呢~

我跌倒過,我又站起來了。

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