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對於人類的未來而言,星辰大海和虛擬現實,哪個才是更有意義的發展方向?

2021-11-05科學

人類如果想去星海遨遊,放棄血肉之軀是最明智的選擇。

人類的軀體不是為了在宇宙中飛行設計出來的。如果沒有地球磁場和臭氧層的保護,那麽如何面對高能粒子(如太陽風)和紫外線的「沐浴」?如何面對微重力的環境而不至於產生各種疾病?

而考慮到附帶裝置,甚至有些人還建議在一個恒星級飛船裏建造所謂的「生態系」。這麻煩之大,復雜度之高,工程之浩繁,恐怕連集齊整個地球之力,也無法建造如此巨大的星際飛船。

1969年,阿姆斯壯飛上月球,此後五十年,人類最遠也就到了月球,而反觀不載人的飛船,機器人那已經到了火星(好奇號),而只說探測器,旅行者更是已經飛出了太陽系,這尚未達到人類極限,「突破攝星計劃」將使用雷射推進航行,預計將達到光速的百分之20。

人類亦不可能用自然前進演化的大腦,去理解更為高深的科學。以前的科學家20多歲,就已經做出了他們人生中最大的成就,牛頓18歲寫出二項式定理,24歲寫出【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愛因史坦26歲研究出狹義相對論。伽羅瓦十八歲做出關於五次方程式與抽象代數的研究。

然而現在的科學家們已經必須先用自己最寶貴的幾十年時光去研究前人的理論,待到二十六七甚至三十多歲讀完博士才能大概理解到自己領域的前沿內容。

人類必須突破自己,無論是為了破曉的曙光,還是無盡的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