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你觀察的「民眾」是特定的人群,例如中國網友。中國網友在網路上常見的「基因決定智商」的理論中屬於「智商比較高」的「東亞人」。
聽到「擡高自己、貶低他人」的理論就支持,聽到「擡高別人、貶低自己」的理論就反對 ,這是人之常情。模因可以利用這規律在人群中傳播。
關於遺傳的模因還能迎合人們 排斥外觀不同的人 的心理傾向,幫助模因攜帶者將自己的歧視黑人、歧視東南亞人、「他們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等思想感情合理化。
智商不等於智力,智商測試反映的是在特定框架內尋找特定模式的能力,不能準確反映得分在正常範圍內的當事人的認知能力,並受到當事人的經驗和做過的類似練習的影響。當事人的智商低於 70 的場合,可以懷疑當事人有學習困難等障礙,需要進行進一步檢查——在這之外,智商測試沒有指導價值。
認知能力的發展依賴後天環境和個體生命歷程,基因未必能決定其「上限」或「下限」。
過去三十多年裏,多項研究顯示,一般認知能力中的遺傳因素影響力平均約 50%~70%、隨年齡增長而徐徐增長,在嬰兒期約 20%,在兒童期約 40%,在生命後期約 60%,對 80 歲以上的人的影響可以達到 80%,那裏面有「身體條件影響老年人的認知表現」的因素;
針對同卵雙胞胎的研究發現遺傳因素對一般記憶能力的影響約 57%、對檢查時間的影響約 38%、對工作記憶的影響約 31%——這些很難解釋過去幾十年間廣泛開展的智商測試反映的 人群平均認知能力水平的穩步提升 ,遺傳因素不能為如此短的時間內出現的顯著差異負責。
另一些研究顯示,環境影響可以在 貧窮家庭 裏覆蓋遺傳影響,遺傳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依靠 金錢 來發揮影響:聰明的孩子傾向於進行比同齡人更多的閱讀和思考,這需要他們的監護人提供相應的條件。在更有利的 社會經濟背景 下,遺傳對認知的影響趨於最大化。
總之,目前 遺傳測序預測重性精神障礙的患病機率都還不靠譜 [2] ,你對「透過基因檢測來反映正常人之間的認知能力差異」不要太期待。
另外,人和非人生物的認知能力差異沒有看起來那麽直觀。神經系統的規模(皮層細胞數量、突觸數量等)都未必能直接反映認知能力。
人們還喜歡相信「智商與收入的統計關系」並將「高智商」與「高收入」或「財富」聯系起來。
可以參照統計學家在這方面的意見 [3] :
智商與財富的統計關系——
橫軸為智商值,縱軸為財富, 在 4 萬美元以上,基本上是隨機分布 。
智商與收入的統計關系——
同樣地, 4 萬美元以上的收入跟智商的關系接近隨機 。
考慮整個數據(包括 4 萬美元以下的部份),總體而言,「智商得分低於平均水平的人」與「背景類似但智商得分更高的人」一樣富有。積累的財富看起來比收入更隨機,這裏面有「智商高的人平均而言更容易刷爆信用卡」等影響 [4] 。
吹噓「智商對工作能力/人生成功的判定價值」的論文有約 50% 是結果不能重復的,大有某些圖片誤用的文章的味道,而且其 P 值經常有問題。這方面的事可以參照此處 [5] 。
參考
- ^ 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17.11.028
- ^ 如何擺脫基因的控制? - 劉亞閤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1657512/answer/1592447996
- ^ https://medium.com/incerto/iq-is-largely-a-pseudoscientific-swindle-f131c101ba39
- ^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7/04/070424204519.htm
- ^ https://arxiv.org/pdf/1603.0753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