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是人體內最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它無法在體內合成,必須由外界攝入的一種微量元素,今年正好是硒被發現198周年。
●1817年瑞典化學家貝爾采利烏斯(Berzelius)在焙燒黃鐵礦制硫酸時,發現在鉛室的壁上和底部附著有紅色的殘泥。將殘泥加熱,即發現一股似腐爛蘿蔔的臭味,性質與碲相似,經過研究確認其中有一種新的元素,參照碲(原意為地球)的命名,他根據古希臘神話中的「月之女神(Selene)」一詞取名為Selenium。按照希臘神話裏的說法,月之女神賽琳娜(Selene)身材修長、勻稱,相貌美麗,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妹妹,她與阿波羅一樣喜歡森林、草原和海洋,是生命的保護神。Selenium的中文轉譯就是「 硒 」,即月亮的意思。
●1915年Walker和Klein建議將硒用於癌癥的化學治療。
●1949年Clayton和Baumann首次報告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硒能防止二甲基胺基苯對大鼠的致結腸癌作用,為硒與癌癥的關系提供了依據。
●1950年德國科學家施瓦茨在研究肝壞死病因時發現,除了含硫胺基酸(因素1)和維生素E(因素2)有保護肝臟的效果外,還有一種未被人們認識的「因素3」也對肝臟有保護作用,而且其保護效果比因素1和因素2更顯著。
●1951年,施瓦茨開始提純「因素3」,並終於在1957年5月17日發現「因素3」是硒。從而證明了硒是防止營養性肝壞死的一種保護因子。證實硒對肝臟有更強的保護作用,硒具有動物營養作用, 是人類認識硒的第一個裏程碑 。
●1957年Mills和Randall首次發現哺乳動物體內第一個被公認的含硒酶―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
●20世紀60年代,中國政府用硒控制了危害中國人幾十年的克山病。30年代,在中國黑龍江省克山縣,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疾病,發病者起初咳嗽、胸悶、呼吸困難、食欲不振繼而出現全身水腫、急性肺水腫或心源性休克等表現。由於在克山縣發現,所以把此病命名為克山病。直到60年代,中國克山病防治組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考察,發現病區的水土和糧食中硒的含量明顯偏低,病區人群的血硒和發硒水平亦明顯偏低。透過對病人補硒,流行於缺硒地區的克山病得以控制。
●1969年~1971年,Shamberger等經過一系列流行病學調查、臨床實驗、研究後指出,低硒地區及血硒低的人群中癌發病率高,消化道及乳癌尤為顯著。
●直到 1971年Rotruck的研究證明了硒是GSH―Px的組成物質和維持酶活性的重要組成。GSH―Px中的硒占人體總硒量的三分之一。
●1973年德國Forsfrom和A.L.Tappel鑒別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心是硒半胱胺酸。
●1973年,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硒是人和動物活動必需的微量元素,並建議:人體每天補充200μg的硒,可有效預防多種疾病的高發。這是 人類認識硒的第二個裏程碑 。 人類認識硒的第三個裏程碑,是中國對硒與克山病關系的研究。硒可治療和預防克山病,確證了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人應該像每天必須攝取澱粉、蛋白質和維生素一樣,也必須每天攝取適量的硒。
●1974年,美國衛生管理局明文規定,為保證人能獲得足夠的硒,在可食用動物的飼料中,必須添加一定量的硒。
●1989年,美國官方又兩次擴大和提高了硒的添加範圍和劑量。
●20世紀90年代,各國科學家發表的關於硒營養研究的科學論文超過了10萬篇,有人把90年代稱為「硒的年代」。 1980年證實克山病大骨節病與地方性缺硒有關。中國科學家接連對中國1094個縣市(約占全國一半)的土壤樣品的硒含量進行了測定,測定結果顯示:中國是個缺硒的國家。達到國際公布的正常臨界值0.1mg/kg的縣只有1/3,即中國2/3地區屬缺硒地區。其中含量≤0.02mg/kg的占29%,為嚴重缺硒地區。
●1982—1991年,中美兩國科學工作者在中國河南省林縣進行了一項隨機、雙盲和安慰劑作對照的人群幹預試驗,其中受試者為29584名成年人,結果為:每天服用200μg硒可顯著降低癌癥患者的死亡率,其中對胃癌患者最為明顯。
●1983—1996年,美國亞利桑那大學「亞利桑那癌癥中心」Clark教授對1312例癌癥患者進行了長達13年大規模的補硒雙盲幹預試驗,結果表明,每日補充200μg硒,癌癥死亡率下降了50%,癌癥總發病率下降了37%。其中前列腺癌發病率下降63%,結腸癌發病率下降58%,肺癌發病率下降46%。進一步觀察還發現,所有的實驗都同時提示,硒的基本作用是在於預防或阻斷疾病。此項開拓性的研究被稱為「硒防癌裏程碑」研究,強烈地引起國際社會對硒的關註、研究和套用。
●1984~1990年在中國江蘇省肝癌高發區進行了六年補硒幹預試驗,結果肝癌發病率顯著下降。
●自從70年代以來,中國在「硒與克山病發病關系」上,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從而進入了微量元素研究領域的世界先進行列。因此曾於1984年5月和1996年8月,先後在北京召開第三屆、第六屆硒國際研討會,並榮獲「施瓦茨」獎章和證書。「中國在硒方面的研究處全世界最高水平」。
●1985年~1991年,中美兩國科學工作者在世界食道癌、賁門癌最高發、其居民又存在營養素不足的河南省林縣,進行了兩項隨機、雙盲和以安慰劑作對照的人群幹預試驗。結果發現:補充β-胡蘿蔔素、維生素E、硒酵母可使總死亡率下降9%,總癌死亡率下降13%,其中尤以胃癌(死亡率降低20%)最為明顯。
●1990年5月28日,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國立健康研究院首次發現,硒具有與胰島素相似的作用,可調節體內糖尿病的癥狀。
●1994年Taylor提出的病毒硒蛋白假說,該假說關鍵內容為:當硒缺乏時,體內病毒復制啟動,病毒開始大量復制。反之則病毒復制受到抑制。
●1995年Beck等發現非致病的良性柯薩奇病毒在低硒小鼠體內發生基因突變成致病病毒,而在適硒小鼠體內無此變化。這是宿主硒營養狀態對病原體遺傳影響的第一次報告。
●1996年,繼Clark的有關硒的開拓性試驗之後,各國開始並正在進行兩項大規模的人群試驗,以驗證硒可降低癌癥這一理論。其中之一是PRECISE試驗,目的是驗證Clark 1312人試驗的結果能否被重復,並對一般人群透過補充硒可以降低總的癌癥發病率這一理論進行檢驗。它是一個隨機雙盲安慰劑控制的癌癥預防試驗,總共有52500名受試者,分別來自美國、英國、丹麥、瑞典以及芬蘭等5國。此試驗也被稱之為「硒將改變世界」的試驗。另外一項是SELECT試驗,超過32000人將參加本次試驗,主要是驗證硒和維生素E是否能夠防止人前列腺癌的高發。
●1996年8月,在北京召開第六屆硒國際研討會,於樹玉教授及其課題組以他們的「硒預防肝癌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被國際生物無機化學協會評為1996年度「世界克勞斯施瓦次」金獎。中國的醫學專家於樹玉等人歷經16年在江蘇啟東縣13萬居民的肝癌高發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人體內硒水平越高則肝病、肝癌的發病率越低。缺硒是導致肝癌的重要原因。並進行補硒預防肝癌實驗證實,補硒可使肝炎發生率下降35%;使有肝癌家庭史者發病率下降50%。
●1999年Gladyshev等測出愛滋病毒感染的T細胞中硒蛋白含量減少,證明硒與愛滋病毒有關。
●2000年9月26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雜誌】報道「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硒蛋胺酸能夠啟用抑癌基因P53。P53基因可以透過促使異常細胞雕亡或者阻礙癌細胞的復制而起到預防腫瘤的作用。
●2003年5月美國喬治亞大學Taylor博士在因特網上公布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發現在SARS冠狀病毒體內有硒結合蛋白質的存在,並推測這種硒蛋白可能與這種病毒的致病能力有關。
●2003年6月4日【人民政協報】報道:國際硒領域知名專家陳君石撰文說「硒是惟一與病毒感染有直接關系的營養素。」他認為:「缺硒可以導致病毒突變,而增強病毒致病力的說法是有科學依據的。
●2004 年美國用超大劑量硒與依力替康聯用,取得驚人效果。依力替康是最新的治療腸癌化療藥物,它對敏感性腸癌和頭頸部癌治愈率為20%~30%,對不敏感性腸癌和頭頸部癌治愈率為0%~10%。當與超大劑量硒聯用後,敏感性腸癌和頭頸部癌治愈率達到100%,不敏感性腸癌和頭頸癌治愈率達到 40%~80%……
近二十年來,科學家們開展了硒對動物體影響的研究,逐漸認識到了微量硒對生命過程的重要性。在國外,科學家們在硒的研究方面同樣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績。從最近的報道得知,體內有28種硒蛋白,已經複制並測定哺乳動物9種硒蛋白的DNA序列,其它硒蛋白的結構和生物學功能將是今後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