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职场

你敢到点就按时下班吗?

2021-04-29职场

刚进公司的时候不敢,不仅不敢,还对那些五点半准时站在电梯门口,排队等着下班的同事感到困惑:

这到底是有多头铁啊,居然敢准时站在电梯口?

难道不怕被领导看到么?

不怕被指责工作不饱和么?

万万没想到,没到一年的功夫,我自己就加入了「准时打卡下班」大队,每天五点半准时站在电梯口,雷打不动!

我后来才明白,原来这个公司有个「规矩」:

大部门人刚进入这家公司,拿到手的工资基本上就是最高工资了,此后除非部门能带给公司带来盈利,否则,个人无涨薪的可能。

我们部门恰好又是职能部门,平常为了公司业务宣传,花钱都来不及。同事提了多次涨薪申请都被驳回了,驳回原因就一句话:

等你们啥时候能賺钱了再提。

也难怪,同事个个准点下班领导拦都不拦,恐怕,他自己都恨不得能跟我们一起排队打卡……

不过话说回来,因为生性懒惰又内向的缘故,我也没指望自己在职场上能有多大成就。

能像现在这样,干着一份不那么讨厌的活,拿着一份养的活自己的工资,朝九晚五,下班就折腾折腾副业收入,也挺好的。

我身边很多同事也都是这么一个情况,相比较靠着996、内卷、加班换来日后可能的「升职加薪」,大家好像都更倾向于积累下班后的副业收入。

学设计的下班在家接单,学摄影的周末约拍,写文案的投稿变现……虽然挣得不多吧,但好歹也是乐趣所在。

很显然,在我们这群人的字典里,劳动的意义,更在于为自己服务,更在于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说白了,什么是劳动?只要是出卖时间,就是在劳动。

此外,现在35岁之后失业率居高不下的事实,也让我们这些菜鸟对职场难有完全的信任。

我经常订阅的一个公众号博主——维舟,他就遇到了中年失业的问题。

他最近写了篇关于自己中年失业的文章,那年他43岁,某一天在关机准备下班的时候,突然收到了人事关于「结构调整」的通知,在拿了N+2的赔偿后,他彻底失业了。

文章中有一段话让我触动:

我第一次踏进社区中心的大门去领取失业金。按照上海市的规定,我最多可以领取24个月,每月约两千元。尽管这是我应得的,但在窗口办手续的那一刻,不知何故,内心还是不自觉地涌起一阵羞愧感。这似乎是长久以来的工作价值观内化的结果,让人相信「工作」比其它任何状态更有价值,仿佛领取救济金是在不劳而获。

我才毕业三年,都不敢想象骤然失业的后果,他却在43岁这个不尴不尬的年龄惨遭职业生涯的滑铁卢,上有老下有小,其中面临的压力自然不用说。

幸好,拥有写作副业的他最后还是成功的走出来了。

我一直觉得,对于现在的很多年轻人而言,主管、经理这些title确实有追求的必要。但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高大上的牌坊,也不是毫无意义的虚名,而是人才的话语权和自主权,是走到哪里都有换工作的底气和实力。

相比较日复一日的加班内卷、重复着无聊又繁杂的工作,能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做一个专业水准足够高的人,赚更多的钱、享受更大程度的自由,或许更为重要。

不给钱,谈个屁的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