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为什么说【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悲剧很大一部分来源松子自身?

2022-05-25影视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好的性格加上一定的资源(容貌、智商、关系等),一个人离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不会太远。糟糕的性格,即使有好资源的加持,也可能跌宕起伏,充满着惊险刺激,即使成功了也容易从高处跌落,甚至走向不归路。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一生】中的主人公川尻松子,是一位典型的美女,很多男人(教导主任、男老师、作家、她的学生、一位理发师等)都被她的外貌所吸引。不过,男人们对她的情欲并没能改善她一直以来的性格缺陷——依赖型人格。这种性格缺陷让她难以在关系中维护自己的权益,沉浸在一段段糟糕的关系中无法自拔,最终演绎了又一个「红颜薄命」的故事。

如果说松子的人生是一个悲剧的话,那么,跟松子糟糕的性格不无关系。我们先来看看她依赖型人格在她身上的表现,再来分析一下形成这种性格的原因。

一,人际冲突时的退缩与忍让

松子不会处理人际冲突,在人际压力下,迎合他人、放弃自己成为了她自动化的选择。

在电影中,当班里的男学生(龙洋一)偷了小卖部老板的钱,作为班主任的松子出于保护学生的动机,好心地说服龙洋一去把钱还上,结果却被他粗暴拒绝。为了照顾龙洋一,她自作聪明的把钱垫上并替他向小卖部老板求情。在老板要求龙洋一过来道歉时,她为了息事宁人,竟然承认是自己偷的钱,并下跪道歉。

在这个人际冲突场景中,她既要照顾她的学生,又要照顾小卖部老板的情绪,还要顾及学校的名誉,却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利益。最终,把人性想象得太美好、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她成为了冤大头——被学校开除,失去了工作。

习惯性顺从、委曲求全是依赖型人格者处理人际冲突的常见做法,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别人比他们重要,而自己是低价值的、需要别人照顾的。他们会压抑自己的需求,以换取别人的不抛弃、不放弃。过低的自主性和自尊心,反而激起了他人施虐的冲动,让她成为一个随时会被利用和丢弃的人。

如果是一个独立的、自尊自信的人,当学生拒绝承认偷钱时,她完全可以说:「如果不是你偷的当然好了。如果是你偷的话,那最好现在就承认并还钱,否则的话,警察来调查时事情的性质就不一样了!」这种边界清晰的、有力量的表达足够震慑一个犯错误的小孩。

同样因为不善于处理冲突,当教导主任利用这件事情威胁她,大声要求她在态度上有所表示时,自卑的她完全失去了方寸,只能在惊吓之下条件反射式地掀起了衣服......她被教导主任无情地利用了,我们可以想象这件事情之后她的自卑与无助。如果是一个自尊自信的女子,面对这种猥亵的情景,给对方一个巴掌应该算是最轻的了。

二,在亲密关系中迷失自我

依赖型人格者容易在亲密关系中迷失自我,他们会去理想化对方,把对方当成完全可以托付的人,而看不到对方的问题。他们迫切需要别人来照顾自己,为了维持关系,他们可能做出极大的自我牺牲,即使承受言语的、躯体的或性的虐待也无妨。在他们的内心感觉里,有关系总比没有关系好,即使是一段不好的关系。

无论是在处理学生偷钱事件中的卑躬屈膝,还是忍受作家情人一次次的躯体暴力,或者是与成年后的黑社会成员龙洋一谈恋爱,松子总是会做出极大的让步。她失去了一种主动选择关系、在关系中维护自我的能力,盲目地委身于一段段糟糕的关系成为了她悲剧命运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在各种关系中松子经常伤痕累累,但她一直保留着姣好的容颜,因为关系的存在给予了她力量与活力(当想象出狱后能与理发师在一起,她在监狱里表现良好)。当又一次被龙洋一抛弃之后,松子彻底崩溃了,崩溃后的她完全失去了照顾自己的能力:发胖的身材、邋遢的打扮、脏乱的居住环境。当没有了一个可以依赖与托付的人,她的生活失去了意义和希望。

松子之所以会在亲密关系中迷失自我,也许在于她不相信自己可以照顾好自己,缺乏独立能力的她不相信离开男人后自己还能活下去。

三,对好关系的怀疑与拒绝

在电影中,松子其实有两段好关系的来临:那位英俊潇洒的男老师(佐伯)对她的喜欢,以及在监狱里认识的好友(泽村惠)对她事业发展方面的帮助。不过,她都离开了这两段关系。

既然那么需要关系,为什么好关系来临时,松子却没有把握住?

在她深层感觉里,自己是不值得爱的。当好关系来临时,会唤起她的心理冲突:一方面渴望别人爱她,另一方面不敢相信有人真的爱她。所以,她会不自觉地把一段爱她的关系,转变成嫌弃她、虐待她、抛弃她的坏关系。顺从讨好的行为会勾起一个人的优越感与施虐的冲动,让一段本来相互平等的关系,转变成发号司令、为所欲为的不平等关系。

正如@王丽娟 提到的:「如果松子进到治疗室,她能与心理师建立关系吗?当松子发现世上还有另一种人际关系时,她会手足无措,心理师不与她上床、不打她、不靠她养,这人际关系无法想像。当她挣扎焦虑的与心理师谈下来,有意无意让心理师显得不重要,爱迟到、常请假、避重就轻、骂治疗无效。」对松子来说,平等、尊重、关爱的好关系是她所不熟悉的,这样的关系会唤起她的焦虑与破坏欲。

当一段关系承受住了她不信任的测试,以及她破坏关系的冲击之后,她才会真正地放下不信任,真诚地投入进来。虽然影片中没有提到她是怎么离开那位英俊的男老师的,但从她离开好友泽村惠中不难发现,强烈的嫉妒心让她宁愿放弃这样的好关系,又一次陷入一段虐待她的关系之中。

糟糕的关系虽然让她痛苦,却是熟悉的,不让她焦虑的。好关系也许能让她感觉不错,但却让她有一种不熟悉带来的恐慌与不安。

那么,是什么让松子形成了这样的性格缺陷?主要的原因在于松子长期缺少父母的爱,以及家庭关系的失衡。

在成长过程中,父亲偏爱残疾的妹妹,却无视松子的存在。父亲似乎是心事重重的,也许是长久受到生活压力或抑郁情绪的困扰。影片中松子的母亲是一个边缘化的存在,我们可以理解为,松子的母爱也是缺失的。

对于没有被父母好好爱过,长期被忽略的松子来说,她很难有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主性,她失去了人格健康最重要的基石。她强烈的依赖别人来定义她自己,她的自我认同感、自尊心均需要他人来给予。她一辈子都在博得别人的喜欢——小时候,她过做鬼脸来让爸爸开心;长大后,她讨好她的学生、教导主任,以及那些对她身体有欲望的情人。

松子之所以拒绝好友泽村惠的帮助,也许是因为泽村惠的幸福爱情唤醒了她长期存在的心理创伤:妹妹能得到父亲的爱,而她得不到。她宁愿离开一段好关系,投入一段段糟糕的关系,以惩罚自己、惩罚父母,这是一种指向自己的破坏性。

在顾长卫执导的电影【孔雀】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因为弱智而被父母偏爱的大哥,遭受到妹妹及弟弟的嫉妒与憎恨,甚至恨不得把他给杀了。妹妹和弟弟成年后选择了一种游戏人生的生活态度,因为在家庭中长期得不到公平的对待,以及情感的忽略,他们对家、对社会、对自己,充满着持续的虚无和厌弃。

松子应该长期被抑郁所折磨,影片中的音乐带有一种无所不在的哀伤感,影片以一种略带滑稽和兴奋的方式(抑郁的防御)呈现了她的内心世界。

看电影时,也许我们会为人性中恶的一面而感到唏嘘。不可否认,人性中恶的一面,如自私、剥削、虐待、冷漠等,这是人的破坏性的表现。每个人都需要控制自身破坏性,并抵御他人破坏性,但松子失去了这种能力。无论在她自己身上(她会去寻找一段段糟糕的关系),还是在他人身上(一个个有剥削性的人),破坏性都被放大了。只有健康的人格才能掌控自身的破坏性,并保护自己不被别人所伤害。

虽然松子有着姣好的容貌,这本来是何其幸运的事情,但她的人格病理让她无法容纳这种幸运。如果她的人格是健康的,她将能够欣然接受这种好的身份,不断地拓展自我,发展好的关系,而不是在破坏性驱力的折磨下,投入一段段糟糕的关系,走上了一条完全不一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