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编剧究竟是怎样一份工作?

2013-09-24影视

谢邀。其实我并不算是一个编剧,只是一名侥幸得人青眼,入行9年的枪手而已。不过既然受到邀请,那就根据自己所见所得回答一些吧。

1,作为一个编剧,工作的初始条件是什么?是导演的一个想法?还是有初步的大纲或故事规划?

这些是都有可能。目前中国能够卖出自己想法的编剧不多——这里指的是能真正把自己的想法变成剧本然后给到资方并被购买的过程。多数是先有小说(部分是报告文学等),然后资方起意改编,于是由同时是作者的编剧将其改编成剧本。

另外,除了编剧自己的想法之外,更多的是文学作品改编、真人真事改编,当然也有大导演饭桌上一两句话攒出个故事来然后找到编剧进行修改的。

流程一般是先有个事由/想法,然后召集导演、编剧开会或者找到编剧商量,然后编剧出总大纲,5-7K字,有的视资方要求长达50-70K字也不是不可能;然后和资方讨论,根据资方意见进行修改(这里80%以上是最操蛋的环节)。

大纲通过之后,电视剧出分集大纲,电影出分场景大纲,这一步如果资方和导演有良,那么会共同提出意见进行探讨,如果无良,那就是编剧自己做给自己看,以便进入剧本;总大纲和分集大纲都通过之后,开始进入剧本独立创作。

剧本一稿创作完成后,资方和导演提出修改意见,进行探讨之后进行精修,然后提交二稿。基本二稿就是被采纳的终稿了。

至于现场修改剧本,那是现场跟组编剧根据导演的意见进行调整,由于有相当部分导演不会用之前的编剧现场跟组,而会用自己相熟的人作为跟组编剧,因此跟组编剧往往在修改过程中未能领会剧本原先的设计,将一些好的想法粗暴改掉的比比皆是。

2,在一个剧组中,编剧有没有组织架构?有没有大小之分?他们的工作向谁负责?是导演吗?

在剧组中一般只有跟组编剧。编剧一般只对导演负责,不过在中国不排除特别大牌的明星现场要求编剧改台词的。要是之前的主创编剧进组,那么就会出现一个现象:大家都很尊敬你,都叫你老师,但背后不屌你的人也是一抓一大把。因为作为主创编剧,剧本得到资方通过之后,只要不继续作为跟组编剧存在,其实合作关系就已经结束了。所以到了剧组现场,听你的和不听你的都是一个样儿。

3,作为编剧,他们经常吐槽谁?比如一个平面广告设计师会吐槽他们的广告主(甲方)不懂审美,要求他们的作品「高端大气上档次」。同为艺术工作者,编剧的槽点和对象是?

一样的,吐槽的是甲方,也就是资方,包括导演在内——只要导演是亲甲方的。我曾经听我师傅说过,在和资方开探讨会时,连尼玛市场总监、公关总监都有可能在探讨会上来那么一句「先说明我不懂剧本啊,但我想说两句」——NMB你不懂你还说毛线啊?你到底是在践踏你自己的脸,还是在践踏编剧的脸?

另外,主创编剧经常有很多好的创意,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认同,于是在拍摄、剪辑当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被观众吐槽的雷人事件。

以电视剧被比方吧,同样是一部民国期间的上海滩抗日恩怨情仇剧,主角当中有一名戏子,最终高潮要以一场盛大的京剧演出收场,这名戏子要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在戏台上刺杀日本侵略者首领。结果导演改成了日本侵略者首领的家宴,而且邀请戏子到家宴上去唱京剧。理由有各种,最主要的四种:一线大腕档期不够了,拍不了这么多天;导演我自己的档期不够了,还有第二部戏等着;戏台子搭起来成本太高(但这一出设计之前资方是认同了的),没钱;道具、衣服、群演都超过预算了,没钱。有的是什么?有的是这个导演上一部剧里用过的家宴的衣服和道具,于是改成家宴。结果这个戏子本来就义之前要唱的曲段是左慈戏曹操,生给改成了麻姑献寿—— 问题这戏子是他妈老生好不好

4,编剧的收入是怎么算的?同样是文字工作者,和专栏作者、书籍作家的区别在哪?

编剧的收入主要是剧本稿酬。粗略分为大纲、分集大纲、剧本一稿、二稿,共结掉所有数额的80%-85%,最后拍摄播出之后还有一部分尾款,占到15%-20%。但这部分尾款经常会被资方以各种名义拖欠甚至不给。最匪夷所思的理由是「今天财务总监心情不好,所以给不出来」。而且吧,你为了这个资方的下一部戏还找到你,就只能听之任之,长此以往,就成了惯性。

编剧的收入从每集8K到300K不等,但一线大牌编剧能拿到20K每集(一分不少)算是凤毛麟角的了。

5,编剧目前是雇佣制的,还是相当于自由从业者?

编剧基本等于自由从业者。想拿到剧本的活计,多数是靠口碑和人脉。也有多名编剧组成工作室的。坐班编剧很少见。

6,据说编剧的门槛越来越低,是这样的吗?如果是,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

连网络编辑的门槛都低得可以招高中生了,编剧招个高中生又有何稀奇?这样的现象,首先存在的背景之一,是编剧首先就是弱势群体,资方说不给就不给,说拖欠就拖欠,并且过程中各种横加干涉,造成了编剧在对待文学创作时的心灰意冷和得过且过。

然后,大批怀着美好梦想的新晋人士,还没有任何成品,就可以自称编剧,号称和谁谁谁合作过(即使他只写过三十几场剧本当中的两三场,也叫合作过),他们接下能接的一切题材,却根本不去考虑自己能力之内是否能办到。

在这之后的背景,是编剧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有人竟然令人发指到拿着别人的东西署上自己的名就可以出去招摇撞骗了——这其中他没有参与过一分钟的创作,甚至连主创编剧本人都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不是不会编,而是项目来了之后,能完成,却达不到之前预定的编剧能够达到的水准。但是他要价低,每集50K的他只要25K,资方于是就认为,行吧,25K出这样的活我TM赚了,还省下25K呢。

再然后,背景之三,就是各种粗制滥造的脑残剧,无逻辑、无主体、无形象、无构思——只要有一线明星(或者能炒红的明星)出演,只要能够买进黄金时段,只要可以过审,那么剧本先给最烂的N流编剧写,省一笔钱,然后找三流编剧「您给润色」,大不了找到二流编剧「您给把关」,而编剧看透了资方的把戏,加上所谓「润色和把关」拿到的稿酬油又不多,也不是自己的作品,无需费心费力,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很多资方为了省时间省钱,能找8K一集的绝对不找10K一集的,可以说都快成为默认的行规了。

一句话,编剧的门槛不是真正的编剧自己想去拉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