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数码

如何评价达音科这个品牌?

2016-03-16数码

国产品牌几乎每一个都有自己很明显的特点,并且几个相对知名一些的品牌在市场上各显神通,走上了不同的路线,都有了自己的拥趸。其中,达音科可能是最为「有趣」的一个品牌了。这里指的并非是在产品上有什么特别值得推荐的爆款,而是它的经历颇有一些象征意义,与国内随身HIFI市场几乎同步在成长。

和很多国内品牌一样,达音科最早也是代工起家,最高峰的时候人数应该有上千人。后来开始做自己的品牌,早期比较有名的型号是S01、EX01,还有一系列DN开头的动圈入耳,没记错的话当时旗舰应该是DN19太极。同期还有I3C-S(与CK9神似的那个)等若干产品。达音科当时的定制我是完全没有接触过,动圈动铁入耳算是有所接触,多数还是在低价位,当时卖得不错的国产耳塞中最贵的可能还是GR07(一千多)和PK1,再高价位几乎没有什么国产品牌。

达音科的第二个阶段是从DN1000开始,到DN2002结束。这个阶段是圈铁的爆发期,自从K3003引爆了整个入耳市场开始,国产厂家纷纷跟进,达音科也是最早开始研究K3003结构的国内厂家(达音科工程部 浅谈 K3003、CK90PRO、EX1000、IE8声学频响曲线对)。虽然圈铁热前期也有大量厂家跟进,但是不得不说K3003的位置非常稳固,无论是极致IQ、索尼的XBA系列、达音科DN1000还是阿思翠的AX系列,几乎都可以算是玩票水准的作品,距离成熟尚有一段距离。虽然有DN900、DN2000、DN2000J甚至ALPHA1(圈铁平头!)等型号不断推出,但是圈铁这个概念确实热度在下降,也有更多质疑的声音出现。这个时间点,实际上是整个市场最为混乱的时候。一方面是手机厂商小米加入战局,另一方面则是黑黄鹂这样的高端圈铁横空出世,整体格局一下子变得非常不一样。达音科当时最高端的型号DN2000J已经显得不太够看,后续DN2002也更像是回光返照续个命,真正的新时代产品已然浮出水面。

第三个阶段开始是DK3001的出现。应该说,从DK3001开始,达音科前面积累下来的经验终于开始取得成效了。大量中低价位圈铁的出现也终于将这个概念拖下神坛,消费者也不再将其当作是一个多么了不得的噱头来看待。随着新一批国产品牌的加入,国内耳塞品牌终于迎来了全面崛起的时代。甚至可以说,原来一水国外品牌占据的高端市场,已经被国产品牌分走了一半江山。论坛里面 UM、QDC、Oriolus、DUNU 等品牌的热度已经完全不逊于威士顿、舒尔或是索尼(入耳)。达音科 DUNU KING 系列的DK3001,也第一次迈过3000价位,开始跻身高端市场。凭借其完全超越DN系列的做工与声音,DK3001成为了该价位最值得推荐的入耳之一,也让达音科后续的压力减小了很多。后面计划中的隼与DK-X(极 原来的DK4001)也有更多时间来调教。

达音科新技术的使用上非常激进,DK3001开始采用了全新的液体金属腔体,而在这之前达音科就已经把被人诟病已久的MMCX插针做了改进;DK4001历经大概两年的研发过程,在预计上市时间前半年几乎完全推到重来,重新设计采用了铍动圈振膜。而隼的调音则是参考烧友意见反复修改,直至最终成型。技术上的激进与态度上的谦卑让达音科这个品牌很像是一个年轻的创业团队,它就像是你邻居刚刚出师的一名匠人,「诶我突然有了个新想法,要不要这么试试。」「你觉得这么搞怎么样?还要不要调整?」成天在琢磨一些好玩有趣的点子,也愿意搞一些几乎必然不会赚钱的实验品出来(比如电子分频版DK4001,不过这个感觉是fiio主导的)。

听说SpinFit套比较火大家比较感兴趣,就跑去找厂家谈,在后续产品中作为标配。听说平衡成为了主流,赶紧把平衡线加入配件全家桶。DK-X又打算加入蓝牙线,配件大厂诚不欺我。(BTW,隼的收纳盒特别好看)

这么一个品牌,不比那些卖人设、卖性价比的品牌好玩多了?

2018年12月更新:DUNU 目前的思路问题很大,我实在无法理解4001调音取向居然真的是往吐槽过的『高价产品』那个方向走了……

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于国内市场来说)高价位随身大量产品是为了满足『蔡琴能听一辈子』和『三个月换一次老婆』这两个年龄段的拥有巨大消费潜力的人群。对于某些产品来说,关键甚至不是真的做出声音更好的产品,而是依靠价位与营销制造『我有你没有』的快乐——看起来是不是很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