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我把什么事情都往最高处看,而不是只看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就像乔布斯的梦想是改变世界。
如果你立足在2楼,可能就只能看见满目的垃圾。
如果你站在地面,看到自己被垃圾包围,你可能也会怀疑,自己就是垃圾。
而思维,就是你看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足点」。
选择更高的「立足点」,就是提升一个维度看问题,这就是升维思考;
很多时候,当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升级思维的下一步,是降维打击。降维打击,就是我有一个面,你只有一条线;我有一条线,你只有一个点;或者更直接,我有一个面,你只有一个点。我就能轻松把你灭掉。
总结过去10年的快速成长和行动经验,我有4个方法,来进行「升级思维模式。
方法一: 看的书越多,走的路越远,接触的人、事、物越广。
就像人的成长、进步,到最后取得的成就,都会受到原生家庭影响。
你最早从父母身上学到了一切,你学会了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去爱,如何为人处世,如何议事判事,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
你会发现,你身上的优点,都继承自你的父母。
甚至你更多的缺点,也来源于他们。青出于蓝,只是个理想状态,更真实的情况是,你是他们的影子,很容易地,你又重复了他们的一生。
而人的本身,也难以摆脱这种重复。
我们观察自身,能看到:今天的我,不过是昨天的我的重复。
你有没有发现,好像你总会为特定的几件事烦心,总是犯某些错误,总是后悔自己没有做一些事情,也总是会吸引一些有相似特点的人来到你的身边。
无论好事还是坏事,他们都在重复,也许形式不同,但本质一样。
重演不是坏事,这甚至是生命的本质。你看我们现在的躯体、心脏、头脑,都由过去的一个个细胞不断复制和分裂而成。复制和重演,是我们生命最底层的规律。
由此可见,如果你对生活不满,现在你的某个不满,可能就是由一个很先前的不满,慢慢复制,长大,然后爆发。
反过来看,今天为什么要进步?为什么要多养成一些好习惯?原因很简单,就是:我的生命在明天重演时,就会把好习惯进行复制,把优秀的品质进行复制,效果也自然加倍。
无论是什么,都是种子,只要你去浇灌,它都能长成大树。好习惯是,坏脾气亦然。
我们之所以困惑,也只不过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如果你是一棵小树,要想变成大树,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去研究那些已经长成的大树,研究他们的成长方法和轨迹,再用到自己身上来。让自己在不久的将来,也成为大树。
比如,之前一个朋友来咨询我,问我该如何成为领袖,组建和管理好自己的团队?
我告诉他:其实你根本不用看如何带团队这类书。
他说:那应该从哪里去学呢?
简单来说,你有自己的专业所长,你所有的时间都该用在自己最擅长的事上;而那些你不擅长的事,都是你不重要的事情,就把它们「外包」出去,让更专业的人来完成。
比如我健身,我擅长跑步,但不擅长塑形,我就请一个私教来教我塑形,我就可以更专注,把我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地放在塑形。
再上升一层思考,和你人生终极目标或最终幸福不相关的,都可以定义为「不重要的事情」。
比如于我而言,请阿姨来打扫卫生,收拾书柜和衣柜;不自己开车,而让司机接送等。
最近我还雇了一个发型师,每月定时来我家给我理发。
因为吃饭出行理发打扫卫生,于我而言,都是生活的琐碎,我认为生命宝贵,不该被这些事情占据。
而我的这些举措,都能大量为我节省精力,也给我每天大量的思考,创造出时间和空间。
你要记住,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其余都是不重要的。
如果你有空闲的钱,我的建议是,都用来为自己购买更多空闲的时间。哪怕是一点点也可以,起码这是个好的开始。
快速复盘一下,你想更好地管理时间,于是不重要的事情就外包出去。
思维升高了,你自然就开始思考,什么是你的专业,什么又是你不重要事情,进而把你的「不重要的事情」都安排出去。
最后还能引申到一个结论,金钱的有效使用方式:花钱买时间。
我们可以推想一下,你因为得到了这么一个认知,人生会走进一个什么样的新循环?
你开始承认自己能力有限,你开始学会只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擅长的事上,你开始用钱买时间。
有了空闲时间,你就可以思考、反思,从而更快地前进,以更快的速度,赚到更多的钱,也不会迷茫下去。
有了更多的钱,从而买回更多的时间。直到你可以买回所有自己的时间,也有了用不完的钱,达到财务和时间的双重自由。
如果你想得到一个行业里面最宝贵的经验,就去研究该行业中,经典中的经典。再重复一遍:天底下没有新鲜事,一切不过是重复再重复。
请记住,别人能教会你的东西,历史必能教会你更多。
方法二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果你能把人生当学校,在生活中学习,你的学习就会成为我一直提倡的「全方位,多角度」。在知识应用层面,你的表现是:很容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简而言之,跨界知识的灵活运用,是提升思维的第二个重要的维度。
只要把一些相关领域的知识或标准,移用到你的专业领域,你专业能力的呈现,就能轻松超越只待在这个领域内的人。
我开始反思:我的第一职业是资料员,第二职业是老师,第三职业是咨询师。当我开始写资料的时候,发现自己并不擅长,那我该怎么开始呢?
甚至,我该如何界定自己写的特点,从而在一开始,就尽量达到一个比较高的维度呢?
我分析了一下从事过的几个职业,资料注重的是图纸和技术,教学注重的是解释和传授,而咨询注重的是提问和引导。关键是,这些维度都由我的人生经历组成,有过长时间的实操检验,短时间无法学会,也难以超越。
当然,跨学科知识的运用,并不代表你必须精通那个学科。有时候,你只要有常识,就可以构建维度更丰富的认知。
你把公司管理的方法,用在自我管理上,就可以做自己的CEO,更好地掌握自己的人生。
比如,商业上,公司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情绪最小化,利益最大化。
有了这个标准,放在自己的为人处世上,遇上不好的事情,你可能就不再怨天尤人了,你会开始问自己:这教会了我什么?我又学会了什么?
说到这儿,肯定有人会问:如果我找不到这些举一反三的提升思维来帮助自身的成长,怎么办?我想告诉你,不会找不到的,只有懒人,才会找不到。又或者,你没有那么想改变吧。
方法三 :行动无时差
过去这些年中,我不断地问自己,人与人的差距到底是什么造成的?
如果今天我和一个人比,我和他有差距,这个差距到底是什么呢?
最后,我发现了一个让自己无比震惊又十分简单的答案。
人与人之间的唯一差别:时差。
一个是自己和自己的时差。比如,你今年30岁,但过去总在浪费时间;假设零零碎碎、漫不经心加起来,一共浪费了20年,所以实际上,你没活30年,你只活了10年。30岁,你却只活了10年,这就是时差。
一个是自己和别人的时差。比如,过去的10年,你的朋友每天努力学习,保持上进;你用同样的10年,每天打游戏,吃喝玩乐。10年后,你的朋友成了学习高手,你成了游戏高手。这里没有谁好谁坏,只是从更普遍的角度,生活可能会对你的朋友更温柔一些,这就是时差。
你要开始明白,你的岁数,只是生理年龄,并不能代表什么。你无须在意一共活了多长,你只需在意活着的时间里,你活出了意义,创造了价值。
就像你和同龄人进行比较,你们活了同样长的时间,但为什么你会不如人?
无非是因为他用了这些时间来做了正确的事,而你没做;
他用了这些时间来努力,而你没努力;
他用了这些时间为自己的人生做积累,而你没有。
或者更简单的理解是,你们活了一样的时间,但他努力的时间、创造成果的时间比你多。
大家同活了26年,一个可能有50岁的人的思考水平和洞见,而另外一个,却只有10岁。这就是两个人的时差。
另一种情况是,我主动学习你不主动,所以我现在掌握的信息,你多年后才掌握。这也是时差。
先不论学习能力、转化能力,光是信息的层面,就是几百年的时差。
如果这两人一比……别闹了,这能比吗?
而造成时差的主要原因,有3个:获取信息、思考内化、投入使用。
由于拖延、诱惑的干扰、目标不明确等原因,在这3件事的启动上,又分别产生了时差。
其中「获取信息」是最为重要的。假设我读了一本书,产生了思考,最后把书中的原理和原则投入生活中使用,几年后,我的生活产生了质的飞跃;但作为同龄人的你,几年后才读到同一本书。这时候,你的起点,就是我的终点。
在真实的世界中,光是阅读的时差,就足以拉开天与地一般的差距。
第一步就落后太多,更不用说后面的思考和行动了。但你别灰心,你要想,只要开始了就是好事,因为虽开始得晚,但比起那80%不读书的人,你总归是要更强。
就像你读我回答的,我试图带给你更多的角度和思考,现在书在你手中了,我为你感到高兴,因为你已经快人一步了,甚至可以追回之前落后的时差。
学好一门语言,真的会多一个世界。而所有商业的本质,都是信息不对等。语言不通的不对等,给了我们预测未来的方法,同时也带来了发展上的实质差距。
站在3~5年的时间点上,我们的差距好像也只有3~5年。但实际上,长年累月,认知时差和行动时差的叠加,周而复始,将会变成一个无法逾越的差距。
从个人的角度看,如果你不开始无时差学习,不进行无时差行动,哪怕你活在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想一想,除了吃得好一点、睡得好一点、可以看电视以外,你和深山里的土著,区别又在哪儿呢?
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无时差地获取信息,尽可能无时差地思考内化,尽可能无时差地进行使用和纠正。争取在日后追回时差,或减少时差。从「跟别人有时差」的人,变成「别人跟你有时差」的人。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顶多是鸡汤;我想跟你说,机会属于无时差行动的人,这不仅是鸡精、是鸡肉,还是真相。
无时差,就是你可以使用的第三个维度。
为此,请养成一种能力:获取一手信息的能力;再养成一种习惯:随时随地地发问、思考、内化;最后,再养成一种态度:马上行动,做了再说!
天下招式,唯快不破!这里的快,不是速度,而是及时。
方法四: 把握可控
还记得一个失恋的朋友。她很爱一个男孩,在一起半年,男孩出轨,朋友伤心欲绝,提出分手。分开的4年里,朋友每天都怨恨着男孩和他的背叛。她来找到我的时候,我跟她说了一句,她就释怀了。
我跟她说:你有没有发现,你对男孩的怨恨,已经远远超过了他对你的伤害了;所以说白了,一直以来,你都是自己在伤害自己;而且,你好像还很乐意这么干。
朋友的注意力调整过来,便一下子想通了。
90%的问题,都是注意力放错了地方。
比如,你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问题本身,却忘了想解决的方案;你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坏情绪上,却忘了问自己坏情绪给你带来了什么好东西;你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过去,却忘了去构想一下未来。
人都有一种惯性,喜欢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上,却忘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注意力放错了地方,不仅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且会感觉心累。
人的心怎样才不累?怎样才没有痛苦?
吃饭的时候想着吃饭,挑水的时候想着挑水。
我恍然大悟。在实践层面的注意力,其实有两个境界:
一是,做什么的时候,想什么。
二是,想什么的时候,做什么。
这其实就是我们身心脑合一的体现,也就是专注。
如果身体在吃饭,头脑却想着挑水,当然会累啦!
我认为,对专注的最好诠释,有4个字:把握可控。
意思是,把你的专注,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你可以控制的事情上;你不能控制的,就别管了。
比如你无法控制突发情况的发生,但你可以控制事情的走向甚至结果。你无法控制坏事的来临,但你可以控制对这件事情的心情。你无法控制别人的闲言碎语,但你可以控制自己的做事态度。
你无法控制上班被老板支配的时间,但你可以控制下班后主动把握的时间。
人的成熟,得从意识到一件事情开始:我们处于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就意味着,有很多事情,不为我们意志左右,不由我们所控制。但是,总会有你可控的事,事情中也总有你可控的部分。
遇事要冷静,迅速把注意力调节到这个问题上:这件事情里,有什么是我可以控制的?
进一步的问题是:我应该怎么控制,怎么调节?
把握可控,只要执行,就能带你的注意力回归,让你专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如果你的注意力都在不可控的事情上,久而久之,你的人生必然失控。
注意力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置心于一处,无事不办。
你的人生,就是你时间累积的总和,也是你注意力累积的总和,更准确地说,是你做出一次又一次选择,产生一个又一个成果的总和。
而把握可控,就是真正地把握住生命中重要的事,从而把握人生。
增加思维,增加可能性,过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