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明确:香港很缺地,但缺成今天这个样子不正常。我说的香港缺地是七百多万人口应该有七百多平方公里建成区,而香港地形和海面撑死了能供应四百平方公里。但香港今天只有两百多,缺的不正常,但也不能因为缺的不正常就说香港不缺地。
一点说明:可能我说的有点不清楚,因为我发现很多知友都提到香港地方小,做环保意义也不大。我在回答里面提到的城市所需要的环保,既不是用来吸收二氧化碳的,也不是改造大气减少雾霾的,也不是保护动物居住地的。我说的环保就是很简单的「不要在城市里产生难闻臭气;导致沉降或塌方破坏进一步发展;降低热岛效应;提供公共空间用来休闲和社交」,在此基础上,我说「任何城市都需要环保」
首先,这里先谈为什么不大规模填海造陆。新界北的空地问题和港九的棕地问题,以及那么多的郊野公园的开发问题最后来谈
填平维多利亚湾是不可能的,法律上【保护海港条例】就限制了太多,而且维港本身带来的经济价值就是可观的,加上环保问题(海洋环保问题既不能过于重视也不能忽视),维港如果还存在填海的空间,,那么大概是在湾仔北,作为道路扩展和地铁港岛北线(如果这条线还没死的话)
钱不是问题,从08年开始,一直搞紧缩,港府年年财政盈余,堆了上万亿港币,也不知道为什么。上次有人批评大屿愿景计划烧钱,但好像整个计划一共才四千多亿(而且这些钱是要差不多10年分批支付)。
排除了维港那么香港填海能选择哪些地方呢?
第一,不能选在已经建设了海滨公园的地区,不然对海岸生态破坏严重,并且又要把海滨公园拆了,在新的海岸线重来。港岛南基本排除
第二,不能影响现有航道,尤其不能影响葵涌码头。青衣和深井基本排除,西贡北的海峡也排除(沙田海有多条旅游航线前往西贡区的岛屿)
三,已经划为自然保护区的地区不能填海(不包括郊野公园),新界最北边后海湾那里基本排除
第四,不能离建成区太远,否则缺乏经济价值,建了也没有人去。沙头角,也就是深圳盐田区对面基本排除,西贡东和火石洲一带基本排除,大屿山南和西边基本排除。
第五,香港虽然建了很多新市镇,但除了第一批的荃湾,沙田,观塘外,并不强调产城合一和医疗休闲配套,就业中心还是集中在九龙南和港岛北,所以后期建设的「卧城」不能继续扩大,不然又是天水围悲剧(董先生当年的八万五就没有很好的规划,只是数字上达到目标,就搞出天水围这种全是住宅,缺乏商业和工业,也没有科技园提供就业的新市镇),天水围西侧的后海湾部分排除。(为啥不在新界北填海建商业工业或者科学园提供就业,后面会讲)
第六,考虑到赤腊角机场的影响,东涌新市镇填海规模不能太大,而且住宅比例不能太高,机场附近不适宜大规模人口居住。
第七,久负盛名的旅游区不能做大规模填海,因此南丫岛和蒲台群岛等基本排除。
剩下的区域中,可以填海的有:
已经在规划中并由港府公布的大屿山东填海计划,搭配地铁和隧道,这里离就业中心九龙和港岛都近,并且有足够的海面用于填海,也不会挡住航道。
屯门南,用作屯门新市镇的扩大,可以依托西铁线作为轨道交通(但西铁线现在负荷太大,简直挤爆,不知道还能不能增加运量),但是因为青山那边有白海豚,环保方面估计有点困难。
将军澳,将军澳的商住比还行,而且有条将军澳线,可以继续扩大城区,但科大那边的海面就没什么必要了,交通不是很方便,离市区又太远了。
大埔,大埔的海湾面积尚可,但是第一是东铁线明显是无法覆盖填海区了,新建铁路线专门服务大埔也没什么必要,而且大埔工业邨南边修有大埔海滨公园,工业区拓展起来有难度,如果不增加工业,那么住宅增多又会增加东铁的压力,尤其东铁正在搞跨海延伸至金钟,再加压力难搞。
沙田海马料水那边小规模的填海是可以的,但没什么大的意义,马鞍山那边也搞了海滨公园,填海区域有限,而且现在住宅太多也是问题,马鞍山线现在压力不大,但屯马线开通后也玄,其实从屯马线就能看出来,新界居住了差不多一半的香港人,但新界西和新界东之间居然没有轨道交通,屯马线虽然连接屯门和马鞍山,但还是绕行九龙,现在没有,将来也没规划城门隧道同方向的地铁。说明新界东西人员往来不多,香港中心化问题比较严重。
没了……看着到处是海,实际上能填的非常少。
阶段性总结:
第一自然条件不怎么地,现有平原开发区有一半都是填海填出来的(包括今天看起来是内陆的沙田,以前那里是一片海湾,把海湾填窄弄成城门河才有今天的沙田)山地太多,而且都是那种沿海一溜很窄的平原,迅速上升到500米以上海拔,相比之下重庆的丘陵山地一般在两山之间的河谷里,内部海拔差在100米以内。
第二,新界的丁权问题,当年英国佬租借新界的时候原住民集中起来闹,港英承认了他们的土地所有权,后来70年代发展成丁屋制度,给新界居民男丁每人一次申请建设一层不超过700平方英尺(约65平米),不能超过三层的不完整产权房屋(还不用给地价,但买卖有限制),这东西弄得新界很多地形条件还行的地方都没法开发。不知道怎么解决,真的不知道,港府始终就是「在研究」,其实地产商也想吃这块肥肉,但暂时还没吃到。
第三,香港的城市规划问题,把港九弄得房屋密度太高(现在还出现新市镇港九化,港九城寨化的赛博朋克魔幻现实的趋势),就业没有分散,导致新界北即便没有丁权,没有环保,没有地产霸权,也缺乏开发价值,到就业中心太远了,通勤时间过长吸引的人就少,如果把新界北开发成就业中心了,那么来的可能又大多是深圳人,住在深圳工作在新界北(粉岭上水一带出现过这种情况,但不算太严重)。然后海滨公园修建缺乏长远规划,影响填海,部分可以填海的比如港岛南的海怡半岛和港岛西原计划搞数码港的那里,又因为弄一堆豪宅没法搞高密度开发。
第四,环保和规划部门还有民间一些吃饱了撑的或者别有用心的人互相扯皮,启德机场都停用20年了,那块地居然还没有用作其他用途,弄成公园也行啊。其他地方的棕地(就是没有正经用途的市区内的小块地),其实很多都用于货车停车场或者厂房的材料库,征过来难度也不小,而且还要另外给这些工业找地方用。(经评论区提醒,启德现在已经是工地正在开发中了)
第五,交通还算行的沿海地区,都喜欢优先发展海景住房,都修的特别高卖价也高,又不即时公布未来填海计划,导致后来即便想填,因为破坏了原来住房的海景,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楼房又修的特别高,不考虑离海稍远区域的视觉问题,很多地方还修屏风楼导致城市通风不畅。
第六,楼房修的又高又密,导致现在看很多六七十年代的房子很旧很老(包括一些八十年代),又没法拆,因为太密太高,又挨着商业区,拆起来影响很大。(香港的公屋就有这种滑向贫民窟的迹象),不利于市区改造。香港有超过3500栋高于40层的楼房,超过150米的有333栋,深圳只有262栋,而且深圳的建成区面积还比香港大得多,香港高楼集中在港九。现在大部分摩天大楼看上去还很现代化,但二三十年之后,香港这些大楼老化破败了怎么办,修的这么密也没法拆。
第七,可能是对郊野公园过于自信,城区内面积可观点的公园非常少,也就一个九龙公园一个维多利亚公园。这一点也导致绿化和休闲依赖郊野公园,郊野公园的使用就更受限了。
第八,个别不能点名的地产商,捂着土地不开发,香港又没有法律来限制这种行为,影响极其恶劣,包括搞黄数码港。
综上所述,地理条件就比较恶劣(英国一开始也只是看中港岛水深避风适合做港口),先天不行,后天(港英和港府)又不努力,很多地方瞎搞,还有人(地产商,XX运动人士)搞破坏,这三点只要缺了一点都不至于是个死局。而且到今天了,不管民间也好,官方也好,企业也好,平民也好,居然都不想来个大手术弄个整体规划方案。下面想破罐子破摔,上面想当裱糊匠,还有肉食者也不管吃相难不难看就要捞,没救了。
————————————————————————
假如没有丁权,没有环保,没有地产商,按有些人的意思光开发个新界北靠近深圳那边就解决香港的土地问题了?再假设开发了全是香港人去工作居住,没有深圳人,香港现在建成区不到两百平方公里,新界北那边的平原撑死了能弄出50平方公里来开发,香港就解决了?新加坡常住人口五百多万,建成区在五百平方公里以上,密度就尚可,香港七百多万人,建成区扩大到两百多,就能解决问题了?这两百多万还是由高密度赛博朋克一百多加可能规划的不错五十组成的,指望光开发个深圳河南岸就解决问题也太天真了。
我又被违规了…………………………………………………
2020年3月3日更新
HK传统艺能,公共建设必超支,然后来回审核,工期延误,要么质量问题,要么环保问题,屯马线还出现文物问题。原计划沙中线明年建成,现在后年通车有难度,惊不惊喜?
抢铁搞物业上盖和沿线土地开发赚的钱不少啊,作为一个公共服务企业为啥非计较票价的钱。
PS:MO在公共建设问题上比HK是有过之而无不及,HK如果形容为拖拖拉拉计划失误,MO就是压根没计划瞎搞,到哪黑在哪歇。
我求求你们了,看一眼谷歌地形图吧,有等高线的,重庆地形真的比香港好,你一看就知道了。基建狂魔不是霍格沃茨毕业的,考虑点现实吧,那么高那么陡的山没法开的,那么大也没法炸平的,只炸掉山顶容易有泥石流滑坡的(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的数据,2015年161宗山泥倾泻事故报告,已较过去25年,即1990-2015年平均每年300宗下降不少)。基建狂魔很厉害,但不是万能的,不是一个港珠澳大桥项目,谁又能想到我国对于跨海隧道的建造技术一开始这么薄弱呢。香港的山区建城能力和重庆没差多少,香港城区也不全在平原上,还是那句话,看看地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