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遊戲

通關【黑神話:悟空】後,你如何評價這款遊戲?

2024-08-20遊戲

一周目花了40小時通關,再多打了10小時做完楊戩回去開了真結局。

拋開文化濾鏡和民族情結,能夠整體給到85-90分。其實遊戲初期前兩章,我感覺只能評75-80分左右的正常動作遊戲,但最後兩章,或者說基本上是夜叉王、楊戩、大聖幾場BOSS戰和相應的細節、演出、動畫,提升巨大。

我想可以從三個角度,也是我的實際感受順序,依次聊聊。

先入為主:美術與關卡(90/100)

美術的優秀是最直觀映入眼簾和震撼的,UE5加持下的超寫實表現力,以及刻意追求真實場景感和中後期越發多的宗教人文造物,帶來一種超強沈浸感和寧靜肅穆之美。

好話我不多說,美中不足的是,真實感本身帶來每一章在漫長的探索中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因為地圖本身還是有些空洞的,很像我當年初到內蒙對白雲青草相接天際的震撼,但玩了一個禮拜目之所及隨處可見,草原再美也無趣了。

審美疲勞和過於真實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放大了關卡短板的不良體驗,本身空氣墻和單向探索可能沒有那麽糟糕,但因為迷路、景觀誤判疊加在一起就很血壓飆升。實際上,我的體驗裏有20-30%的探索還是能做出峰回路轉、曲徑通幽的體驗的,但絕大部份要走回頭路,感覺不像是能力問題,估計主要還是研發的歷史問題妥協。

上手體驗:戰鬥與演出(85/100)

我50小時最後不到80級,體驗下來戰鬥的感受其實有點割裂,可以分成三個階段,並沒有循序漸進的成長感,並不像怪獵、只狼等在操作上有逐漸精進的樂趣,而是在套路策略上別有樂趣。

第一個階段是20級之前,第一章,由於能力解鎖較少,基本當魂遊在玩。這一階段也不用在意所謂的戰鬥資源,閃避,平A,閃避,平A,棍勢滿了找機會重劈。所以才有我說一個中規中矩作品的初始評價。

第二個階段是20-40級左右,大概是2-3章,這裏其實是非常坐牢的,一方面BOSS開始有各種機制增益,轉階段、遺失釘選、快慢刀、攻擊欲望爆棚等等,而自身的流派build卻並未成型,看似有很多戰鬥機制可供選擇,但空有技能沒有加成,比如隱身vs隱身蓄力,安身vs安身回血回架勢,分身vs猴子猴孫全家桶等等。這一階段非常坐牢,如果還要像我一樣不用法寶硬凹,就很難受,戰鬥評分甚至還要更低。好在這一階段體驗時間不長,也可以選擇十裏坡猴神硬刷上去。

第三個階段是40級以後,第四章開始,其實已經可以得見B1的戰鬥全貌,實際上,他本來就並非魂遊,也的確有著不錯的創新體感,比起動作本身的樂趣(反應與反制),我私以為, 更是一種策略應對的樂趣 。其實yocar在采訪裏多次提到過,遊戲科學希望做出 一種屬於孫悟空的戰鬥方式 ,而不是玩家過去體驗的任何一種動作遊戲換皮。且不說他們首創了圍繞「棍子」這種武器的戰鬥方式與表現形式(劈、立、戳)——動作高手自然可以選擇純棍的打法,熟練運用棍反去跟BOSS多過兩招——對於普通玩家而言,後期BOSS機制茫茫多的「糞怪」,其實就是鼓勵大家用不同的策略組合去應對。

實際上你會發現,BOSS讀指令、快慢刀、攻擊間隔短,你想用魂遊回合制的邏輯完美閃避一套,但上去也就只能打兩棍子輕擊,他要麽閃身跳開要麽起手下一套;但另一方面,BOSS很少有一擊必殺的致命招,以及血量上並不離譜惡心人(玩家通常只需要打出5-10下滿蓄),我50個小時沒有刻意刷過經驗,而且因為缺少支線,嚴格來說等級和數值略差一些,在正常流程下,BOSS盡管機制很惡心,但其實給了玩家 充分的容錯空間 ——這個空間, 就是鼓勵你用各式各樣的法寶、法術、變身、化身,以及針對性地選取戰鬥流派,而並非要求在「動作」要義上精進到極致

我舉個例子,比如對戰大聖殘軀,他的技能、招式都多到離譜,近身肉搏極其困難;但遊戲還原了大聖玩世不恭、目空一切的那種驕傲,你只要拉遠,他就很低攻擊欲望,甚至會擺手嘲諷讓你過來。所以我直接選擇藍量拉滿,隱身蓄力流(要抓他出招隱身,讓他在打假身的時候攻擊,否則會被躲或者被定),劈一棍就逃跑拉開等CD。

但這招對楊戩就無效,第一,他的攻擊欲望讓你不可能安全等到CD,第二,他的護甲機制導致單純的蓄力劈傷害不夠。而護甲機制的反面是一旦破甲,他的韌性值很低,容易被高頻攻擊薄紗(所以網上有戳棍搗蛋流),所以我直接洗點拉滿猴子猴孫+基礎內容點滿,實作正義的群毆(我的棍法根本不夠點,甚至只有2豆!),以及於楊戩轉二階段開眼那一下,我的某個分身正在蓄力一擊,直接把他打斷了,前後兩次分身,群毆暴打顯聖真君。此外,自然還要配合芭蕉扇破盾,變身石磷磷破盾——這裏還有一個小彩蛋,楊戩的天眼可以看破本源,天命人的一切變身都會被他針對秒破,但只有石頭除外,因為攻擊會給石頭漲大招能量,所以楊戩只會旁觀並且言語嘲諷,於是白挨一頓打。

如此總總,實際上非常符合孫悟空的西行取經之路。回頭看西遊記,只有早期大鬧天空的時候孫悟空神力非凡,神擋殺神;而取經後期,其實不乏在純粹武功上和猴子鬥得平分秋色的妖怪,更別提他們往往還有一兩件偷來的高級法寶(就比如本作BOSS中的黃眉、黃風),往往到最後孫悟空都得到處去尋求幫助, 甚至搬了好幾波救兵,試了好幾次以後才找到合適的針對克敵之法

天命人自然也應當找尋合適的build針對不同的BOSS, 這是一種動作本能結合策略思考的遊戲樂趣 。(不過可惜現在還不支持過關以後重復挑戰BOSS,只能要讀檔。)

另一方面,從演出的角度,黑神話的BOSS戰總體都氣勢充足,最後幾場更是細節比比皆是。

楊戩槍、劍、斧、天眼並用,整場戰鬥可以說都是他在循循善誘天命人提升技巧,同時自己也沈浸其中,感受到昔日勁敵(的傳承者)遇強變強,那種棋逢對手的快意又回來了;不光是動畫本身,連帶台詞,一招一式配上引經據典,化用詩賦,而人物情感也在言辭中昇華,「小猴子」,「你果然像他」,「你已十分是他了」。更不用說最後法天象地之戰,整體行雲流水,氣勢恢宏,完全不輸戰神。

但我最驚喜的還是大聖殘軀之戰,細節太多了。那根棒子在大聖手中才真的是「如意」金箍棒,萬千變化使出,而我只是個一招鮮的嗎嘍。比如有一個投技是最後金箍棒暴漲成柱把你壓倒在地;另一個投技是大聖銅頭鐵臂彈反接爆打你一套,然後用腳抓起你的棍子踢給你,擡手叫你起來再戰;比如大聖會在正版安身法裏吃著桃子悠然看你,然後吹出毫毛只讓分身過來攻擊;又比如他會在你喝酒的時候定身你然後奪過葫蘆嘗鮮,喝完再扔給你繼續打過。孫悟空的無敵於世,一身傲骨,猴子的機靈調皮,遊戲人間,在一場戰鬥裏表現的淋漓盡致。

回味深思:劇情敘事(75/100)

黑神話悟空的劇情是我之前最關註的部份,從之前的回答也可以看到,沒有預期它在第一部就能在玩法與設計上一步登天與前輩齊肩,而是期望能平穩落地,中規中矩也好,但把整個故事講好。並且由於我是悟空傳和鬥戰神的粉絲,也更加平添了一絲期待,這個「精神續作」的故事會怎麽講下去。

但坦誠講,這個部份反而是略失望的。

劇情故事本身很精彩:大聖功成身退卻沒被天上放過,無奈和楊戩一起做了個局,兵解肉身,意念永存,只等待有緣人重走西遊,六根歸一,去除枷鎖(金箍),重回悟空。

劇情(故事)本身沒有問題,但敘事(講故事)卻有問題,特別是在 遊戲這一載體 下的敘事是有問題的——就是 玩家沒有代入感

yocar曾在某個采訪裏說,(大意是)孫悟空的故事家喻戶曉,但希望把妖怪們都塑造得更有血有肉,反過來能更好地襯托大聖雲雲。遊科的官網也曾寫過類似的話,希望挖掘更多西遊記的劇情細節與伏筆。

實際上,如果玩家認真去看影神圖,黑神話的確做到了大量細節的填充,塑造了很多有意思的妖怪神仙——但這些都與大聖無關,也與天命人無關。

每一章的關底妖王BOSS,也都是一個飽滿的故事,即使前面看得雲裏霧裏,也過於獨立,但在第五、第六章也都圓滿歸一。結合上西遊原著、大話西遊、悟空傳、鬥戰神等等場外資訊,則會更加豐富,這是黑神話得天獨厚的優勢,西遊衍生背景浩如煙海,它只取一瓢也足夠讓人腦補更多,顱內高潮——但這些都是別人的愛恨情仇,貪嗔癡欲,again,除了老牛跟大聖有關,其他人也無關,更與天命人無關。

玩家/天命人是一個純純的工具人,只需要根據「設定」大開殺戒,沒有經歷磨難,沒有自我成長,只有打敗妖王,「閱讀」他的一生。玩家所做的,單純是看過他人的七情六欲帶來的不幸,就成為了NPC們口中的「有慧根」,「經住了考驗」,既沒有參與,也沒有選擇,說白了還是拳頭大就是有理。這是毫無代入體驗的。

反而豬八戒是全篇最有參與感、塑造最鮮活生動的一個角色。

如果只是想講一個西遊之後的牛逼故事,沒必要用遊戲這個載體,電影或者動畫挺好。我開篇也提到了,最後兩章的結局動畫對於把故事講清楚、提升整體觀感和評價的拉升巨大。那你不如做一堆短篇集算了,別人有愛當機,我們也有黑神話。

當然,只談故事本身,細節是真的多,也真的好,有各種各樣的草蛇灰線,也有足夠多的開放問題,或者未解之謎,一如第六章名「未竟」。

各式解讀很多,我就不一一探討。只說一個很多人沒有理解到位的,還是拿楊戩舉例。打敗楊戩之後,他起身說的第一句話是,「他贏了」。

註意,不是「我輸了」,也不是「你贏了」,因為論打鬥,他不會輸給大聖,也不會輸給天命人,這一關的成就名也是「棋逢對手」。所以楊戩並非在談論武鬥本身,因此沒有「你我」。

他說的是當初他奉命捉猴,也就是序章劇情,孫悟空最後說「睜開你的狗【眼】,我這就拿下來(金箍)給你【看】」,大聖即使身死道消,也想要超脫束縛,超脫上面給他的枷鎖,於是楊戩也把大聖的「意」存在天眼裏,派出其余梅山5聖試煉,直到天命人打到這,算是完整地【見證】了這一切(註意彌勒在壁畫前的說法,「這個故事,沒有人比他【看】得更清楚」)。所以說「他贏了」,是指孫悟空超脫了,做到了,而楊戩自己也曾天下無敵,大鬧天宮,卻為了母親和妹妹,不得不做了神仙,他空有一身本領,卻邁不出那一步,所以他自認不如。

當然,以上吹毛求疵都是圍繞產品本身的討論。從文化的角度,從產業歷史的角度,再多的言語也略顯蒼白,青史滿分也並不為過。無論如何,期待B2 B3的三部曲如約順利,也希望敘事能更有進步,戰鬥繼續打磨。國產之光,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