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職場

老祖宗有俗話說: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從職場管理者應該「不慈」、「不善」才行得通?

2022-02-15職場

不是,管理者慈悲為懷,本心善良,這是成為一個成功管理者的必備條件。

如果一個管理者心狠手辣,人都是敏感的,追隨者能夠很容易感知到對方早晚有一天會這樣對我,會立刻失去民心。

只有慈悲善良,才能得道多助。

但是此慈悲非彼慈悲,此善良非彼善良。

既然談到慈悲,佛家講,慈悲有 三重境界

第一重,心有戚戚。 看到別人受苦受難,心中有惻隱之心,這是最基本的同情心。

第二重,與樂拔苦。 看到別人受苦受難,心中不忍,幫助他們快樂,去除他們的苦難,這是第二層慈悲。慈不掌兵,也在這個層次。

第三重,傳道解惑。 看到別人受苦受難,心中不忍,幫助他們理解自己受苦受難的原因,幫助他們自我解脫,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情況,也能心無掛礙。

第一重,只有意願而沒有行動,沒有意義。第二重,只解決了當下而不管未來。只有第三重,才能讓人從此獨立。

管理者的慈悲,就是第三重,透過幫助員工認清現實,明白道理,自我解脫。

舉個例子,有的員工表現很不好,上班就玩,無心工作,遲到早退。

大多數管理者這時候就會覺得,這個員工良心大大的壞了,必須批評教育。

於是就把員工喊來,說,你怎麽能工作時間玩兒呢?
員工說,我工作做完了呀。
管理者說,工作做完了你跟我說啊,這麽多活呢,沒事兒幹你就幹整理文件啊!
員工說,好吧。
員工走後,管理者一拍腦門,「不省心啊!」

這是最常見的管理場景,也是最差的方式。

  • 沒原因:員工到底為什麽表現差?
  • 沒計劃:員工到底打算怎麽做?
  • 沒承諾:員工到底願不願意做?
  • 三無管理,是管理者以自我為中心,靠本能做出來的管理。

    這種管理方式既讓員工難受,也讓員工沒有成長,效果還不好,管理者自己也生氣。

    那麽,第一重,心有戚戚的管理者怎麽做呢?

    哎呀,他表現不好,肯定是有難處了,算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吧。
    這還不如三無管理,其他員工一看,好麽,幹不幹一個樣啊。
    爛員工就會想,他能玩兒,那我也能玩兒,有樣學樣。
    好員工就會想,我為什麽跟這樣的人做同事?我為什麽在這樣的領導手底下幹活?這個團隊沒有希望了,我還是走吧。

    文化爛了,劣幣驅逐良幣。

    第二重,與樂拔苦的管理者怎麽做呢?

    管理者把員工喊過來,最近怎麽啦,上班時間看你在玩兒,有啥原因嗎?
    員工說,工作做完了,不知道該幹啥,就玩兒了一會兒。
    管理者說,哦,工作時間不能玩兒,容易被發現扣錢,之前的事我給你打掩護,你好歹裝一裝。
    員工說,好滴~

    員工是挺快樂,管理者也為自己博來一個體恤下屬的好名聲,然而團隊績效不高,大家賺不到錢,也就拿不到高績效啊。很多技術管理者都是這樣的人,縱容下屬,用公司資源換自己的好名聲。

    然而最後的結果,是被公司覺得投入產出比太低,部門裏所有人都沒有好下場。

    這就叫,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第三重的管理者怎麽做呢?

    管理者:剛剛我看你在工作時間玩兒遊戲,啥情況?
    員工:我工作做完了,不知道該幹啥,就玩兒了一會兒。
    管理者:工作做完了?效率挺高啊,我給你安排的工作你做這麽快?怎麽做到的?
    員工:我早就做熟了,現在幹這些活也就用原來一半的時間,剩下的時間都不知道幹啥。也不光我這樣,其他同事也是這樣,他們就是裝忙比我裝得好。
    管理者:我也不是怪你,效率高了這是好事兒啊。現在來看,大家缺少一些挑戰啊,天天重復,沒有新東西學。
    員工:可不是嘛,幹得可沒意思了。
    管理者:你看,上次咱倆聊,你說你的成長路線是技術,現在還是嗎?
    員工:是啊,還是想學點技術。
    管理者:那這樣,我這裏有一個探索性的工作,你拿去做做看,對你學習深一層次的技術很有好處。
    員工:行啊,我做做看。

    後面進入授權委責的標準套路。

    這裏員工很有積極性,對吧?我之前碰到過沒積極性的。

    員工:我不想挑戰,現在挺好的。
    我:你看咱倆認識這麽久了,我也不跟你講大道理。咱們就聊點最實際的,上班來幹嘛來了。無非是求財求發展。要麽多賺點錢,要麽學點東西。對吧?你要是工作累,你跟我說,我安排你調休,咱們調休也不統計也不扣錢。但是來上班一天,就幹半天,剩下時間就玩兒遊戲浪費掉,你這是浪費自己的青春啊。混,咱們去大公司混,我可以給你介紹,但是別再創業公司混啊,這麽個小破公司,說黃就黃了,人都可丁可卯的用,怎麽可能混得舒服。對不對?
    員工點頭:嗯,就是懶了,需要你多提醒著點。
    我:行,這樣,你不是希望多了解些技術嗎,我這裏有個事兒……

    管理就是釋放最大的善意,管理者的最終目的是實作組織與員工的共贏,手段是謀求業績目標的達成,幫助員工端正意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最有效的手段。

    共贏思維,合作思維,才是第三重慈悲的根本。

    也希望管理者都能慈悲為懷,善用觀音法相,也善用金剛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