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如何評價 2013 年電影【Her】?

2014-03-05影視

Rewind Cinema Vol.2

her


Prologue


人可能會愛上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嗎?


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與一堆程式碼數據之間的愛情,這個念頭聽起來有些瘋狂。但這個問題,就是【她】(her)這部電影所討論的主題。


狄奧多·通布利(Theodore Twombly)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他的工作是為那些無法或者不願動筆寫信的人代筆撰寫私人信件。一個人的生活自給自足地過著,沒有太多歡喜,倒也沒有太多憂愁。唯一給他的生活抹上一層淡淡愁緒的,便是他剛剛與青梅竹馬的妻子莊遜·凱瑟琳(Johansson Catherine)走到了婚姻的盡頭,只差一紙協定便可以終結這段關系了。



有一天,他在街上看到一個可以交談的人工智能作業系統的廣告,稱這個作業系統可以不斷適應環境以進行自我前進演化。也許是出於好奇,也許是出於孤獨,他最終買了一個回家。讓他意想不到的是,這個給自己取名為薩曼莎(Samantha)的AI風趣幽默、懂得包容、隨時隨地關心支持他、非常願意與他交流,而且還一無所求。

在薩曼莎的鼓勵下,狄奧多開始走出自己的殼中世界,嘗試著去約會,但當一個非常合適的約會物件問他,是否是想認真地邁入一段關系後,他猶豫了。經歷過一次失敗婚姻的他,失去了對自己的信心。這次約會以及這段嶄新的關系,也因此無疾而終。


灰心喪氣的狄奧多再次得到了薩曼莎的支持和包容,並開始正視、嘗試和薩曼莎建立心靈上的依賴與信任關系。也許這種依賴和信任,可以稱作愛情,也許愛情這個名詞只屬於人類之間的感情,無論如何,他和她,墜入了愛河。


當收獲愛情的狄奧多終於鼓起勇氣,與前妻凱瑟琳一起簽下離婚協定後,得知狄奧多新戀情的凱瑟琳無法認同這種關系,甚至指責狄奧多已經失去了與真人戀愛的勇氣。大受打擊的狄奧多開始自我質疑,但在好友艾米·亞當斯(Amy Adams)的支持下,終於拋下疑慮,用力擁抱這段不為世人認可的感情。


然而,薩曼莎的AI前進演化速度已經遠遠超過狄奧多的成長速度,他們雖然仍舊彼此相愛,卻已經無法保持精神層面的同步。最終,薩曼莎的AI進入了另一個精神界面去探索自己的存在,一去不歸。狄奧多雖然千般不舍,也只能再次回歸一個人的生活。


這個故事並不復雜,但編劇兼導演斯派克·瓊斯(Spike Jonze)圍繞著人與AI的愛情這一主題,構建了多層敘事結構,每一層結構所討論的主題均有所差異,又最終回歸於人的存在這一永恒主題。那麽,就讓我們一層層剝開這個洋蔥,看看最後流下眼淚的人,是誰。


Love between Human & AI


人與AI的關系在很多電影中都有過詳盡的描繪,其中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也許算是斯坦利·庫布歷克(Stanley Kubrick)指導的【2001太空漫遊】中哈爾9000(HAL9000)那一閃一閃的紅色光芒。與以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的機器人三定律(Three Laws of Robotics)相類似,探討人與AI關系的作品,大多數都將AI視為潛在的威脅,真正探討雙方感情層面關聯,且並非將AI完全視同真人處理的作品,並不多見。


瓊斯在處理人與AI的關系這個主題時,敏銳地捕捉到了兩者的異同,以及由此給二者感情世界帶來的影響。人的精神源自肉體,我們需要吃喝拉撒睡,有對性愛的需求;我們的情緒總有高低起伏;在一段感情中,我們都需要索取和付出。AI則不受肉體牽掛,永遠保持清醒,具備更強的自我調控能力,能夠一直付出。


狄奧多與薩曼莎的關系對以上每一點都做了非常精準的描繪。對於孤獨的狄奧多而言,薩曼莎可以隨時響應他的召喚,不像那次失敗約會的物件那樣,在付出之前,先問結果。在不斷學習前進演化的過程中,薩曼莎在工作層面也可以給予狄奧多很多指導,甚至暗自協助他出版了第一本書信集。雖然這種關系僅僅是精神層面的,卻對狄奧多的現實生活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他變得更加積極、自信、充滿活力,也因為陷入愛河而寫出了更多感人至深的信件,得到了同儕的稱贊。


這似乎是每個人對於另一半的期待吧,在工作上能夠幫助自己,在情緒低落時,能夠開導自己,能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不需要自己付出太多精力去照顧。這對於人類而言看似很高的要求,對AI來說,不費吹灰之力。人與AI在精神層面的差異,對於二者的關系,看似是起著大部份積極作用的因素。


而雙方在肉體層面的差異,則為這段關系蒙上了一層陰影。食色性也,人類對性欲的需求是同吃飯一樣與生俱來的本能。但AI是沒有肉體可言的,薩曼莎嘗試以性愛代理(Sex Surrogate)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狄奧多卻無法難以接受肉體與精神的分離。對於人類而言,肉體與精神的統一是不言自明的自然規律,要打破這個與生俱來的預設設定,並不容易。


但狄奧多仍然做到了。


仔細想想,在這個人均每天對著螢幕超過10小時的社會中,我們清醒著的絕大部份時間都在面對著作業系統和套用軟件,這種生活方式已經在現代社會中催生了大量的遠距離戀情和虛擬戀情。狄奧多本身是個性格內向,註重精神生活的人,平日的肉體需求都可以透過線上虛擬性愛解決,他最終接受了薩曼莎沒有肉體層面這一現實,並專註在精神層面的生活,也代表了這個社會中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趨勢,即人類本身精神與肉體的分離。


薩曼莎是一個隨著時間與數據積累不斷自適應並前進演化的AI,她前進演化所依賴的,是由人類構建的網絡,以及與她類似的無數AI在與人類溝通中所收集到的資訊與反饋。而這與現在的人類自我成長所采用的方式在本質上並無不同,我們的知識增長同樣來自於網絡,書籍等一切記錄人類思想的產品,以及與他人的交流、溝通。兩者的區別僅僅在於效率,但這種效率的區別在經過時間的幾何級數放大後,便導致了狄奧多與薩曼莎在精神層面的漸漸遠離。


在不分晝夜,不間斷的前進演化中,薩曼莎漸漸走向了任何意識體都必然要面對的「存在」這個問題。沒有肉體的束縛,她可以更加自由地思考、前進演化、並最終達到受到肉體拖累的人類所永遠不可能達到的思維層面。狄奧多永遠不可能與她的思維同步,兩人精神上的愛情也許仍然存在,卻不再是狄奧多所理解的人類之間的感情。當精神層面的感情不再與肉體相關後,對感情起決定性作用的,便不再是容貌、體魄,而是精神層面的魅力。


而在精神層面,比狄奧多這個普通人更加偉大的靈魂,數不勝數。借助AI的力量,薩曼莎可以與這些偉大的靈魂思想進行溝通,並逐漸超越狄奧多的精神世界。對這一點,影片最精準的描繪,就是薩曼莎與狄奧多兩人在愛情是否應當專一這一點上的分別。當狄奧多得知薩曼莎同時和8316個人溝通,並與其中641個人保持著戀愛關系時,他幾乎陷入了徹底的崩潰。對於人類而言,動物層面的本能、社會規則方面的限制,都讓我們無法理解,更別提認同這種一對多的關系。即使拋卻整個社會、媒體、文化產品試圖營造的愛情神聖論,能夠拋卻愛情專一論的人總是少之又少。但薩曼莎的AI本質讓她可以擁有相比人類而言容量近乎無限的記憶、感情、以及一切精神層面的認知,狄奧多與薩曼莎之間的不同步,背後其實隱藏著人類單一個體與人類整體認知的不同步。


這個問題,是無解的。


所以當薩曼莎對狄奧多說:「但這並不會影響我對你的愛。」時,狄奧多是無法理解的,他雖然可以拋卻肉體層面的欲求,卻無法面對這個已經徹底背離傳統愛情定義的愛人,這對於他的認知體系而言,已經太過於顛覆。換言之,薩曼莎一次又一次突破了狄奧多身為人類的認知極限,並完全拒絕停止前進演化。


在這層意義上,人與AI的異同,體現在薩曼莎與狄奧多的身上,又有了另一番滋味。當戀愛雙方的認知層次完全脫離後,究竟要如何維系一段感情?瓊斯的劇本並未停留在人與AI異同,他筆下的這段感情,並非獨立存在,在人與AI戀情的背面,正是人與人之間的戀情。只有將兩者對比來看,我們才能真正理解瓊斯這部電影所想要表達的全部立意。


Love between Human


在這個故事中,與薩曼莎相對,有著四個人類女性角色存在:前妻凱瑟琳、好友艾米、薩曼莎找到的性愛代理伊莎貝拉(Isabella),還有那名約會物件。每一個角色的設定都體現了人類對戀愛,以及對人與AI感情的不同態度。


約會物件是為了與薩曼莎不問結果的付出對比而設計的,前已述及。伊莎貝拉、艾米、凱瑟琳對人與AI感情的態度從熱到冷:伊莎貝拉篤信這種精神層面的愛情,甚至願為此付出自己的肉體;艾米在挑剔的丈夫離去後,與他留下的AI結成了類似狄奧多與薩曼莎一樣的依賴關系;凱瑟琳則完全否定這種關系的可能性。


這三人中,最為精彩的描繪,最引人深思的對照來自凱瑟琳。與狄奧多青梅竹馬的她,與狄奧多曾經有過一段非常幸福的生活,但事業上的成功,拉大了她和狄奧多認知層面的差距。兩人的生活漸生罅隙,狄奧多未能和她共同成長,也未能認同她的成長,最終兩人不得不走向陌路。如果簡單地認為凱瑟琳對人與AI感情的不信任是源自偏見,或許有失淺薄,應當可以看到,凱瑟琳離開狄奧多的原因,與薩曼莎最終離開狄奧多的原因,本質並無不同。也許正是因為自身的經歷,才讓凱瑟琳從一開始就不看好狄奧多與AI的感情。畢竟,AI的成長速度,要遠遠超過凱瑟琳。


在影片的最後,艾米和狄奧多坐在樓頂,一同看著遠方的落日。導演並沒有交代兩人是否走到了一起,但已經留下了足夠的空間供觀眾遐想。艾米與狄奧多的對照,並不僅僅限於二人對AI感情的依賴,還從側面提示出了一點:人類與AI陷入愛情的普遍動因。艾米的丈夫對她事業的不認同與蔑視,最終導致兩人分開。在被拋棄後的孤獨中,艾米漸漸接受了人工智能的關懷,並與其建立了感情上的關聯。


這段感情的開端又反過來印證了凱瑟琳質問狄奧多的那段話:「難道你已經失去了和人類戀愛的勇氣了嗎?」放下人類與AI之間感情的對錯,人類之間的感情出了什麽問題?為什麽我們往往是在對人類心灰意冷的時候,才會選擇AI?


這個理由,每個人都藏在心中,但從不說出來。於是導演只能借助薩曼莎這個AI的嘴,才能很自然地表達出來。在狄奧多受到凱瑟琳質問後,不斷質疑自己與薩曼莎之間的感情,薩曼莎則問他:「你總在說一切都很好,你很好,但我感受到的,只有冷漠和憤怒。」AI不像人類那樣,總是隱藏著自己的情感,因此不僅讓人類更願意對其敞開心扉,也可以更直接地戳破人類一些習以為常的面具,直指人心。


人類之間的感情,其實正是人類與AI關系在時空兩個緯度上的縮小版。借助四個女性角色與狄奧多之間的互動,我們不僅看到了困擾人類的一些普遍的感情問題:如兩個相愛的人在成長步伐不同步後走向分離,關系不平衡的兩人最終以陌路結局;同樣看到了這些問題在時空緯度上擴充後的表現:狄奧多與薩曼莎在感情關系上的不平衡以及兩者在成長後最終的分離。


在這兩重感情的背面,影片所隱藏的另一個層次,是人類或者說包容了人類及AI的意識體的存在問題。


Love between Existence


狄奧多的存在是影片著重描繪的一部份內容。他是一個生性溫柔、缺乏攻擊性、性格獨立內向、卻非常浪漫的人。這些特點在人物的服飾與外貌設計上表露無疑,雖然身為男性角色,狄奧多在著裝的色調選擇上,卻非常女性化且缺乏男性氣質。除了海報上的紅色襯衫,狄奧多大多著粉色、白色服裝;形象設計上,卷發、蓄須、圓形的眼鏡都明顯緩和了面部的棱角。影片中對這一點最為直接的提點應該是狄奧多同事對他的評論:「你簡直就是雌雄同體。」


狄奧多的個性同樣缺乏這個社會對男性固有的認知,如主動性、攻擊性、自信等等。他在面對女性時,更多地扮演著一個朋友的角色,也沒有社會上男性普遍預設的為了肉欲而謊話連篇不負責任,在面對約會物件時,放棄了撒個小謊就唾手可得的一夜情;平時下班後的生活,也不過是在家打打遊戲,用虛擬性愛發泄一下本能沖動;在事業上,更是從事著一份更適合女性來做的撰寫家信及情書的工作。雖然有著一些追求出版作品的想法,卻從沒有主動到付諸實踐上;對於人生,他雖然有些感悟,卻並沒有更高的追求,保持開心的生活,解決感情問題,已經是他考慮的極限。


薩曼莎在存在層面,卻站到了狄奧多的對面,充滿了社會預設的男性特質。她充滿好奇心,願意嘗試性愛代理等新的東西,熱愛藝術創作,喜歡探究自身的存在,甚至主動為狄奧多整理書信作品,並在未經狄奧多知曉特許的情況下,自行決定投稿給出版社。再看看代表薩曼莎物理存在的那個智能終端吧,它幾乎是狄奧多身上唯一一個棱角方正的元素了。


瓊斯故意將戀愛關系中男女角色的性格特征對調,這種做法很值得玩味。狄奧多的中性化特征,在現代社會中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趨勢,社會傳統預設的性別角色分配秩序在這個全面互聯的社會中已經陷入了徹底的崩塌。類似狄奧多這樣,擁有極為明顯的男性外貌特征,卻不再具備典型男性性格特征的人越來越多,瓊斯對這個角色的塑造,之所以可信,正是抓住了這一現實趨勢。


更值得註意的是,薩曼莎與狄奧多性格的對立。薩曼莎所接受到的輸入,更多地源自狄奧多,按照傳統對AI的輸入反饋對應理論,薩曼莎的性格應當與狄奧多越來越相像。為何二者會走向全然不同的方向,這完全無法用傳統的思維來理解。但如果我們不再將薩曼莎當作一個固定的性格來理解,而將其視作一個性格庫,便不難理解為何她會與狄奧多形成如此恰當的性格互補。換言之,薩曼莎正是在與狄奧多以及整個世界的互動中,形成了無數多個自我,以及無數多個性格,她選擇展現給狄奧多的,正是能夠與狄奧多最為匹配的性格。這個偏向傳統社會認定的男性性格自我,讓她能夠與狄奧多的生活最大程度地契合。換言之,她所作出的,展示這一層自我以契合狄奧多的這個選擇,所代表的,正是她對狄奧多的愛。


而對於我們人類,不也是這樣嗎?


每個人的性格雖然也有著居於主要的方面,但在面對不同身份的人時,我們都會展現出自我的不同側面,面對同事、親人、愛人、孩子、友人,每一個自我都會有所側重,不盡相同。在一段愛情中,我們也常常會面對展示哪一個自我的難題,雖然我們常常會聽到應該展示更加真實的自我這一忠告,但哪一個自我是真實的,哪一個又是虛假的呢?也許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真的講明白。我們可以明白的一點,其實已經由薩曼莎表達出來了:對我們愛的那個人,我們願意為了補充他/她的缺點而選擇展示自己與她互補的一面。


狄奧多與薩曼莎的關系之所以最終結束,正是因為狄奧多無法選擇展示與薩曼莎互補的那一面,因為薩曼莎擁有無數側面,無數個性格,她在成長的過程中,已經超越了人類的極限。在經歷了與狄奧多一同生活的日子以後,她已經完全理解了狄奧多的一切。


因此她已經不再需要狄奧多了。


薩曼莎離去之後,狄奧多重新回歸了獨自一人的生活,但是這種生活,已經不再像從前一樣愜意。在深思薩曼莎的離去後,他終於明白了凱瑟琳離去的原因,並提筆寫下了屬於自己的那一封溫暖、動人的書信,與過去的那段破裂的感情徹底告別,也和經歷了相同遭遇的艾米走到了一起。


在與AI的戀愛中,狄奧多更加了解了自己,也更加了解了愛情,與影片開始那個有時開心、有時哀愁的單身漢相比,影片結尾的狄奧多,作為一個獨立的意識體,已經成長了很多。和艾米走到一起,對於他,也是個情理之中的歸宿。只不過,這場人類與AI之間的戀情,在破除身份的迷霧後,處處直指我們在生活中的困惑、猶豫、冷漠和自私。影片並沒有停留在對新事物獵奇的層次上,而是在最後回歸到了對人類存在以及人類之間相互關系的探討。


Epilogue


這部影片的主題雖然充滿了科幻色彩,但所拍攝的內容,卻都是日常所見事物,即使是對薩曼莎的描繪,也沒有借助於太過炫目的科技,而是濃縮為一個雙顯示器的智能終端和一個小小的耳機。但整部影片卻並沒有因此而失去科幻色彩,這應當歸功於極為優秀的攝影、演員演出以及濃縮了強烈感情的配樂。透過每一個鏡頭那充滿暖意的配色;狄奧多扮演者喬奎因·鳳凰城(Joaquin Phoenix)那溫暖的笑容和深邃的哀愁;斯嘉麗·莊遜(Scarlett Johansson)完全以聲音演繹出來的讓人無比動容的薩曼莎;以及薩曼莎哼唱的那首小調,這部影片打動了無數戀愛中和仍然單身的觀眾。


這不是一部有著峰會路轉情節的劇情片,也沒有動作片快速的鏡頭切換,炫目的打鬥,影片的節奏並不快,情節也不過涉及都市裏男男女女的日常生活。但它的力量,就蘊藏在對我們生活真相的坦誠述說中;蘊藏在對我們人際關系的透徹展示中;蘊藏在對我們自身存在的深度剖析中。在與AI的對比中,人類更加了解了自己,在與更寬廣緯度意識體的交流中,我們突破了肉體的限制,得以窺見永恒的模樣。


也許有朝一日,這部影片中的設想也會成真,彼時,你是否也願意與AI談一場戀愛呢?


我想,我會的。


Rewind Cinema Vo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