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碼

作為一名科技領域答主,你有哪些營運心得和創作經驗值得分享?

2024-01-15數碼

我真正開始著手在知乎上做內容,差不多是20年的時候,之前一直混跡在各種技術類的論壇,後來發現論壇的營運老哥把我的文章轉到知乎來,基本都有幾百幾千贊,再後來感覺這個社區的氛圍不錯,所以嘗試將論壇裏一些比較新的存貨文章搬到了知乎,我最早搬的文章是一篇實作【虛擬機器架構到編譯器實作】的文章

隨後是一篇關於介紹自己渲染引擎的回答

一篇寫一個網絡遊戲的文章,一篇關於MCU的回答

最開始我的文章基本都非常的長,基本是萬字起步,要不文配圖,知乎最這類長文的推廣力度比較大,所以積累到贊的速度很快,粉絲數破千,好像一兩周就辦到了,之後我覺得可以搞,然後就大力輸出內容,做了三年多,目前積累11.4w的粉絲,每日閱讀3w+,200贊左右

下面說說自己營運的一點經驗

如何做好內容

1.做好專業性的內容

首先我既不是新聞學出生的,也不是文科類專業的,我就是一個純粹臭敲程式碼後來潤去考公的,所以如果說怎麽做好流量內容,我一開始就沒有這種寫法和打算,知乎的推薦和權重演算法對於專業的內容是比較友好的,所以我覺得一開始就拿著做行銷號的想法,各類花樣洗稿一鍵生成,同質化嚴重的內容,知乎這個平台幾乎沒什麽人愛看。

所以創作的內容在你的領域一定要有一定的專業性,我在知乎上看到不少堅持做專業科普類的答主,從他們只有幾千粉絲開始關註,最後都發展的很不錯能夠把賬戶快速的營運起來,但關於專業性這點是不是越深度越好?這個不對,如果你的內容太過的偏向於專業性,上來就開始堆術語報選單,很可能也是沒什麽人愛看的。

所以,科普類的內容效果會比專業證明類的「論文」效果會好得多,同時我個人也認為,只有你深入的了解一門學科,知曉其原理細節並親自動手去做過,而不只是在書本和證明上紙上談兵,你才有能力把一個較為深奧的技術轉化為大眾所熟知的文字並表達出來,報選單並只要照著書上抄就可以,但做成老少鹹宜的內容,不論是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都要難得多。因為我本身是影像音訊訊號處理出生,因此在做這塊的內容時會比較註意這種轉換關系,事實也證明,效果確實很不錯,即使是專業領域內容,也能吸引到大量的流量。

因此,做好專業性內容並不是要你把文章寫的有多麽完全數學證明上的準確,而是盡你所能降低其閱讀的難度與門檻,並在適當的範圍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2.做好跨專業領域融合

雖然正如上面所說既不是新聞學出生的,也不是文科類專業的,但其實我學生時代基本都是文學社社長,長期做小說類創作,基本上每天都保持大量的寫作訓練,知道如何用文字駕馭資訊,寫大家都愛看的內容,其次我也有長期簡直練習繪畫,盡管本人實在沒有美術藝術細胞,畫的都是一堆靈魂畫作,但是不影響我將這項技能融合在文章裏,依然能夠取得各學科融合的「乘法效果」,例如在我的很多文章裏,你都可以看到我的靈魂畫作 :

因此,靠單一學科的專業內容也許能發一篇頂刊或頂會的paper,但是在內容傳播方面,是很難產生吸引人的的內容的,盡管如今文本影像的生成式AI大行其道,所有人大呼「文字創作已死」,「繪畫創作已死」,除非你走量大管飽的行銷路線海量往各種平台發這種「一鍵生成」內容,否則你會發現,哪怕AI生成的文字辭藻再怎麽繁華,生成的影像水平再怎麽好看,這些東西發出來,就是沒什麽人愛看,甚至可以說,生成式AI的畫作甚至已經超越了相當一部份專業的畫師,但效果恐怕未必有我靈魂塗鴉好。

一張圖畫出來,哪怕再爛也好,它也是帶有作者的思考和個性在裏面了,AI的誕生加速了同質化內容的快速消亡,人都是容易審美疲勞的,當大部份的內容都千篇一律,那些凸顯個性的內容,看起來就有意思多了。所以如果你想以質取勝,創作時需要多一點自己的內容,少一點千篇一律的廢話。

3.抓住流量熱點

這塊講難聽點就是蹭流量,不得不承認,對於很多實事熱點內容,蹭流量的效果會很好,對於一系列深度冷門領域,很可能是釋出了大量精心準備的內容,結果一看效果還不怎麽樣,這個是非常平常普遍的事情。

但就像不是什麽飯都可以吃,什麽錢都可以賺一樣,很多的流量熱點是不應該蹭的,我認為專業性創作和流量類創作應該保證一個合理的比例,一個良性的迴圈,應該是專業性創作比流量性創作多,有句古話叫做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人不配財,必有所失,你可以觀察一下,各個平台的流量一哥換了一批又一批,塌方的也換了一批又一批,那些做的久留的下來的自媒體號,其內容的專業性門檻是很高的,絕對不是大街上隨便拉一個人給他砸錢就能上的程度。

所以,對於一些剛好可以用領域專業知識切入的熱點內容,更是可遇不可求的,應該牢牢把我住機會。但對於自己並不熟悉的領域熱點,真不必強求硬上,

當然,我屬於比較頭鐵的那種,不喜歡立什麽好好先生之類的人設,碰到杠精我基本都會正面重拳出擊,為了一個自媒體營運打造八面玲瓏的樣子讓自己不開心,說實話我做不到,也不想做到。

自媒體收入問題

因為我屬於那種比較躺平佛系的那種,基本沒指望過靠自媒體弄點收入,但致知計劃的收入對於賺零花錢其實是可以的,今年我有一個月嘗試性的對致知計劃內容瘋狂高質素輸出,一個月的戰績大約能達到3k左右,但佛系躺平就少的多了,每天十多塊的樣子。

恰飯類的帶貨內容比如芝士平台最近幾個月也有試著做,嘿嘿,這部份真天天做的話,應該實作手辦自由是沒什麽問題的,會比甚至致知計劃多個十倍,做到10w粉左右,只要你芝士定價不是高的太離譜,應該不會太缺商單,只是我個人還是比較佛系,不忙的時候選擇性恰一恰,搓稿子還是挺累的。

最大的收入還是來源於專業領域的流量擴散效應,因為知乎的平台,結識了很多領域類的大佬,而且也多次互相合作解決一些行業內的專案,並且有一些已經建立了比較長久的合作朋友關系了,我認為這是我做這個自媒體號最大的收益,其價值已經遠超這個自媒體號直接創造的經濟收入了。

畢竟萬一某天又想潤出去了,說不定有大佬再撈我一回,畢竟現在環境卷成這樣,找個稱心的崗位是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