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芭比Q」的原意是「燒烤」,究竟是如何衍生出「完了」這一義項的呢?

2022-07-12娛樂

「芭比Q」表示「完了」的來歷很簡單,出自某主播在遊戲中被燃燒彈擊中時隨口說的「完了,barbecue 了」,字面意思相當於「被燒烤了」。

需要補充的一點是,雖然英語原詞 barbecue 表示「燒烤架子」和「燒烤」,但在這個梗流行起來之前,中文互聯網上相對較少用「芭比Q」這個文字形式來指代「燒烤」。

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小浣熊幹脆面的廣告用語中。

單純表示「燒烤」這個含義本身,除了某些專用場合外,簡寫更多是縮略為「BBQ」。

某種意義上說,barbecue 這個詞被引入後,如今在網上已經衍生為兩個「源頭相同但含義不同」的非正式用語。

  • 一個是「字母縮略」而來的「BBQ」,常見於相對正式的語境,主要含義仍然是「燒烤」。
  • 一個是「音譯+字母」產生的「芭比Q」,常見於今天的網絡口語中,主要含義已經是「完了」。
  • 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差別呢?

    因為 傳播載體不同 了。

    BBQ 是純從 文本載體 上傳播開的,「字元更少、更短」的形式更容易引爆流行,所以在英語網絡語境曾經出現過的 barbecue,barbeque,bar-b-que,bar-B-Q,BBQ 等所有形式中,BBQ 進入到中文語境的門檻最低,流傳範圍最廣。

    而「芭比Q」借助 影片載體 得到了進一步擴散,受眾接收到主播語音,聽到類似 ba-bi-kiu 的說法,想把它轉述出來時,「諧音」形式相對容易「還原」現場喜感,最終形成了小範圍「破圈」的效果,被更多人「轉用」到文字語境中。

    為什麽流傳開的是「芭比Q」這樣的「漢字+字母」形式?

    因為字母 Q 幾乎已成為中文語境的一部份了。

    普通人對它的熟悉度已經持平「漢字」的量級,遠高於絕大多數相對冷僻的漢字。

    在音譯場合,它恰好補足了漢語普通話沒有的 kiu 這個音節。

    字母 Q 在國內的流傳,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特征是「 沒學過英語的人也認識這個字形,未必知道它的發音 」,代表性載體是撲克牌的 Q,在各地流傳著很多「象形」叫法,比如「圈」、「皮蛋」等,類似於把 X 讀作「叉」的情況。
  • 第二階段特征是「 沒學過英語的人也知道大概發音,習慣套用漢字讀法 」,代表性載體是作為汽車、即時聊天工具名稱的QQ,在各地流傳著很多「音譯」叫法,比如「扣扣」、「球球」等,類似於把 K 讀作「開」。
  • 第三階段特征是「 沒學過英語的人也會用聲母k和韻母iu拼出類似的發音,不再習慣讀作任何現成的漢字音 」,甚至用它來轉記某些 在漢語普通話中沒有 的方言發音,比如「Q彈」,最終單獨的 Q 在非正式用語中都衍生出了「有彈性」的義項。這種「轉記特定發音」的情況有點類似於「哆啦A夢」裏的 A,在漢語裏表示 ei 這個發音,既不是「愛」也不是「阿」。
  • 這時,字母 Q 在網絡語境中的功能,幾乎等同於一個常見漢字了。

    而且在普通話中找不到「發音特別像的漢字」,不像 B, D, G... 在口語裏經常用某些漢字替換。

    於是,在 非正式場合 諧音轉述某些外語或方言詞匯時,字母 Q 就成為和漢字並列的順手選擇。

    延伸閱讀:

    xswl, nsdd這樣的詞會一直流傳下去嗎?

    【哆啦 A 夢】這個譯名為什麽要帶字母「A」?

    為什麽英語和西班牙語中「秒」都用「第二」來表示?

    不會彈舌可以學西班牙語嗎?

    印度人在印度說什麽語?

    【夏日重現】裏說的是日本哪裏的方言?

    為什麽很多人將翼龍、蛇頸龍、滄龍、魚龍也當作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