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遊戲

戰國無雙系列,戰國無雙是不是按照大河劇的標準來制作的?

2021-08-15遊戲

這問題可以有兩種理解方式,一是戰國無雙系列向大河劇跟進,大河劇出什麽戰國無雙做什麽,二是戰國無雙系列借鑒大河劇的形式,以大河劇的手法和規格來刻畫劇情。

一些跟進

先說第一個。我覺得這個問題得多帶點遊戲來玩,戰國無雙系列肯定是有跟進大河劇的,不過光榮遊戲裏並不只有戰國無雙在跟進大河劇,甚至遊戲廠商裏跟進大河劇的也不止是光榮。例如1997年大河劇主角是毛利元就,光榮在當年立馬就推出了毛利元就傳:三箭之誓。2000年大河劇為葵德川三代,光榮在那年傾全力打造出的遊戲決戰講述的正是關原之戰。

初代

戰國無雙誕生於2004年,02年大河劇主角為前田利家和前田松夫妻,03年大河劇主角為宮本武藏,04年大河劇主角為新選組。以上人物在初代戰國無雙裏除前田利家是大眾臉之外,其余均未出場。但該遊戲有項特殊設定,在建立新武將時只要輸入特定姓名就能大幅提升能力值,這些姓名就包括前田松(前田まつ)、宮本武藏、沖田總司、土方歲三、近藤勇,包括這幾部劇裏的其他重要人物例如佐佐木小次郎、柳生宗嚴、吉岡清十郎、阪本龍馬、伊東甲子太郎也都包含在內。

另外,這些姓名裏甚至能找到05年大河劇義經裏的源義經和武藏坊弁慶,因為這部劇在03年6月就公布了,當時連定妝照都沒出光榮就在遊戲裏跟進了。一代的自創武將設定得非常仔細,不但有專門的修行模式,還有特制的劇情模式及專用武器,被設定為特殊姓名的武將後來絕大部份都轉正了,所以初代的制作者們未必沒有考慮過把前田松和宮本武藏也做成無雙武將。

義經播出前後日本遊戲廠商做了一大堆和源義經相關的遊戲,比如GENJI的源氏,Banpresto的義經紀,From Software的義經英雄傳,其中義經英雄傳幹脆連系統都是模仿無雙做的。光榮雖然沒有直接跟進,但在次年年初發售的信長之野望 革新的PS2版裏把劇中的源義經、源靜、武藏坊弁慶、木曾義仲、那須宗隆全部做成了特典武將,這也是系列第一次將宮本武藏和佐佐木小次郎等人做進遊戲裏(戰國無雙2裏這倆人也出場了),前作天下創世裏還專門加了段前田利家之死的劇情,可以說是積極跟進大河劇了。

源氏

這一代的特典武將裏還有位叫做山內千代的女性,是06年大河劇功名十字路的女主角,該劇的主角山內一豐是位在戰國史裏評價非常平庸的人,結果這位也並沒有因為當了主角而在遊戲裏有什麽特別對待。倒是因為劇中千代的演員是美女仲間由紀惠,而遊戲裏山內一豐的頭像很猥瑣,能力值也很低,導致當時日本玩家討論抓到必砍的武將裏,他是被提到次數最多的人。

三代

07年和09年NHK又連續推出了由山本勘助和直江兼續擔任主角的大河劇風林火山和天地人,戰國無雙3也是在09年發售,那自然是要跟進一番。雖然山本勘助因為活躍年代偏早的問題沒有在遊戲中轉正,但光榮請來了在劇中扮演上杉謙信的搖滾歌手Gackt演唱兩首主題曲【斬~ZAN~】和【雪月花-The end of silence-】,而且只要通關過上杉謙信就可以使用【斬~ZAN~】當作戰場音樂。制作人甚至直接表示自己就是看了風林火山之後有和Gackt合作的想法。

Gackt扮演的上杉謙信

至於直江兼續早在二代就已經轉正,而三代發售時天地人尚在播出之中,但光榮立馬將劇中由老一輩人氣女星高島禮子扮演的角色綾禦前作為特殊NPC在遊戲裏出場,並在猛將傳當中轉正。直江兼續在二代時和伊達政宗還是水火不容的關系,沒有半分交情,到了三代卻成為至交,而劇中兩人關系就很好。等到四代幹脆把直江兼續的主君,同時也是天地人男二號的上杉景勝也轉正了,而在劇中擁有重要戲份的男配上杉景虎也作為特殊NPC出場。

四代

11年大河劇江·公主們的戰國雖然涉及戰國,但主角過於邊緣,最後只在信長之野望 創造威力加強版裏作為特典武將登場,算是比山內一豐強點。再往後則是14年大河劇軍師官兵衛,剛好同年也推出了戰國無雙4,相比之前都是暗戳戳搞點擦邊球,請演員來唱主題曲這種,四代終於首次達成了系列和大河劇的直接聯動,將軍師官兵衛中的服裝做成了戰國無雙4的DLC。

真田丸

這裏值得說一下的是系列一直以來將真田幸村作為遊戲的形象大使,四代啟用國傳後專門制作了真田之章,讓真田幸村享受主角待遇。四代為了增加宣傳效果還專門出了動畫版,其OVA隨遊戲一同發售,而動畫版的主角自然也是真田幸村。結果NHK在這年6月宣布16年大河劇的主角也是真田幸村,於是光榮趕忙上前尋求合作,該劇還直接使用了信野裏的地圖。這促成了戰國無雙 真田丸的誕生,導致的後果是無雙系列的編劇在兩年時間裏把真田家的故事講了三遍。而為了表現出和大河劇聯動的感覺,光榮把大河劇真田丸裏使用過的信野地圖又搬到遊戲真田丸裏使用,直接出口轉內銷了。

真田丸在大河劇裏算是比較少有的大制作,宣發力度也很強,在日本的收視率很高,於是打主意的也不止光榮一家。就和當年的義經熱一樣,隔壁的香蕉系列也趕忙出了個真田幸村傳。不過這裏要解釋一下的是,真田丸之後光榮給人留下了喜歡蹭大河劇熱度的形象,導致其力推井伊直虎的行為也被人誤以為是在蹭17年大河劇女城主直虎的熱度,但事實並非如此。

井伊直虎

真正把井伊直虎帶火的是世嘉在2010年推出的街機遊戲戰國大戰,無論光榮還是卡普空,在遊戲裏讓井伊直虎轉正都是蹭世嘉的熱度。與之類似的還有世嘉的街機遊戲三國誌大戰在日本帶火了王異,於是光榮在真三系列裏馬上出了王異,結果真三又在中國把王異帶火了,中國這邊的遊戲廠商也跟著出王異。

井伊直虎是在2012年9月的戰國無雙:編年史2裏首次出場,並於2014年3月的四代裏正式轉正,香蕉系列的井伊直虎則是在2014年1月的四代中轉正。光榮14年還在信長之野望 創造威力加強版裏讓井伊直虎出場,並將井伊直虎的養子井伊直政在無雙系列裏轉正,這時離女城主直虎都還沒公布。

倒不如說正是因為這幾家遊戲公司和歷史宅們一起讓井伊直虎產生了知名度,加上當時大河劇為了吸引女觀眾,采用讓男性和女性輪流做主角的模式(10、12、14、16年是男性當主角,11、13、15、17年是女性當主角),但歷史上的著名女性本來就少,像15年大河劇的主角吉田文是個讓歷史愛好者都一問三不知的人物,於是17年就選擇了已經頗有名氣的井伊直虎。比較搞笑的是最近幾年又有人深入研究井伊直虎的相關資料,發現這人很可能是個男的......

雖然光榮並不是因為大河劇的影響才力推井伊直虎,但也不是完全沒受影響,起碼在這之後推得更起勁了。例如17年推出的無雙全明星裏代表戰國無雙系列出戰的三名角色就分別是真田幸村、石田三成和井伊直虎,真田幸村是系列主角,石田三成多次蟬聯系列人氣投票第一,井伊直虎能和他們一起脫穎而出可見其待遇非同一般。同年推出的信長之野望 大誌裏不但將井伊家做成單獨的勢力,還為井伊直虎設定了專門的劇情和劇本。而等到次年推出的無雙大蛇3裏,井伊直虎是初期可選的三個角色之一,不但劇情吃重,還成為了八位神格化武將之一,說是當家花旦不成問題。

順帶一提,井伊直虎的聲優齊藤佑圭在戰國無雙4推出的第二年和真田幸村的聲優草尾毅結婚了(從此誕生了井伊直政要叫真田幸村爸爸的梗),於是後來推出的真田丸裏,光榮特意讓齊藤佑圭為幼年時期的真田幸村配音,於是夫妻倆在同一個遊戲裏為同一個角色配音。當然沒人想到的是,這對當家花旦和系列主角,在五代連同人氣最高的石田三成一起被刪掉了......

麒麟降臨

2020年大河劇是明智光秀擔任主角的麒麟來了,而對遊戲進行大改後的戰國無雙5也將主角確定為織田信長和明智光秀二人。雖然制作人一再強調這個決定和大河劇沒關系,但顯然沒什麽說服力,因為遊戲不但和麒麟降臨進行了直接聯動,還將在劇中擁有重要戲份但知名度屬於十八線的人物三淵藤英(這人甚至從沒在信野中出場過)做成了特殊NPC。

總的來看,在三代之前戰國無雙系列並沒有直接跟進大河劇,最多會在遊戲裏做一些相關彩蛋。三代透過歌手Gackt達成了首次間接合作,而從四代起兩者開始直接合作並且關系逐漸加深,光榮專門為大河劇做遊戲,NHK思考作品題材時也受到了遊戲方面的影響。我現在就很期待2023年德川家康做主角的大河劇推出時,光榮會有哪些動作。

劇情

初代

根據制作人的說法,戰國無雙出一代的時候大家都沒有想到還會有續作,所以制作得比較隨意。你會發現初代雖然只有15個角色,但裏面一些人都和戰國亂世沒什麽聯系,例如阿國和石川五右衛門,此外還有女忍這種直接虛構的角色。

實際上戰國無雙從初代面臨的一個難題就是劇情編寫上無從下手,因為戰國裏的勢力多達數百個,即使是主要勢力也有數十家之多,而且相互之間缺乏關聯。三國的勢力要少得多,但也不會花筆墨去講張魯劉璋劉表這幾家的故事,角色也相對集中,因此戰國人物的選取就十分困難。這或許是制作人選擇脫離歷史的原因,也是戰國無雙系列從初代就配備專職編劇的重要因素(真三系列至今沒有該職位)。

最後當選的15個人裏,有7個屬於織田勢力,實際上也就是以織田信長的故事為主軸了。問題在於武田信玄、上杉謙信、真田幸村、伊達政宗等角色的人氣又很高,連這些人都沒有肯定會讓玩家失望,於是制作組又硬著頭皮把他們做了出來。結果這些角色的劇情大量虛構,真田幸村參加了他出生之前爆發的川中島之戰,伊達政宗到處亂入,阿國和石川五右衛門全程不著調。

即使是織田家的人也是在化用形象後走向了完全虛構的劇情,例如明智光秀和森蘭丸成了一對基友。很多人提到因為一代劇情發生早,所以伊達政宗的形象偏小,但問題是真田幸村和伊達政宗是同年出生的,而真田幸村又是成年形象,說明設計者壓根沒制定什麽特別的標準,完全就是按照自己的喜好來。

正因為一代的劇情如此的混亂加胡鬧,許多方面的設計反而極其有創意,例如每個角色都有一個以上的結局(阿國甚至多達11個),其觸發條件各異,在劇情流程上至今仍是無雙系列的巔峰。但即便如此,本作各個關卡的考據卻又幾乎完全是貼合著歷史來的,像作為真田幸村最終關卡的大阪之陣真就是去打一堆大眾臉,這一點在整個無雙系列裏都很罕見。

一代阿國的惡搞服裝

一代的感覺就是如此怪異,其音樂畫面以及演出質感都顯得古樸厚重,桶狹間之戰的CG動畫裏信長甚至真的唱起了敦盛(你想象一下真三的角色唱戲是什麽場面)。然而劇情卻又是大量虛構,仿佛發生與另一個平行時空,你對這裏的人物和故事感到有些熟悉,卻又和記憶中的不完全一致,更像是借用這些人物和典故創作出的同人作品。就算大河劇再胡編亂造也不會是這種風格,也不像是改編劇本,毋寧說是ACG作品裏流行的借用戰國殼子所進行的再創作。

二代

二代開始系列終於告別了一代天馬行空風格,向著歷史劇情回歸。為了串聯好遊戲中雜亂無序的各方勢力,本作把劇情重心放到了後信長時代,以小田原和關原這兩場集中了各方勢力的堪稱日本戰國規模最大的戰役為重點,巧妙地將大部份角色串聯了進來。本傳轉正了十個人,除開德川家康和淺井長政這兩個前作就以特殊形象出場的人物以及宮本武藏這種純亂入角色,剩下七個人全部和小田原相關,七個人裏又有六個和關原相關。

但這造成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前期角色又顯得多余了。除了給織田信長、明智光秀、雜賀孫市這群人加了段恩怨愛恨纏結的搞基故事,給淺井長政和阿市寫了段愛情悲劇,剩下一幫人直接涼了。森蘭丸被刪掉了無雙模式,濃姬的劇情成了可有可無的擺設,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整個就倆杯具,加上二代沒有一代那麽大膽有趣的假想線,這倆人邊緣得不能再邊緣。

需要指出的是,戰國無雙2是系列首次註意到劇情演出的重要性,制作人開始利用CG動畫來講好每個人的故事。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戰國無雙2的CG非常有「電影感」,其不但請到了佐藤信介這位專業導演,以真人動作捕捉的方式來進行拍攝,還特意將鏡頭拉寬到和電影同樣的尺寸。

不過相對來說,二代重演出而不重劇本,雖然劇情動畫感染力很強,但劇情本身的很多要素都是缺失的。例如伊達政宗的前幾關都是正常的故事推進,最後一關開打前的動畫裏突然就被真田幸村奮戰的身影所震撼,決心反抗德川家康。這一段動畫列特川家康和本多正信對談時無論動作、運鏡、台詞都堪稱經典,真田幸村沖陣時的神情和打鬥設計也十分用心,但放到整個劇情裏就會感到伊達政宗這段「突然的自我」完全沒有前因後果的鋪墊,顯得非常突兀,這主要還是因為當時的動作遊戲普遍不註重劇情刻畫所致。

此外戰國無雙2各人物的劇情實際上是互相穿插的,單獨一個人物其實很難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需要在其他人物的故事中尋求解答。例如通關明智光秀後會解鎖雜賀孫市,雜賀孫市的故事裏就會解釋他為何會狙擊織田信長,通關雜賀孫市後又會解鎖豐臣秀吉,豐臣秀吉的故事在時間線上則是承接雜賀孫市,還有相應台詞和劇情進行照應。

這種設計非常巧妙,論單個人物的故事二代算不上非常出彩,甚至故事結構都不完整,像濃姬和稻姬的劇情更是完全多余,但在不同人的故事裏進行互相穿插對應則有力地提升了故事的感染力,同時增加角色魅力。如果單看淺井長政本人的劇情,會覺得很莫名其妙,但因為要求通關阿市後才能解鎖淺井長政,其胡鬧但圓滿的結局一下子就填補了阿市故事線裏的遺憾,顯得溫情滿滿。

如果要評價二代的話,和大河劇也是不像的,更像是用一個個電影質感的小作品組合起來的龐大系列。其雖然大體上遵從歷史,但都只能截取歷史中的一小段,難以窺見戰國時代的全貌,戰國更多是作為承載的背景,也因此本作戰場上的大眾臉們往往擁有讓人印象深刻的發言,畢竟本作連故事都是不全的。

三代

針對二代劇情所存在的各種問題,三代又進行了修正。因為二代的前期人物在故事裏普遍缺乏存在感,三代把整體故事梳理成了三條線,分別是「戰國三英傑故事」、「關東三國誌」、「關原年輕武者故事」。這是系列發展多年後第一次成功梳理出戰國的故事線,並且可以將絕大多數人囊括進來,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終於不用再當邊緣人了,織田家也增加了平定美濃和對決毛利家的劇情,關原期間的人物和關卡更是大量擴充。

當然漏網之魚還是有的,其中最慘的非長宗我部元親莫屬。這人和三條線都不太能搭上邊,最後他的故事模式裏出現的五場戰役全都是自己在歷史上沒有參加過的。而為了給他湊點劇情,強行成為了煽動明智光秀發動本能寺之變的人,然而幾年後日本學界真的提出了長宗我部家充當明智光秀後台的「本能寺四國說」,只能說光榮不愧是光榮,連拉郎配都這麽強。而另一個比較慘的就是因為家裏一個無雙臉都沒有,只好原地復活來幫子孫打仗的毛利元就。

三代依然采用的是個人傳記模式,而且劇本質素相對於二代有了很大提升。與二代單個劇本需要相互照應才能窺見全貌不同,三代裏每個劇本都是獨立完整的,並且都有各自所對應的主題,其在劇情一開始就會作為疑問被投擲,然後主角透過自己的經歷去尋找答案。因此三代的劇本顯得更加特別,不再有多余的人物存在,這是三代劇情裏最值得稱道的一點。當然其中很多故事比較套路,基本上從一開場就能猜到結局,但故事本身結構是完整的。此外部份人物的劇本依然可以互相照應,例如真田幸村和稻姬,前田慶次和前田利家,女忍和甲斐姬。

三代的劇情和音樂走的都是偏悲情的路線,雖然也有大團圓的結局,但多數人的結局裏都會渲染出一股悲傷的氛圍,很有日本文化裏物哀之美。實際上二代猛將傳裏就開始嘗試將主題音樂融入到劇情演出當中,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而這種手法在三代的劇情CG裏被大量使用。這一代的故事在很多方面都有點向真三國無雙5又尤其是特別版的方向靠攏的意思,包括給每個人的故事安上主題以及較為悲情的故事結局,而且兩者的出品時間也很接近。

三代對於戰國無雙系列的劇情貢獻很大,首次相對完整地展現了戰國時代的歷史,並且讓每個武將也有了比較完整的故事。為了保證劇本質素,本作刪除了宮本武藏和佐佐木小次郎這種邊緣人物,同時有七個武將是原版沒有劇情而等到猛將傳才補上的(其中就包括二代極沒有存在感的濃姬),這種慢工出細活的做法使得這幾個劇情相對比較難寫的人物的故事也沒有淪為雞肋。

三代算是開始有了點大河劇的意思,但還是介於電影和大河劇之間,更多偏向電影。不過戰國無雙3和真三國無雙5都出現了一種傾向,就是為了強行突出主題的存在,將故事的格局濃縮於主角同某個人或事物的關系當中。這種寫法一來顯得比較套路化,二來影響了整個主線的表達範圍。在單個人的故事裏這樣寫問題還不是很大,但如果用來寫全景展現時代的故事,就會產生嚴重的違和感,這發生在了後來的戰國無雙5身上。

四代

個人傳記模式在戰國無雙3和真三國無雙5身上基本達到了極致,之後的作品無論從武將人數還是劇本創作難度來說,都不再適合使用這種模式,於是戰國無雙4也終於首次采用了國傳形式。而這裏有一個問題,三國裏的國指的是魏蜀吳,也可以強行加一個晉或者呂布勢力,但戰國裏的國到底是什麽呢?

實際上戰國和三國最大的不同,在於三國的魅力是秩序的破壞,而戰國的魅力是秩序的建立。三國的故事到了三國鼎立之後就變得不好看了,而戰國的故事則是要等到織田信長武田信玄毛利元就等一幹地方霸主出現後才變得好看起來。因而在三國的故事裏我們能看到顛沛流離的劉備,三代建國的孫權,不停易主的呂布等等,而出名的戰國大名們大多紮根於腳下的土地,顛沛流離的時代早就由他們的祖輩經歷過了。

然而,真正能代表這些大名豐功偉績的區域統一戰爭在系列中是沒有出現過的。原因很簡單——人不夠用。拿北條氏康來說,他人生中最有名的一場戰役是擊敗了山內上杉家和扇谷上杉家糾集的十萬大軍的河越夜戰,該場戰役和桶狹間之戰、嚴島合戰一起被稱為戰國三大奇襲戰之一,問題在於,山內上杉家和扇谷上杉家並沒有無雙武將。雖然戰國無雙3把河越夜戰做了出來,但為了湊武將強行把根本沒參與過這場戰鬥的今川義元和武田信玄給拉了過來。至於伊達政宗、島津義弘等人打的區域統一戰爭就更是沒影了。

如果細分到國傳,那麽對於某些大名的經歷就必須進行更加詳細的交代,那麽區域霸主的產生就是不可避免的內容。因而四代的章節標題除開家族名稱之外,基本選擇的都是地區名稱。這一代共有12個章節,分別是上杉之章、四國之章、織田之章、中國之章、九州之章、關東之章、東北之章、近畿之章、武田之章、德川之章、天下統一之章、真田之章。

與真三系列的國傳為獨立表述不同,戰國無雙4的國傳並非獨立故事,而只是發生於一塊區域或者是某個家族的故事。這些故事和其他多數地區或家族的故事都是互不關聯的,但最後被織田之章和天下統一之章串聯到了一起,揭示了在其各自的章節裏所沒有出現的最終結局。

這種編排的一個特點是也許在地方章節裏本身得到的是一個希望滿滿的結局,結果在天下統一之章裏卻直接令其破滅,先為玩家造一個夢再將其戳破,把真相血淋淋地展現出來。比方說近畿之章裏藤堂高虎和大谷吉繼這兩個淺井家舊臣在淺井家滅亡後踏上了尋找各自夢想的道路,而等到天下統一之章裏,這兩個分別找到了理想主君的昔日好友卻面臨著自相殘殺的局面。

玩家這時選擇的並不是這些武將而是其對立方,當他們不再是故事的主角時,才會直面屬於自己的命運。這是一種巧妙卻又殘忍的設計,展現了戰國亂世的無常和不受控制,比起三代裏用音樂和演出進行煽情的做法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而最後出現的真田之章則是在玩家已經知道所有的結局之後,控制真田兄弟生存於亂世之中,看著這對兄弟為了守護家族和展示信念,各自做出不同的選擇。無論是和哥哥信之一樣選擇順從時代,還是和弟弟幸村一樣選擇叛逆時代,都證明了在亂世碾壓過後的世間,並不止有一片狼藉,還有這些人存在過的證明。

從文本量來說四代要遠高於前三代,因而這一代大量使用了站樁對話,雖然劇情CG依然保持了十分優秀的演出水平,但四代的劇情呈現方式極度遭人詬病。

和真三系列從頭到尾勢力不變的國傳不同,戰國無雙4各章節裏的講述勢力經常會發生改變,從更多角度展現事件。而國傳裏經常出現的角色戲份不均,次要角色缺乏存在感的問題本作也有出現,但比三國方面要輕得多,畢竟勢力本身已經足夠多了,均攤下來各勢力的人都沒幾個,一般不會發生搶戲的狀況。但部份劇本要把一堆原本就不搭的角色按照歷史線編排到一個章節,還要灌輸同一個主題,經常就會影響到劇情的質素,比較典型的就是四國之章。

為了講好這些故事,本作加人的力度是歷代最大的,而且來源非常雜。這雖然對四代的劇情講述方式來說是必要的,但也很大程度上給系列後續作品的各方面設計帶來了難題,也是導致五代直接重新開機的重要原因。同時,從一到三代各種劇情橋段和人物關系都在不斷發生變化,而四代則大量重復利用了前幾代的劇情設計,說是集大成也行,但也明顯反映出該系列有竭澤而漁的跡象。部份內容為了進行突破,搞出了一些讓人匪夷所思的設計,尤其是織田信長和明智光秀二人的互動,信長的動機只要是個地球人都無法理解,光秀也像是腦子一熱就反了。

此外,雖然本作試圖超越三代,構建出更加完整細致的戰國史,但很遺憾,無雙系列的戰鬥還是需要搭建於眾多的無雙武將之上。這導致本作在地方章節裏出現的大量歷史上的著名關卡最後都要搬來一堆八竿子打不著的武將搶戲,和二代剛好反過來。雖然兩相對比我更喜歡四代的做法,然而這明顯無法達到愛好者們對真正還原戰國史所提出的要求,或許戰國故事原本就不太適合做成無雙。

總的來說四代的劇情表現要勝過前三作,這不止是因為本作終於成功地將戰國故事融為一體,同時在故事設計、人物刻畫、內容表達上也要明顯勝出。各種缺點都在接受範圍內,唯一比較難接受的就是武將們莫名殺馬特的造型。比起大河劇,本作更像是出了好幾部大河劇的總集篇,還是同一群人演的。

至於真田丸和戰國無雙5的劇情就不特別說了,直接照搬以前寫的文章,應該說這兩部的形式和大河劇是比較接近的。

因為無雙系列越來越重視劇情表現,加上和大河劇的合作加深,在劇情表達上確實在向大河劇靠攏。不過從四代起該系列已經遇到了自己的瓶頸,真田丸取得一定程度的好評之後,模仿其形式所制作的五代又再次遭到差評。至於戰國無雙系列未來的劇情表現會是何種形式,恐怕制作人員自己也很困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