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健康

機械設計4年想轉醫療器械,麻煩各位朋友給一些建議 ?

2020-06-17健康

我本人在醫療器械分類下屬的 體外診斷器材(IVD)領域工作了6年+

題主提問已經四年過去了,此回答對他應該已經無甚鳥用,簡單分享幾點給路過看客和有同樣問題的朋友:

  1. 由於醫療器械法規的要求,做醫療器械會需要寫一些文書,詳細內容參見詞條DHF,文書難度不大,主要是為了「規範化和完整性」,入行朋友不需要把這個視為門檻,了解即可;
  2. 工藝特點上,我參與開發的IVD器材的年裝機量在500~1000台左右,主要用於醫院急診、檢驗科和體檢機構、第三方醫學檢驗中心,從量級可知,其零件均屬於小批次,所以對工藝性要求相對低(在消費電子行業設計機加件特征若必須上放電加工,領導的眉毛就快要豎起來了,但是在IVD器材上,領導眉毛的角度會低一些),經濟性要求相對低,物料單價接受度高(這個很好理解,單價裏面攤了太多調機費、夾治具費和物流費用,經濟性設計在這裏排名在質素、效率之後),加工精度一般要求高(由於IVD強調效能的一致性,而檢驗方法學中大多耦合醫學、光學、生物工程等學科,為了減少變量,保證穩定性,通常會傾向於吃滿供應商加工能力給公差,例如公差的給定方面,經典的孔距公差,大多數場景設計上可能做±0.1管控,但在若已知供應商使用的機床能力在±0.01,IVD通常會給到±0.02,此條不排除各公司風格差異);
  3. 設計物件上,IVD領域的結構工程師所需技能其實與非標行業有幾分相似,目前主流的檢驗器材都是全自動,即除了載入/取出樣本和耗材,全程無手工操作,其中的運動結構設計、關鍵件類別都和非標很像(直線導軌、同步帶、絲桿等),不過由於周轉的樣本/試劑都是很小的體積和量,工作地點也不是車間倉庫這種大場地,所以整體的整合度更高,各種執行機構的尺寸更小;
  4. 設計思路上,IVD器材的核心需求非常清晰,因為方法學成熟,手工檢驗的套用歷史很長,所需做的總結一句話就是:將檢驗過程向自動化轉換,並保持過程可靠高效,結果定量精度高、重復性高;
  5. 開發節奏上,不同於非標的高效,IVD領域專案開發基本還是以年為單位,一個系列的首台產品往往要三五年的開發周期,對應的產品的汰換周期也更久,主流的進口器材一個型號可以賣二三十年;
  6. 行業前景上,網上類似的分析較多,簡單來說答主提問的疫情期間是IVD最瘋狂生長的階段,而疫情過去後加之醫療集采的影響,整體行業處於回落修復的狀態,集采方面很多人有不同角度的看法,此處不做展開,感興趣可以另尋專題。

列舉點僅為醫療器械大分類下屬一個子領域,實際目前醫療器械主力(CMEF主場館)仍是影像器材(核磁,CT,超聲),另外還有監護、骨科、外科、醫用耗材、病床、氧艙、各個科室甚至太平間幾乎都有獨特的衍生產品,其中的差異必然是很大的,有轉行意向不妨先詳細釘選一下細分領域,再做斟酌,也可以參加一下CMEF展會(上海展剛剛結束),現場感受一下,是同時了解產品和公司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