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色戒】中王佳芝為什麽不逃走?

2022-07-26影視

雖然不太想這麽說,但是……反對目前所有的答案。(⌒▽⌒)

盡管就結果而言王佳芝的確逃不掉,不過更重要的是 她根本沒想到老易會殺死她 ——這個問題是以王佳芝的視角揣測其心理動機的主觀題,不是各方勢力的戰略分析。

小說裏寫得很清楚,老易逃走後,佳芝先松了一口氣(她以為已經來不及了),接著冷靜下來向珠寶商解釋, 等對方確認好鉆戒沒調包 ,才出門攔黃包車:

她定了定神。沒聽見槍聲。
一松了口氣,她渾身疲軟像生了場大病一樣,支撐著拿起大衣手提袋站起來,點點頭笑道:「明天。」又低聲喃喃說道:「他忘了有點事,趕時間,先走了。」
店主倒已經扣上獨目顯微鏡,旋準了度數,看過這只戒指沒掉包,方才微笑起身相送。

走出大門,佳芝確實有幾分鐘的張皇——究其緣由,與其說是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倒不如說是極度緊張之後腦子一片混沌,不知道下一步如何是好。她不太想得到老易的人會追殺她,反而很提防鄺裕民等同黨:

執行的人與接應的一定都跑了,見他這樣一個人倉皇跑出來上車逃走,當然知道事情敗露了。她仍舊惴惴,萬一有後門把風的不接頭,還在這附近。

即便如此,她仍舊沒有亂了方寸,立馬擬出了應對措施——去愚園路的親戚家避避風聲;況且,就算迎頭撞見鄺裕民等人,自己大約也能撒個謊敷衍過去——他們總不至於不由分說把她執行了吧。

幸虧這次在上海跟他們這夥人見面次數少,沒跟他們提起有個親戚住在愚園路。可以去住幾天,看看風色再說。 其實撞見了又怎樣?疑心她就不會走上前來質問她。就是疑心,也不會不問青紅皂白就把她執行了。

起碼在王佳芝眼裏——(一)珠寶店裏應該沒有其他同夥,那兩個印度商人不構成威脅;(二)自己的演技既然能騙過老奸巨猾的易先生,應付鄺裕民等人問題不大。

可惜她判斷失誤——要處理她的不是同黨,而是死裏逃生的老易。

小說中這一段的處理非常有意思。佳芝的視角定格於封鎖那一刻,後面關於審訊、赴刑場、處決等情節,僅靠老易的心理活動幾筆帶過:

他一脫險馬上一個電話打去,把那一帶都封鎖起來,一網打盡, 不到晚上十點鐘統統槍斃了 。 如果說他殺之滅口,他也理直氣壯: 不過是些學生 ,不像特務還可以留著慢慢地逼供,榨取情報。

止庵先生說,「統統」這個詞十分驚艷——故事的主角、一個活生生的人就這樣輕如鴻毛地消無了;他願意送她價值十一根金條的鴿子蛋,也能夠毫不遲疑地殺掉她,甚至對她的「犧牲」洋洋自得——何其諷刺!

但是,將王佳芝理解成「因為愛情變得卑微、甘願犧牲自己的傻女孩」,是不對的—— 王佳芝的錯誤,在於高估自己而非輕視自己。

佳芝是學校話劇社的當家花旦,從十二三歲起就擁有眾多愛慕者—— 這樣的女孩子,對自己的漂亮和才華是有優越感的。 不好說她自負,畢竟她的表演技巧、臨場反應和抗壓能力真的比同齡人強太多(這一方面小說和電影均有充分的呈現),處於學校的小圈子裏,自我膨脹一點不奇怪。

鄺裕民第一次提出暗殺計劃的時候,同學們捧佳芝出馬,她便當仁不讓地接受了。比起私人感情和家國情懷,更真實的理由是 她渴望更大的舞台 ,想做一件看上去很厲害的事情。

然而,把生死一線的暗殺工作當作plus版的扮演遊戲,她那種羊毛玩票的態度埋下了悲劇的根。

兩年後,佳芝第二次加入鄺裕民的組織,是因為在貞操的問題上鉆牛角尖。有些人或許又要大發議論「反映了封建禮教對女性的迫害」——不是這樣的。

從佳芝那句「不打死也成了殘廢,還不如死了」的感想,引誘老易時情色感十足的肢體語言,以及在腦海中準備多種預備方案的習慣,看得出她的完美主義傾向。 她執著於對自我的掌控 ——從身體狀態到行為表現均不能有差錯。

既然如此,我們不難理解佳芝重視貞操的緣由——她不是因為察覺到同伴的異樣、所以懊悔自己犧牲童貞,而是因為接受不了「不幹凈」的自己、所以覺得同伴對她另眼相看。但最讓她無法容忍的,還是「自己選擇犧牲的童貞沒有換來等價的回報」。

這件事被佳芝封入心底,隔了兩年依然沒有釋懷。鄺裕民聯系她的時候,那份強烈的不甘和屈辱便再度湧上心頭,逼促她「義不容辭」地接受新的任務。

佳芝的優越感是自信與自愛的體現。可惜在特殊的環境下,這樣的性格沒能成就她,反倒摧毀了她的一切。

佳芝被槍決了。老易復盤著整件事情,想象著王佳芝臨死之時的心情:

她臨終一定恨他。 不過「無毒不丈夫」。不是這樣的男子漢,她也不會愛他。

第一句話是實情——她最終是恨他的。

在此之前,類似的場景還出現過一回:

有一陣子她以為她可能會喜歡鄺裕民, 結果後來恨他 ,恨他跟那些別人一樣。

佳芝一生經歷了兩次背叛。

第一次,佳芝不僅以為鄺裕民愛她,還以為自己愛國,因而加入了他組織的暗殺小組——然而他卻跟其他同伴一樣,任由梁閏生奪去她的童貞,又疏遠了她。

第二次,佳芝以為老易愛她,因而不忍心看著他死,低低一聲「快走」放過了他——然而他卻恩將仇報,立馬派人封鎖現場,當夜將她和其他同伴統統處決了。

她恨那些背叛她感情的人——不過,歸根結底她恨的是自己:

大家都知道她是懊悔了,也都躲著她,在一起商量的時候都不正眼看她。
「我傻。反正就是我傻,」她對自己說。

其實,不管是之前那個覺悟為國家犧牲生命的人,還是之後那個願意因感情放棄立場的人,都不是真正的王佳芝——雖然在選擇的一瞬間,連她自己都這樣相信著——但是回過頭來想想, 那全是沖動之下做出的、一定會懊悔的決定

真實的王佳芝,是那個演戲散場了還松弛不下來、拉著同學夜遊車河的人;是那個看見電影裏殘酷的畫面、難過地背過身去的人;是那個面對人家一只只鉆戒、為手上廉價的翡翠難堪不已的人;是那個努力抵禦著男孩子的求愛、又暗自高興的人。

這樣一個單純、善良、虛榮、自愛的人,跟許多普通女孩子差不多——有優點與缺點,成不了仁人君子或大兇大惡——她本該埋沒在蕓蕓眾生之中、平平穩穩度過自己的人生,而不適合做高危高壓的間諜工作—— 可她卻受時代的浪潮影響,做了不像是她會做的事 ,終於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令張愛玲嘲諷而又憐惜的,往往是這樣的小人物吧。

PS:

以上分析的主要依據是小說而非電影。倒不完全出於我是原著黨,也是因為對電影的某些情節表示困惑。

例如,王佳芝離開珠寶店的時候戴著鴿子蛋,而且叫黃包車夫去福開森路(老易給她的公寓)——她不至於如此愚蠢吧?(⊙_⊙)她應該清楚,身份暴露徹底摧毀了兩人的關系,難道還能期待些什麽?以及,戴著戒指很奇怪不是嗎?得虧張愛玲跟宋淇慎重討論過,戒指一定不能帶走,否則像是買放。(我知道2009年張宋書信集尚未出版,但本著對原著的尊重,我認為李安應該去找宋以朗借閱。或者他是想藉由佳芝戴著戒指、體現她對易先生感情的回應——依舊違和。)

我知道李安先生想把王佳芝塑造成一個孤苦伶仃的可憐女孩,沒什麽主見又害怕被拋棄,所以才會反復被人利用,直至走上死路——但是過度強調「缺愛」這一個側面,反而會失去角色的多面性和縱深感。(事實上王佳芝的角色形象跟缺愛真沾不上邊。╮(╯▽╰)╭)

因此,盡管電影原創了很多個性鮮明的配角、精彩紛呈的沖突、匠心獨運的細節——但是以我看來,主角的塑造和部份情節的改編是不盡人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