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修改---
有朋友提出回答和问题没关系,是酱紫,邀请我回答的这位应该是读过我写的一系列八零后游戏人访谈,所以我看到这个题目里「相关文章」,就直接带入自己写的东西了,就直接从那组访谈入手的讲了自己的理解;确实是我偏颇了,不好意思。
关于这个问题的直接答案,我的回答是:不会,游戏公司的人事斗争不会比其他互联网公司更加激烈。或者说,游戏公司是在跟其他行业领域学习着如何来斗,学乎中得乎下。
但是,游戏公司的斗争经常跟「创造」相关,所以听起来总有点惨烈,而且有些时候这种斗争的结果会非常的具象。这个具体不谈了,总之你在一个互联网公司里挤兑走一个人,可能不会有特别明显的表面影响,可游戏公司里这件事儿就直接体现在你的产品上,你的美工上,人人都能看见。
另外,我个人没有在「其他」互联网公司呆过,只是听过传闻。相对于游戏业的传闻,我觉得那些传闻更加惊险刺激高技术含量,如此而已。
最后,我本人供职的是一家节奏很慢的学术机构,但因为背景问题,同事们坚定地勾心斗角着,缓慢而有力地互相排挤着,我觉得其强度和烈度,又比传闻中的互联网公司更厉害。
所以,大概是一层层学下来的吧。
以下是原始回答:
-------------------
这种时候是不是要说谢邀啊!好兴奋啊!!
总之,这个问题得从几个角度来讲。
首先是公司老板的角度,现在国内游戏行业许多老板和投资人都【根本】不懂游戏,甚至本人不玩游戏,不止一位大老板曾经在主流媒体的采访中提到过自己不玩游戏,并且把这个当做一种「理所应当」的事儿。这种现象大概也是前几年经济发展趋势的结果,我对金融一窍不通啦,但是前几年我遇到过几次房地产的投资人想找游戏项目,都是一个字儿不懂,都觉得这事儿能赚大钱。
其次是游戏本身。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游戏能不能赚钱是类似于玄学的问题,我的那组专题最后一则采访了一位老板,他也说道「没人知道市场明天喜欢什么」。所以游戏项目会越来越倾向于先把眼前这一波赚完再说,等眼前的卡牌/COC/塔防风潮过去了,之后该做什么,谁都不知道。现在手机游戏崛起,需要很大客户端、很长时间开发的大型游戏也正在逐渐萎缩,尤其是单机。而其实正是这些大型游戏,它们能够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历久弥新,不需要跟着风潮一路追。但国内大部分中小型公司绝对不敢碰大型游戏,全副身家砸进去也未必能听个响;老板们越来越倾向于短平快的项目,这也怪不得他们。
再者是从业人员。游戏行业的从业人员特别自给自足,相对来说也比较封闭。一个人可以周遭朋友圈8成都是游戏同行,满足了从女朋友到丈母娘(咦)的各种需求,不需要走出去。保持着上进心的、继续想要学些东西的,在这个圈子里算是比较稀有的动物;而我做的那组采访从初衷来讲就是要鼓励这一批人。人都是习惯动物,当一个圈子暖暖和和(项目半死不活但老板又不舍得停)、其乐融融(上班看漫画下班跟同事打LOL)、有滋有味(各种八卦满天飞还有前台客服妹子可以挤挤眼),人们就不想动了。而你看到的采访中的那些人,他们都不满足于这个现实,所有都多少有些不开心;这种不开心不能说完全是老板的问题……他们自己要的太多,这也是问题的核心。
总之,综上。老板不懂行,所以他就不信任底下的人,「你们都是托儿,想骗我花钱」;底下的人为了获取信任,就要做态度给老板看,「您看张三骗您钱,我帮您打他」;而再下层的人就想着在浑浊的水里过舒服日子,把项目凑合好得了,「嘻嘻嘻制作人和投资人又打起来了快发微博」;其结果就是……敬业上进确实不大讨好。你看,敬业上进的人一定会发现老板的许多主意不靠谱,因为他不懂游戏啊,而他又学不会爱你就放手啊;敬业上进的人也一定会发现同事不靠谱,我有个朋友酷爱雷蒙德钱德勒,虽说也算不上非常高雅的品味吧,但她的同事有天拿了个3P极肉的BL文,说,昨天我翻了翻你的书,没我看的好啊,你看这个吧我下的盗版不用花钱;敬业上进的人还一定会痛苦的发现项目距离梦想越来越远,当然会有人抱着赚大钱的心态入行,但即使是他们,通常也……挺痛苦的;就更别提企图做点艺术品的那些人了,比如采访中的沙罗姐姐。
但是!但是!但是!
这行有很多有趣的人,我在游戏行业碰到的有趣之人大概是其他行业的总和。它年轻、生活、流转飞快,陈旧的思绪没时间腐烂,就被新鲜事儿给盖过了。而它的迷人之处也在于它包容着太多种类的人与事,所以我说的这些只是昏暗的一面,还有许多棱镜般折射着快活光彩的面,咱们得自己慢慢发掘。就算是采访中被整的惨兮兮的那位音效,他也反复强调「游戏行业不错」。我想,利弊得失人人都会权衡,他们自有他们的理由吧。
总之,我期待着好老板,好项目,好员工能聚在一起,这事儿比他妈许仙碰上白娘子还浪漫一万倍,光是想,就足够我抱着猫滚来滚去,浑身酥软。
让它早点发生吧。
(我刚刚是不是说了他妈?)
(大概是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