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大明王朝1566】里有哪些细思恐极却又颇有受益的细节?

2016-11-10影视

楼上的同学太单纯啊,这不是个粮食够不够的问题。改稻为桑其实是赤裸裸的官商联合压榨小户人家的古代社会缩影。

研究这个所谓经济学问题首先要了解以下常识,秧苗成熟产的稻首先可以自吃,假如有余可以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桑苗种下后产的蚕丝只能拿到市场上出售,或者向大织户人家直接换粮食来吃。否则这一年就无粮可吃。这就给浙江当地的大户一个利用市场盘剥小户人家,兼并土地,趁机发大财的绝好机会

假如小户人家真的按朝廷意思,拔了秧苗种桑苗,到了秋季,普通人家就要拿蚕丝来换粮食过冬,好了,大户们就联合起来抬高粮价压低丝价,低到让你们血本无归。如果同意卖,肯定换不到足够的粮食过冬,那么就要把田抵给有钱人家来度过荒年(大户等的就是这个,明年还给你种,但这已经是大户家的地了,收成六成归大户);不卖大户不着急,没有丝,织不出绸,丝绸贸易做不成,国库依然空虚,朝廷是不答应的。而且你是有丝不卖,这就是刁民抵制国策(没人会提商人抬价的事,你懂的),到时候巡抚一纸公文下来,强行征缴,即使没有贪官恶吏,小户人家不抵田也是过不了这一年的,那么套路还是一样的:抵了田,明年还是你种,收成上交大户六成

可以想见等这国策实施完毕,必会产生大批流民(这是明后期的最主要问题),那么胡宗宪担忧的「二十万人,聚在这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方,今年不反,明年不反到了后年必反。」就是大概率事件。

明白了官商是如何联合起来压榨平民破产,使他们变为流民的,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李自成进了北京不恨皇帝,却把官员抓起来挨个拷掠,不是什么农民阶级贪财,局限性。赤裸裸的恨啊,就是这些人逼得他们家破人亡,无衣无食,还要被朝廷官军围剿。他们求的只是一条活路,但财迷心窍的贪官大户连他们这种最低要求都不能达到(这种麻烦事都是朝廷的事),那些人只爱自己的银子。

阶级仇大于民族恨,这是大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满清欺压平民,可明朝官员简直不拿老百姓当人啊。「何不做安安饿殍」(意思是穷鬼就该乖乖饿死,造什么反啊)出自明末阁臣杨嗣昌之口。没有满清,农民军也要杀杀杀,杀尽这些丧尽天良的官老爷们。

大明不是亡于满清而是亡于自身的阶级压迫。教训是明摆着的,但人的贪婪和自私怎么能克服呢?

所以历史总是轮回

~·~~~~~~~~~~~~~~~~~~~~~~~~~~~~~~~~~~~~~~~~~~~~~~~~~~~~~~~~~~~~~~~~~~

最近又看了一遍才真是细思极恐,原来严党的改稻为桑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改稻为桑和抗倭两件大事都挤到了浙江一省,如果破产农户被逼造反和倭寇合成一股,那么浙江官场必然要有无数颗人头落地,胡宗宪反对改稻为桑的目的是稳住浙江保障抗倭大局。抗倭结束以后,号称清流的赵贞吉一样在浙江半价强行收购桑农的生丝。严党、清流根本是一丘之貉,没谁是真正站在平民一边。尼玛,国家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高中政治课本说的一点没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