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大明王朝1566】里有哪些细思恐极却又颇有受益的细节?

2016-11-10影视

谈不上细思极恐,但很有意思。第一集年度财务大撕逼,张居正提出来兵部莫名其妙多出了300万的战船费用。

事件原文如下:

」兵部 去年的开支在腊月二十七 就核实完毕送交了户部。当时我们的开支完全是按年初的预算,并未超支。但 昨天 户部通知我去核实票拟,称兵部超支了三百万。我去看了,这三百万是记在兵部造战船三十艘的账上。而且 明确记载 是造来让戚继光、俞大猷 在东南海面同倭寇作战用 的。实际我兵部从未见到过一艘战船。」

这笔开支有如下几个疑点:

1.时间。从张居正无超支关账到发现多了这三百万,也就 十几天的样子 ,又是在年末,效率不可谓不高。

2.经手人。这笔开支兵部实际当家的 张居正不知情 。在兵部账上开支,又是一笔 计划外的大开支 ,怎么说道理上也不该绕开他;何况张神童的能力我们都知道,决不是轻易能被忽悠的主。

3.目的:记载是给戚继光、俞大猷海上抗倭 备战 用的。同样是 在张居正不知情的情况下 ,10艘给到 工部 运木材,20艘给 市舶司 (杨金水主管)运货物。(by严世蕃&吕芳)

4.供应商:福建和浙江的工场(by 严世蕃)

5.这笔款的财务走向:工场 (工部) 先垫付造船成本造船(正常在此之前应该是兵部先提出委托),兵部向户部请款报销(目前正在进行),户部拨款到兵部,兵部把钱打到工场(工部)账上,清账。

我们都知道大明穷,兵部更是穷得叮当响。如果走正常预算,严谨细致的张神童怎么也得精打细算一番,先是可行性/必要性分析,就算能过,也得先研究一下是不是可以只花150万造船,另外150万给小戚募兵;再研究一下300万是不是可以造40、50甚至60艘同等规模战舰。

可是没有,什么情况下可以不走正常预算流程呢?

紧急,特殊事件——兵临城下,来不及向朝廷通报,先造后报账,走特殊流程;然而说的却是「备战」,备战为什么不走预算流程?

这事儿压根和备战、和兵部就没什么关系。

这300万直接的收益人是工部,兵部至始至终只是一个幌子——既没有提出要造船的动机,也没有实际收到船。

那这笔账是怎么上的兵部开支?谁批的?

答案只能是胡宗宪 ,严嵩的得意门生,挂着 兵部尚书 的虚衔——只有经过他,这笔开支才可以完完全全绕过兵部实际管家张侍郎,在关账后的十几天时间内,神不知鬼不觉地跑上兵部账单;也只有他的参与,嘉靖才可以 完全不追究, 就这么糊弄过去。

问题是,胡宗宪那么正直,为什么要做这么个事?

他没办法呀。加上这300万,工部一共超支1400万(这还是做完各种假账之后,当然这笔钱里不少进了嘉靖的腰包),是大明全年财政收入的1/3,直接导致国家财政赤字。其余的1100万,严世蕃已经想好了托词,这300万,哪里的账目都走不了上。

船或许是真的,只是可能已经在工部、市舶司记过账了,再在兵部记一遍补其他地方的漏洞而已,而这些船原本就是工部/市舶司造了运木材、运货物的(并贪掉一大块造船费),根本就不是什么正经战船。

年关难过,年关年年过;快过年了,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恩师的宝贝儿子过不了今年这个关,何况那笔钱里还有身边那个杨金水的 份;可以想象当时杨金水是怎样地贴身周旋,严家是怎样地写信求援。

于是胡宗宪就签了,也许还谈了条件;完全没想到过几天朝廷一开会,他亲爱的恩师第一个想到扒钱的地还是他浙江……

胡宗宪:宝宝心里苦,宝宝不说。

(张神童:宝宝心里才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