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为什么【三国演义】中说张角是一个不第秀才?

2021-07-18影视

这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的年代,距离那段历史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

在这一千年里,中国社会虽然仍属于封建社会,但是在很多细节上都已经发生变化。

所以对于罗贯中而言,很多事情与三国对不上很正常,其中问题也不止不第秀才这一点。

比如说我小学读三国的时候一直分不清汉代有多少个州,不知道三国演义这个位面里汉朝有多少州,因为我首先知道中原有九州,然后再看三国演义,就产生了迷惑的地方。

比如说刘备鞭打督邮之后投代州去了,这个代州是哪里?好像没听说是九州之一。

再比如说碧眼儿坐领江东,座下有六郡八十一州,其实我知道他应该是八十一县的意思,但当时我不清楚的地方在于,州是比郡大的行政单位,怎么会突然又归在郡一级下方了。

直到我高中开始参与网文写作,开始搜集素材的时候,才逐渐明白过来。

汉代有十三州,各领数郡,但是随着中央集权的发展,不断的分设新州,使得州的地位不断下降,到隋唐时期,从原本的第一级行政单位降低为第二级行政单位。

再到罗贯中生活的元明时期,州的地位进一步下降,成为第三级行政单位,地位相当于但略高于县。

基于这种情况,罗贯中才会在书中说,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因为在他看来,州和县就是对等的行政单位。

而秀才一词属于古今异义,我们现在的秀才指的是科举考试中通过县、府、院三级考试,进入县学、府学的生员。

但在汉朝仍有秀才一词,也是这个词的出处,即优秀人才,基于察举制选拔举荐为官的人才,后避刘秀讳,改为茂才。

所以罗贯中使用秀才这个词完全合理,毕竟当时的读者也不能找出东汉末年冀州地区历年秀才名讳这样的实锤来反驳。

但是这个词仍然有问题,问题在于不第两个字。

不第的意思是科举落第,那么不第秀才中的秀才就应该指的是科举考试中的秀才一词。

而在罗贯中那个年代,给一个造反文人最有可能安排的背景就是科举不第。

假如非要说是察举制下的秀才,反而读者们会疑惑是不是罗贯中写错了。

其实与罗贯中相比,现在的创作者是幸运的,考古工作者和历史工作者为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让我们比起历史上任何一刻都离过去更近,互联网的发展也让我们更便利的获取到各类资料。

与其纠结于一两个时代局限导致的无伤大雅的问题,不如自己亲自动笔,感受创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