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就开始写这个答案,因为懒一直拖拖拖到今天...因为内容太多我后面还会慢慢增加细节和例子,这是个粗糙版本先凑合看吧。
我直接说实践层面的技巧好了。
以及这些技巧只局部适用于:
1,英国硕士
2,文科,具体来说就是传媒
3,不是那些大牛学校,只是常见的二梯队英国大学
4,不是学神、 不在乎过程、只想尽量得高分 的同学们
1. 论文选题
选题是个非常关键的东西,因为它基本决定了你论文能不能写好不好写以及怎么写。
本着尽量高分的目的我提4个建议:
1,在保证你找得到足够reference的基础上,领域越简单越好,重点越细越好,一定要那种能找到大量近似研究但有恰好少了一些细分的主题。
2,参考同院往届优秀论文。
3,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和中国沾边。
4,多用学术搜索。
要想高分拿得稳,选题是需要投机取巧一点的。投机取巧的意思就是你的论文题目一定要 「理论贼简单,套用贼方便,gap贼好找」且让导师产生一种「道理我都懂,原来这也行」的感觉。
1.1 关于Gap
先说一下gap的事儿。一篇论文是否可以引发这一领域的学术工作者们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那个gap是不是稳准狠。能判论文的老外就像中国地区的雅思考官,对学生能搬过来的理论早就熟透了,他们最关心的是你怎么从这些理论研究里抠出了一个有关但是没有多少人研究过的方向。
这就是说,在文献综述的部分搞得多复杂,在判分老油条们跟前也都只是班门弄斧,倒不如给自己行方便,去找常见领域里不太常见的延伸话题。——而这个不太常见,其实主要指的就是某套理论不曾大面积涉及到过的研究范围。
找gap的思路大白话就是这样:
A领域一千个人研究,ok看哪个分支我可以
→A-a分支一百个人研究,ok看哪个分分支我可以
→A-a-b分分支五十个人研究,ok看他们都研究了哪些具体范围
→A-a-b分分支有二十个人都研究美国,二十个人研究英国,十个人研究中国,ok看中国都被研究了什么
→研究A-a-b以中国为研究背景的论文里,八个研究中国男人,两个研究中国女人,但都没区分年龄段
→那我就来研究A-a-b在中国20-30岁年龄段的女人中间的情况
你不用像上述说的抠那么细,但大概意思是这样, 在任何一层你只要觉得现有paper数量不足了,就可以在这里开始进行自己的研究。
1.2 确定方便发掘gap的主题
关于确认A是什么,A-a是什么的过程,特别说一句:个人兴趣有一定的重要性,你怎么着也得研究一个自己能坚持下去的方向, 但千万别把个人兴趣放到第一位,一定要把可操作性放前面。
我最早写proposal的时候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写的,主题是「搬运新闻」,也就是编译成中文在国内发表的外媒新闻。一开始觉得这题材真他nia精致,兴致勃勃光选哪个词来表达「搬运」的概念就花了很多精力。结果在整理reference的时候卡住了——尼玛根本找不到能借鉴的paper,这个题材太冷门了,老外很少研究啊!!!费劲吧啦找了一堆纯理论(其中很大一部分交叉到翻译学去了),看着那些艰涩的英语,我感觉自己多年不犯的肠痉挛都要发作了——导师都是按照proposal分配的,没有合理的理由是不好半路改题目的。
后来是和导师哭诉了一番自己有突发家事不得不处理,分散了很多精力,这个题目实在门槛太高了自己怕是不能按时弄完,但本人又一心向学不愿意暂停学业所以求给个机会换成个周边题目云云,导师给整得挺感动,果断表示同意。
攥着第二次定题目的机会我不敢放飞自我了,先捋了一遍学院提供的往届优秀论文模板,专门挑中国学生写的看,然后我发现了一个规律:我们学校 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分数是成反比的。越是通俗易懂常见的研究领域,分数越高。
比如说我们学院里最高的一个往届论文是82分,研究的就是中国社交媒体作为新闻源的使用情况,具体说就是微博和微信。论文反馈评价极高,差不多感觉是导师在吹彩虹屁一样。整个看了一遍内容后我发现这论文的最大亮点其实就是 「虽然你们老外研究了辣么多推特、FB当新闻源的事情,但是你们没多少人正经研究过中国有木有,看老子给你们整一个!」
这种选题的好处是什么呢,首先,reference满天飞,你要乐意的话引用100个reference都可以,这基本盘就有了。然后呢,中西方虽然媒体环境不完全一样,但是媒体理论本身却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相通的,也就是说他们琢磨推特的那些理论其实放到微博上也能一定程度上自圆其说。此外最重要的是,老外虽然把自己外网的社交平台研究透了,但真正跨网来研究中国的paper要有限得多。
——这不就是绝妙的切入点吗?老外对中国缺乏了解的程度留学生都有体会不用我多说,他们对中国很多东西是无知的,而这个研究点恰恰是中国留学生最666的。
我呢为了求稳(半路改题时间很紧了),干脆就根据这篇82分的论文来了个「借鉴」,这大神研究中国的新闻源,我也刚好对这个题材很关注,社交媒体人家研究过了,我就换一个好了,看了看涉及到新闻源的一些基础教科书的章节后我就挑了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分支「匿名新闻源」,搜了一波谷歌学术、Academia之类的网站,发现确实研究中国匿名新闻源的极少,但研究西方匿名新闻源的还算比较多,果断拍板:就这个了!
也就是说到最后我的论文亮点就是: 「虽然你们老外研究了辣么多匿名新闻源的事情,但是你们没多少人正经研究过中国有木有,看老子给你们整一个!」
同理还可以是,老外研究绝望主妇里的女性形象,你就研究甄嬛传里的女性形象(我要是社会学的还真挺想研究这种东西的);老外研究YouTuber的广告营销,你就研究李嘉琪的抖音营销;老外研究特朗普的推特粉丝数据,你就研究美国大使馆微博下评论的倾向......倒也不是非研究中国不可, 只要能把老外已经研究过的模式和角度套用到你熟悉但是他们不熟悉的领域就ok。
哦对了,确定具体主题的时候不要太想当然了,一定要记得多搜索学校的图书馆、谷歌学术以及其他的学术论文网站, 把你要研究的关键词放进去搜,先搜一遍大范围的,再搜一遍有限定的,看看二者paper的数量对比再决定,免得出现你以为的gap其实都让人研究烂了的情况。 比如先搜Anonymous source,嗯,200篇paper,大概扫了一眼基本都是研究其他国家的,再搜 China + anonymous source,嗯,10篇。这种数量差异就相当完美,引用内容丰富,但限定后的主题基本没有,这么一来咱们就有足够的空间来发挥自己对限定范围的熟悉度了。
1.3 确定研究范围
定了大方向后,接下来就必须要细化研究范围。 宽泛的研究方向会给你后面research的部分增加极大的难度, 所以一定要选好定量。 媒体领域的dissertation本身很好锚定目标,维度无非就那几个:媒体类型(纸媒网媒电视广播)、媒体平台(微博微信推特fb陌陌人人网YouTube抖音等等等)、媒体内容(电影电视剧小说等等等)、性别、年龄段、社会身份(白领学生家妇xx行业从业者LGBT群体等等等)之类的。这其实是个定形容词的过程,也就是「我要研究xx的、xx的、xx的某个事或某个人群」。你可以选一个维度,也可以选择很多个, 具体要看你的gap需要多少形容词才能显示出独特性来。
确认维度的时候先想好你后面能不能真的找到对应且足够多的数据,别给自己瞎找事儿。比如你定个「20-30岁女性留学生」,那你身边的中国留学生同学就可以给你当研究对象,很方便。但你要是定个「生活在四线城市的中年女同性恋」,不是不能定,可如果你都不知道去哪里找到她们的话,就得掂量掂量了。这时候个人兴趣就很重要了,如果你是刷剧狂魔,那就找个方便借助电视剧来研究的主题和维度,最好那种一说你就能想到一大串素材的,选材靠谱的话写论文都会变成快乐源泉。
这个研究范围同时会关联到你后面用的研究方法,跟人有关的多半是调查问卷和采访,跟事物有关的多半是文本分析,其他的研究方法根据自己喜好决定就好,找你最熟悉的那种。如果不知道哪种方法比较合适,那就参考和你研究近似的已发表paper(也就是离你的gap最近的那一层的paper),看他们用了什么你就尽量照着用,一个研究方法凑不够数那就用两个。
最后你的论文题目可能就是「视频媒体如何影响中国在英留学生申请院校:以抖音为例」、「从黑豹到上气:好莱坞电影里的种族刻板偏见」或者「‘大女主’?中国古典宫廷剧中反映的现代女性主义要素」之类的。——这都我瞎编的啊,这种题目就是涵盖了通用普遍的理论(社交媒体与广告影响、刻板偏见与电影、女性主义与电视剧),同时限定了研究对象的范围(在英留学生与抖音、漫威的有色人种主角、中国宫斗剧),范围只要够个性的话,gap就肯定足够吸引导师眼球啦。
2. 简介与文献综述
这俩我都放在一起说了,一般简介10%-20%,文献综述的话40%左右。这两个部分的目的简单说就是「告诉读者你到底为什么决定研究这个题目」。
2.1 简介
其中简介的成分大概就是「研究背景+研究目标+论文结构」,一样一个小章节就行。
研究背景近似于后面文献综述的缩小版,大体内容包含「xx问题从什么时候开始被关注,尽管学术界对其有着怎么样的探讨争议和发展,但xx领域这个问题还研究的不透彻,因此本论文就要在这个方面进行拓展和探索」云云。
研究目标么就是为了研究你的这个题目你设立了哪些需要得到答案的Research question,一般3~4个足矣了。我建议想保分的同学问题风格尽量采用「To what extent」开头,大量提出可以用统计数字回答的问题,最后你得出的结论最好可以总结为「绝大部分的xx」「一半的xx」「只有少数的xx」「主要倾向于xx」「几乎都是xx」这种东西。
论文结构也很简单,直接说一下你每个大章节是干嘛用的就行。我论文里这部分写得非常直白,「第一章节主要用来介绍xxxx。第二章节对xxx领域的早期文献和相关研究做了梳理和回顾,具体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xxx,第二是xxx。第三章节阐释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具体的设计方式。第四章节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和分析了得到的数据。第五章节更进一步讨论和比较了研究结果与早期研究的异同并给出了一些可能的解释。第六章节对整篇论文做出了总结并反省了不足之处。」
如果想写出点儿花活儿来就每一段换换不同的英语表述,尤其是动词,introduce、demonstrate、illustrate、elaborate、review、analysis、summarize、discuss、conclude,一样一个换着说,配合主动句被动句变化什么的,就看着不会那么干巴巴的了。
整个简介章节可以先放着不写,正文写完再补全比较好。
2.2 文献综述 + 过渡节
文献综述和Essay有一点点相似性,就是把和你研究有关的早期研究整理一遍,然后证明「你看见没有他们只研究到xxx,没有研究更深一步的yyy/在yyy语境下的情况,所以我下面就要搞这个事儿」。我之前有回答过怎么写essay,可以看一下这个:
但要注意的是, dissertation和essay的表述目的绝对不同。 如果说essay性质像是一种议论文的话,那么dissertation就更像是你的复习笔记,而且还是历史课的那种——带有不同朝代变化的时间线。
也就是说写essay的时候你可以暗示或者明示你自己的态度,但dissertation并不太需要你的直接想法,你只需要把你在后面discussion里可能会用到的理论研究结合发展时间线捋一遍就行了。你可能用得到多少大理论,就可以有多少小标题和小小标题。每个理论及其延伸要写多少字取决于你后面实际套用的情况和字数限制。
具体写的时候建议包含:
定义就不用说了,详细阐述就是「to be specific」,扩展这个定义。这里一定要坚持「就把老外当傻子」的原则,千万不要觉得某个定义很好懂就不展开了,在marker眼里,你不展开等于你不懂。写论文一定要学会适当的啰嗦。例子么就是把定义找点类似的案例再比喻一下,这都是为了丰富论文层次加凑字。
相关研究这个,可以结合你实际论文的结构来插入。如果你采用的理论体系比较单一且没有特别突出的时间脉络(就是没什么理论进化过程,一直都是这套东西),你可以考虑在每一节的最后插入一节related studies,然后把前人的研究结论总结一下。反之也可以在涉及该理论时直接穿插实践研究,把研究当做一个例子来进一步解释理论。
我是直接穿插的,比如这样:xxx指的是xxxxx,具体来说就是xxxxxx。在xxx的早期研究中,xxxxxx(描述了一下研究结论),类似的结果在xxx针对xxx的研究中也有所体现。
如果有些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否定这个理论的也可以,后面就变成「然而,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与ta的观点相悖,在xxx的研究中xxxxx」。
在把LR里涉及别人的理论研究说完后,LR这章的最后一个小节可以是一个过渡段,也就是把你前面LR说的这些东西衔接到你的研究设计里。——或者更准确的说就是,LR其实是在论证你选择的gap存在,现在你需要一个小节来作出gap的总结了。
这一段的大意就是「虽然上述众多大佬已经围绕这些理论研究了众多领域,然而遗憾的是xxxx的角度还很少有人涉及。为了更加深入得研究xxx,本研究以xxxx为研究目标进行了xxx的研究。这一研究将用来回答这样的问题:1,2,3,4。」
至此,你的LR就过渡到第三章研究设计了。
3. 研究设计
Method部分包括你的取样方式(Sample),你的研究方法(Method design),具体研究的步骤(Procedure)。每个类别一个小节说明白就完事儿。
和LR(以及后面的Discussion)需要很多引用不一样,Method(以及后面的Findings)不需要太多理论搬运,因为在研究设计上的决策者就是你本人,所以重点是要说清楚你为什么要这么设计,你要达成什么收集效果。说的时候只要语法没错,这个环节不需要一本正经学术腔,可以写得自然一点儿,「首先我怎样怎样,然后我怎样怎样」就可以。
混分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就是文本分析和调查问卷这俩,因为它们都是定量研究,只要你样本总数上来了就没什么大问题(我这里也只讲这两个,因为别的研究方法我也没用来写过论文)。文本分析因为是和text打交道,编码效率高,几十个样本会比较少,为了保险和刷分最好照着几百个来抽样。我当时比较凶猛,直接抽了1300多个样本,但实际编码上也就两三天的工夫就搞完了。调查问卷的话,50人以上很稳,最少不要低于30人。
第一小节是介绍你选择的研究方法,这个部分靠reference就行了,介绍一下方法的定义和常规用法,优点缺点。用了几个方法你就写几个,总体篇幅不用太长。
第二小节是抽样规则,就是要说一下到底符合什么门槛条件才算你的sample,以及你是怎么找sample的。
样本门槛和你的论文题目选择有关系,你设定的是20~22岁女性中国消费者,那sample的条件就是20~22岁的中国女性;像我设定的是不同类型的中国媒体,我设定的门槛是某个中国媒体影响力排名上某3个类型的Top3,然后这9家媒体的2018年全年的所有原创稿件。——这里的门槛要素有三个:影响力Top3,2018年的报道,原创的报道。门槛规则不怕多(多一个条件就少很多工作量),说清楚就行。
抽样的方式呢,如果你的样本是人,就说一下你怎么找到这么些人的,比如你学校的学生群啊,校园里直接随机采访啊,社交媒体上的公开征集啊,都可以。样本是文本的,比如媒体报道,你可以用常规的报道研究随机抽样方式,比如什么结构周模式,也可以像我一样,直接一篇不落全收录,只要保证——或者声称你保证——抽样有随机性,不会出现人为偏差,就行了。
如果你的抽样的确用到了某些很个性的方式,也可以详细介绍一下,比如我就扯了一番怎么通过google的高级搜索功能找到网媒的原创文章啥啥的...当然在介绍具体抽样的过程时,如果你的方法确实是从某些地方看来的,该引用还是要引用的。
第三小节就是具体的编码或者问卷的设计了。整体内容就是「本分析/问卷共分为三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用来xxxx,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设计这个问题的理由是xxxx,第二部分……」
写起来的整体逻辑和介绍抽样差不多,反正就是你怎么想的怎么写,言之有理即可,如果是参考了别人就引用,甚至可以直截了当的说「本研究在这里参考了xxx的研究」都没有任何问题。
这样就算写完Method了。最后如果你愿意,可以加上样本的统计成果——也就是「通过上文所述的研究方式,本研究最终获得了xxxx个有效样本数据。」
如果你用的是调查问卷,这个有效样本数据和你的总问卷数据可以不一样。如果你总数据是80,那你的实际有效数据可以比80低,变成74,因为调查问卷可能出现一些人瞎填的情况,或者比如你只想研究本科生,但是群发的问卷里有一些人其实是研究生,这些数据你可以去掉,然后在这一部分说明你排除一部分样本的理由。这样干其实是为了在凑字儿的同时表现出你特别的认真,增加点儿态度分儿。
——特别是如果你根本没打算做研究,只是在自己瞎编数据的话,我强烈建议你演戏演全套的。
4. 研究结果
这个部分么,理论上分为两个部分就行,第一部分是呈现数据结果,也就是不断在说百分之多少的样本如何如何的过程。我建议按照你的研究问题来分节,四个研究问题那就四个小节。一般来说定量分析的数据结果都需要带图表。
4.1 图表怎么做
需要几个图表一般看你问题怎么设计的。有一些过于简单的数据没必要上图表(比如性别比例这种一句话就说清楚的),同一问题不同选项维度的可以合并(比如不同性别的人对某app的使用程度/不同年龄的人对某app的使用程度)。
做图表最好的工具就是正版office excel自带的那些,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的需求(大多数学校是提供学生免费下载安装正版office的权限的)。
就是这个了,数据我瞎编的,样式、颜色、随便根据你的个人喜好去选择就行(当然选的时候还是别弄得太复杂,免得老外看不懂)。都弄好以后,把生成的这张图表直接复制粘贴到word里就行。
到了word里的图表如果你还想再更改数据或者换个图表样式,就对着图表点击右键→编辑数据→编辑数据/在excel里编辑数据。excel的数据更改后,word的数据就会自动跟着改了。
当然这只是比较简单的数据图,你的数据越复杂,图表也会越鲜艳...比如这样:
对了,建议一定要把「数据标签」打开,把具体数据显示出来。要是某个数据你觉得很重要,还能单独把它加粗标红什么的。
4.2 描述数据
写起来的话,其实就和雅思小作文是一样的,我就不细讲了,可以没事儿看看那些雅思范文儿,我个人比较推荐Simon的...
还有推荐参考天涯这个帖子,我当时基本是照着这个帖子拓的:
要额外注意的一点是,不要纯粹的罗列数据,而是要进行总结和对比。你要突出去描述「同样一项问题,特征A的样本有70%,特征B却只有40%」,两个数据之间要用compare with, while, as well as之类的词组以及各种比较级最高级连接起来,让老外看出所谓的high是谁比谁high,所谓的less是谁比谁less,所谓的most是在哪个范围里的most。——还是那句话,这就是雅思小作文的高分思路。
我随便复制一段自己的当例子:
On the other hand, magazine and online media have similar rates of using anonymous sources providing personal opinions, at 15.8% and 16.7% respectively , whereas newspaper tops the list with 28.3%.除了描述数据,还可以加一些简单的叙述性分析,以便和后面的Discussion能够连接起来,但切记不要展开太多,不然后面没得写了。
都写完了以后,建议增加一个小节「Summary」,把核心的数据结果重述一遍。因为你整个Findings会有很多细碎的数据,但真正到讨论环节还要继续深挖的只有核心的那几个,也就是直接回答了你研究问题的那几个。
如果一个问题是通过好几个数据得到结论的,最好总结到一起,一到两句话内说完。也就是说,如果你有4个细分的研究问题,你的Summary就是4个浓缩段。
5 讨论+结论
这俩也放一起了哈。先说Discussion,这是大论文最重要的部分。
5.1 讨论依然是几个RQ就有几个小节
小节标题嘛一般就是对RQ的回答的缩略版本了,之前不是说建议RQ是「to what extent」吗?用这种问题你就很好写结论了:「大部分xx都xxx」「极少数xx会xxx」就是标题。
具体怎么discuss呢,最基础的就是这三步:
1,针对RQ?,本文的研究结果是________(不要再强调细节数据了,直接范围描述就行)
2,这一结果和早期研究相似/相反。
3,造成这一相似/相反结果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______ , 第二______,第三_______。
基本上针对每一个RQ你都可以这么写,相对而言肯定是你的结论和早期研究差不多的最好讨(jie)论(jian),但是都完全一样的话会很无聊,能憋出点不一样的地方也会有加分效果。好歹是自己一点点收集整理出的结论,还是要多动脑子想想答案比较好。
如果你真的是选择了参考西方早期研究套用到中国背景下呢,就更好写了:结论一样,则说明世界大同,中国的不同情况并没有造成明显的差异;结论不一样,则说明早期研究有局限性,没有考虑其他国家的差异。如果你选择的gap正好就是你擅长的,那这一块不管是正着说反着说都会很好写。
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保持批判性写法,讨论的时候尽量用possible这种带有余地的词汇,不要说得太强硬。如果对一个结论现象的解释存在多方文献冲突的也不要挑,可以都写上,中间衔接「然而根据xxx的观点,这一现象也可能是xxx造成的」之类的就行。
如果你在研究中还发现了一些额外的结论,就是那种早期研究也没涉及到,纯粹是你无意中发现的结论,也可以单独分析两句,这部分可以延伸到结论部分的「未来研究方向」里。
如果你的某些结论能应用到的文献解释你自我感觉不太充分,但又实在编不出新花样了,你也完全可以老老实实写上「然而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本研究无法就此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展开。」——这会显得你特别cautious。
哦对了,LR用了啥主题的文献,Discussion也一定都要用上,这两部分原则上是互相呼应的,别落东西,讨论涉及的理论比LR多一丢丢没关系,别差异太大就行。
5.2 Conclusion
Conclusion嘛就是把你前面所有东西都又超浓缩说了一遍。Introduction是侧重研究背景,最终目的是解释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Conclusion就是侧重你的核心Finding以及重点分析了。
一般Conclusion可以分四部分:纯总结、贡献、自我反省、建议。
纯总结这个一般句式以「通过对xxx个样本进行了xxxx的研究,本研究注意到/发现/显示出了啥啥啥,虽然数据上咋样咋样,但这样这样的特征还是再次验证了/某种程度上否定了某某某早期研究的结论,这很大程度上是啥啥啥啥造成的,除此以外这个那个因素也起到了很大的积极/消极作用」这样的为主,总的来说就是把Discussion再精简一番就对了。
贡献就是夸夸自己的研究有啥积极意义,主要是说自己怎么弥补了那个gap就行了,不用夸太多。
自我反省嘛就是讲讲你的研究还有哪些漏洞,可能有哪些负面因素造成了结论不准确,一二三的列举几个就行了,什么时间不充裕啊,样本不够多样化啊,存在主观偏见啊,统计不够科学合理啊,就大胆进行自我批评就行。
建议呢就是你这个研究是不是还有更多的延展空间,你在gap的基础上填补了一些内容,那以后的研究者也会在你的肩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那他们应该往哪个方向进一步比较好你就来说说个人想法,比如建议以后换个研究方式、增加样本量、换个取样环境、深挖一下主题什么的。
6 其他
这里还有一些建议可供参考。
6.1 关于和导师的沟通
一定要对你的导师的水平有个认知!!!
我的同学们有严格听从导师意见于是得了高分的,也有严格听从老师意见然后挂了的(然后导师就翻脸不认啦)。要不要完全听导师的完全看导师是什么人。
像我自己的导师,我根本没咋和他沟通过,因为他给我提了很多非常二的意见,而且他对我关心的领域没有什么概念,说出过「中国人应该都不知道川普是谁吧」这种言论,我要听他的建议估计就完了。
我一个朋友听了他奇怪导师的研究方法建议后被挂了,因为他导师提议的样本数根本不符合要求,等我朋友去抗议的时候那导师就以家里死人了为由卖惨...
所以导师的意见很重要但是也分人,我建议如果想要差不多的分数还是用最保险最好操作的研究思路,很多时候导师说的「你可以做呀」完全是「有种你就试试」的意思,一定要领会内涵不然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6.2 编数据
我知道很多人会编数据的,如果真到了迫不得已瞎编的时候,就先设定好你打算得到的结论,先想好你想得到和早期研究相似的结论还是相反的结论,确认了哪个更好写再编。
还有编完后最好自我催眠一下,把数据就当作真的来分析。我上面提到的那个被导师坑挂了的,重交论文的时候我帮他一起编的数据,但是写分析的时候我俩一直一惊一乍的「哎呀你看这个数据和以前的一样哎!!说明果然是这样这样的有木有!!」就感觉好像拿到的是真实数据一样...我觉得保持这样的心态还是很有帮助的,更容易发现一些有意思的(虽然是假的)结论。
6.3 标题、摘要、目录、引用列表
论文标题的基础就是「一项关于xxxxxx的xx研究」,比如「一项关于青年女性对后宫剧中的性别符号的看法的调查研究」。如果你想个性一点也可以前面加半句「高级话」:「争夺男人还是权力?一项关于青年女性对后宫剧中的性别符号的看法的调查研究」。
Discussion部分的标题也可以走这种风格,比如「毒死那个皇帝:大多数中国女性对后宫剧中的男性角色持负面态度」。
摘要是个更更更更更浓缩的版本,大意一般就是「因为某些研究背景上的空白本研究以xx方式对xxx进行了研究。基于对xxx个样本的统计分析,本研究发现xxxx。本研究认为这是由于xxx」。这里的重点研究结果和结论就挑你觉得最得意最核心最吸引人的说就行了。
目录用word自带的目录生成工具就行了,简直完美,具体用法以后再补充。
引用列表也一样,用refwork之类一键生成,用200个都不带怕的。不像我某些同学因为嫌手打reference麻烦于是12k的论文就用了50个引用...
6.4 时态
论文里的动词时态是个比较微妙的东西,我个人理解以及某个波兰大牛老师给我解释的是这样的,不一定准确:
1,引用理论时,强调理论本身的动词用三单:claims argues 这种。
2,引用理论时,强调学者行为的动词用过去时:published found 这种。
3,引用理论时,这个理论已经学界共识认为过时的用过去时,至于学界共识怎么判定就看你的文献到底是什么了。——这是基于理论生命来决定的,作者死了但是理论还活着就是三单,作者不管死没死只要理论废了就是过去时。
4,关于你的研究本身看法的是三单:this study believes 这种。
5,关于你的研究涉及行为的是过去时或者过去完成时:this study (has) collected 200 samples 这种。
6,你的研究对象如果是人,他们的看法是现在时:30% participants think that 这种。
7,你的研究对象如果是人,他们的行为是过去时:30% participants chose that 这种。
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行为因为是在你提交论文前就做出的所以一般是过去时,而你们的观点只要在交论文时还没发生变化就说明你们现在依然如此认为。
写这玩意儿真太累了,不写了,想起什么再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