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科学

准大一,想研究分析哲学,有没有必要多选几门数学课?

2024-08-14科学

按优先级排序的话

数理逻辑、模态逻辑、集合论一定要会,这些东西如果完全不懂的话连阅读基本的文献都很困难。

其次是高等数学、概率论(其实我觉得这是每个大学生理应掌握的、最基础的课程,无论文理科)。不过与理工科的学生不同的是,哲学系的学生应该将学习重心放在理解那些最基础的东西(一般在教科书的前几章)而不是那些延伸的定理上,比如你可以不会洛必达泰勒,但你一定要去理解那套ε-δ语言是怎么处理无穷问题的;你可以不懂各种分布(但最好还是要懂),但你一定要理解贝叶斯定理,切忌陷入套公式做题的思维。(有余力的话去学学数分,重点不是掌握解题方法和证明的技巧,而是去体会数学是怎样和逻辑学严密地联系起来的。)

然后是离散数学、线性代数这类,更进阶的有范畴论这种。在学习分析哲学的前期,这些内容几乎用不上(甚至可能永远用不上)。但我个人看来,如果你了解这些东西,你更容易跳脱早期一些哲学家的思维方式,掌握这些新工具有助于让你对一些哲学问题产生更前沿的思考

其实对于很多哲学系或者一些喜欢刨根问底的人而言,大多数课程不应该由你刻意去学,而是你心中的困惑会引导你去了解前人工作。比如你对无穷好奇你便会了解到康托尔定理,了解康托尔定理你便会接触罗素悖论,更进一步地,你就会涉足哥德尔定理、可计算性理论(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可能会阅读罗素的【数理哲学导论】,【哥德尔证明】,以及一些进阶教材);如果你对休谟问题感到困惑,这自然会引导你去了解贝叶斯定理以及现代的因果理论。了解了因果理论,特别是看了pearl的科普书,你就会想知道刘易斯的反事实推理、可能世界究竟是什么,这就引导你去学习模态逻辑的一些基础知识。当然,学习模态逻辑的另一条进路可能是你对必然、偶然、分析、综合、同一性这些概念感到困惑(特别是在你了解了康德以后),这些困惑会引导你去了解克里普克,尝试用模态逻辑来定义这些概念;

另外一个个人建议是,分析哲学可能是涉及学科门类最广的学科之一(特别是当你产生对科学哲学的兴趣后),除了数学和逻辑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可能还需要了解物理学、生物学、神经科学等等,这便要求你在学习各门学科的时候,不需要精通,大学不比高中,你所学的知识是用来解决你所面临的问题,你不必要求自己去完整的课程、解出所有的题目、理解所有的证明,否则那将会浪费你许多时间,因为课堂或教科书上所呈现的绝大多数知识你都是用不上的(包括分析哲学中最常遇见的数理逻辑、集合论、模态逻辑)。广泛涉猎这些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它们有助于帮你理解所阅读的文献以及当你产生困惑的时候你知道可以从哪里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最后我推荐一些书籍和教材吧,算是我个人的经验。

高数我首推【数学桥:对高等数学的一次观赏之旅】,这本书的思路与国内教材非常不同。看了这本书后你自然会对一些数理逻辑的东西感兴趣。

进一步地可以基于这些兴趣去阅读罗素的【数理哲学导论】、【哥德尔证明】(如果刚入门的时候对逻辑学感到不适应那很正常,不必为此感到烦恼,每个人适应的节奏不一样,这玩意只是思维习惯的问题,想降低一些难度可以先阅读一些babylogic教材,比如柯匹那本,不过这种教材内容都挺琐碎,里面大多数内容是在你有了思维习惯后不需要刻意去学便能掌握的,不必通读也不必抠细节。想更快入门的话可以去翻翻【陶哲轩实分析】的附录里关于数理逻辑的那几页)

对逻辑学感兴趣后你可以阅读一些更专业的逻辑教材比如国内徐明老师的【符号逻辑讲义】、文学锋老师的【模态逻辑教程】这种(国外的那些著名教材可能会更好些,但我没看过就不作推荐了)。后者对大多数初学者而言不太友好,但别放在心上,模态逻辑虽然在分析哲学中极为常见,但大多数时候用到的都是较为浅显的一部分。

图灵教育翻译的一些数学教材(概率论、线性代数、陶哲轩实分析这类)都挺适合入门的,相比国内教材教你做题的风格,这些国外的教材更有助于帮你理解那些「数学知识」。

Pearl的【为什么】(因果领域的必读之书),进阶的有Pearl的教材【因果论】

另外,在你对任何问题产生的时候(无论是哲学、数学、逻辑学、物理学还是其他学科的)都可以先去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SEP)查询有没有相关的词条,那些词条可以帮你迅速了解相关领域的介绍以及它在哲学上的相关研究(翻SEP对哲学领域的人来说是个常识但刚入门的人可能不一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