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
丨先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新認識一位茶友,他自稱自己喝巖茶的茶齡已有五年。
從奇蘭、瑞香、黃觀音,喝到肉桂與水仙。
從輕火、中輕火,喝到現在獨愛中足火、足火。
從幾百一斤的,喝到現在大幾千一斤的,偶爾踮踮腳,還會買幾泡萬元級的高貨試試水。
那位茶友結合自己這些年的喝茶經歷,得出總結:
「百元一斤的巖茶品種茶,多數香到膩,斤價千元級的茶才有醇而不薄的感覺。」
茶友的本意,是在感慨自己喝茶,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喝過大幾千的第一、第二梯隊好茶後,再回頭去看,都有些不理解當初的自己為啥捧著香沖水薄的品種茶也能喝得那麽開心……
就事論事,百元級巖茶喝香,千元級的才能喝出醇,這個話題頗為值得探究一二。
【2】
多數時候,巖茶圈內一眾茶客口中提到的品種茶、小品種,名單如下:黃觀音、奇蘭、金牡丹、瑞香、千裏香、金觀音、黃玫瑰、春蘭……
它們當中,絕大多數是建國後才陸續培育出來的高產、高香、易推廣種植的良種。
世人提及上述名單,最大印象只有一個字——香!
話說,這些 黃觀音、奇蘭、瑞香等品種茶,是不是普遍「香到膩」?
剛開始喝它們時,或許能被它們的香氣震撼,狠狠吸引。
隨著後期慢慢接觸,有了更好的口感風味做對比,立馬覺得它們喝著太膩,沒法擁有「百喝不厭」的持久感。
答曰,非也。
真實情況壓根不是那麽一回事。
巖茶圈子內,不論茶齡半年、一年、三年、五年、甚至上十年,抱有這種偏見的人不在少數。
之所以圈內會有一大票人,選擇相信這種說法,本質上還是好茶太少。
尤其,好的品種茶太少。
武夷巖茶,巖巖有茶,非巖不茶,以正巖為上。
然,正巖核心山場地段,寸土寸金。
許多手握正巖山場資源的茶農,自家沒有多余地塊去種這些品種茶,即便有,早在前幾年的「肉桂熱」時,出於利益衡量,多數也將這些冷門不好賣的品種茶砍掉、挖掉,改種利潤更高的肉桂。
一來二去,今時今日保留在正巖山場的品種茶,數量稀少,更顯矜貴。
許多人喝巖茶,喝到的奇蘭、瑞香、金牡丹等品種,大多產自外山,而非正巖。
因先天山場不足,導致這些外山品種茶,給不少茶客留下香氣沖鼻不高級,茶味薄,不耐泡等印象。
受到先入為主的喝茶印象影響,從此認定品種茶沒有一個是好茶,沒法和水仙肉桂抗衡。
殊不知,這只是偏見。
若能淘到正巖的品種茶,如正巖瑞香,正巖金牡丹,正巖黃觀音等,它們不僅能保留自身香氣繽紛底色,還能做到香而不沖,香氣有格調,落水香足,舌面與喉間留香持久。
同時,茶湯厚度與耐泡度絲毫不遜正巖肉桂。
凡此種種,喝過便知。
【3】
喝巖茶,一泡好巖茶的標準很明確。
重水求香4字真理,道明了一切。
且,重水在前,求香在後。
私以為,評價一款巖茶的品質好壞,起碼有6成的比分要放在滋味與湯感上面。
醇厚度,為什麽能成為武夷巖茶選美的硬通貨?
皆因為,求香易,求醇難。
想要得到一泡具有醇厚稠滑漿感的巖茶,須符合不少前提條件。
其一,山場正,先天小氣候環境獨到,適合茶樹滋養與積累。
產出來的正巖茶,茶味才能足,啜之才有醇柔感,當茶水吞咽過喉剎那才有勁道感。
不然,外山普通茶,能做到茶味不苦已經「廢了老鼻子勁」,何以奢求醇厚?
哪怕是外山高山茶,享有高山氣候滋潤,產出來的高山茶頂多是口感更香柔順口,但達不到正巖茶的綿勁筋骨。
其二,樹齡要老,不能太嫩。
喝水仙,人人都知,老叢水仙與高叢水仙的醇厚感,遠非30年以下樹齡的普通水仙能及。
但其余品種上,也有樹齡要求。
雖說,像肉桂、黃觀音等灌木型茶樹品種,樹齡不是越老越好,但它們不能太嫩。
若這片肉桂剛種下兩、三年,就心急一時去采摘,彼時,這些茶樹還處於「亞成體」狀,從這些小樹幼樹采下來的茶,不管工藝再好,茶味也薄。
其三,工藝要到位。
巖茶的工藝復雜,看似只有做青、焙火。
但細致拆分下,從茶青采摘,到攤晾,再到搖青、殺青、揉撚,初烘,挑毛茶,以及最後的焙火精修,方方面面,一步也不能少。
喝巖茶,山場決定上限,工藝決定下限。
似木桶的短板效應,如果做青不足,或是焙太急、焙茶溫度太高,傷害了茶葉內質,後期泡開的茶,也是淡寡味薄,短板明顯。
【4】
千元價位的巖茶,是不是普遍都有醇厚感?
買茶喝,一分錢一分貨,好茶理應醇厚。
然,茶葉的定價權,由各家茶農、茶掌櫃而定。
一茶多價的事情,在茶圈並非秘聞。
同樣的茶,賣熟客實惠價,賣新客高價。
同樣的茶,換個包裝再換個名字,標價翻兩倍再給你打88折,明降暗升。
同樣的茶,待價而沽,碰到懂行的就定實惠些,遇到不懂的,大可往高了任性定價……
所以,買茶這件事,買貴不等於好,關鍵還得看自己的分辨力。
大幾千價位的巖茶,並非都有醇厚感。
在外面喝茶,見識過不少「虛價茶」。
一泡普普通通的肉桂,泡袋上印著「足火馬肉」,但泡開喝只有焦苦感,茶湯色深如醬油,點上一泡價位近百,換算成斤價接近大幾千上萬。
但論本質,且不說亂標山場的事,喝茶除了苦味與焦味外什麽都喝不到的巖茶,別說上百元一泡,就算個位數一泡,也不值這個價。
捋順一下前因後果,這個問題應該反過來看。
千元價位的茶,未必100%都有醇厚感。
然而,當你在喝千元級的巖茶時,假如湯不醇,茶味薄,足以說明是買虧了,完全不值得!
【5】
醇,是一種很美妙的感覺。
啜之有物,稠滑綿柔。
喝起來有醇厚度的巖茶,早已經與白開水拉開了九萬八千裏。
茶味層次豐富,哪怕小抿一口,也能嘗出柔滑感。
在實體層面上,屬於「高密度」、「高品質」。
同樣是泡茶,相同茶水比例下, 沖出來的茶水內部搭載著豐沛茶味物質。
沈甸甸的,稠潤如漿。
因滋味足,層次足,經得起細品。
小口啜入,咽下茶湯後,哪怕停留數分鐘,口腔內的余味仍未消絕。
湯稠水滑,余味綿長不歇!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