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職場

如果工作悠閑錢少點和工作忙碌累些薪資高點 選哪個?

2024-10-18職場

第一性原理:上班是幹什麽的?

攢錢,對吧?

那你到底在拿什麽來跟公司換錢,是你的能力嗎? ——

看著有點像,但你想想就不對路,比如到了你35歲以後,能力明明還沒退化多少,但很多公司就不跟你做交易,不再買賬。

很快有朋友反應過來了,是貢獻! ——

這個想法開始有點對頭,懂得從使用者角度去想問題,因為公司要大家來打工,就是要拿我們發光發熱出一分力,讓整個公司的系統維持運轉,所以才發我們薪資。

但再認真想想,好像又不對頭了。

比如隔壁老王,天天蹲在現場打螺絲,實實在在地把釘子打出來,然後公司拿著他打的釘子賣出去賺錢,但他的薪資卻比不上樓上的老陳,老陳可是天天坐在辦公室看報紙,也沒看他貢獻多少。

於是我們再想想,是憑我們稀缺性的貢獻嗎? ——

越來越對頭了,懂得結合市場供求關系,從使用者的角度,思考自己的競爭力。

老王這樣的人,滿街都找得著,有手能幹,老王不幹會有千千萬萬的老王幹,所以老王不稀缺,哪怕實實在在有貢獻,但交易回來的薪資卻不高。

但樓上老陳,可以清北學歷,腦子也比較好使,撬動資源,可以摸著魚讓一幫人去幹活,杠桿放大個人的貢獻。

那到底老陳這杠桿,本質是什麽呢? ——

老陳在借用了別人的時間。

因為老陳是個領導,下面有100號下屬在幹活,如果每個人一天是8小時的話,那麽老王用自己一天8小時的時間,撬動了別人800小時的輸出,那麽他就是放大杠桿,給公司貢獻。

大家應該反應過來了,上班的本質,其實就是賣時間,換薪資 ——

你賣自己的一份時間,那就得看自己的稀缺性和8小時的貢獻,看看能不能賣個好價錢。

你當個小領導,那你就是把下屬的時間也借來賣了,所以你賣的價錢會略高。

這種用時間來換錢的買賣,天花板往往局限於你能撬動的資源,或者是借用的時間。

你忙,你累,到底是在忙啥,累啥?——

任何不利於提升自己稀缺性和借用時間能力的忙,那就是心亡

肉體上的忙碌其實是最簡單的,因為忙,所以我們沒有時間思考,多麽完美的借口,執行永遠是最簡單的事情,幹就是了。

難的是你不忙的時候,思考如何讓自己的時間值錢

想起有一次和孩子聊到埃及金字搭,孩子問我——

「法老們都不搬磚幹活,但奴隸就搬磚建金字塔,這不公平啊.....」

「是的,社會其實也大要如此,你越是站在金字塔的頂層,你越是獲得更多資源,越是底層,那就越要搬磚吃力不討好,很現實啊。」

「但我們SHZY核心價值觀,不是寫著公平嗎?」

「呃........沒錯,是公平的,但要看我們怎樣理解。——

比如時間是公平的,人一天有24小時,誰都不欠誰,就像你坐在班裏上課,大家都有同樣的老師,同樣聽著40分鐘的課,這是公平的。但最後有人成績好,有人成績差,這很取決於你如何利用這公平的時間,創造不公平的結果,讓自己走到天秤利得的一端.....這就是公平的意義

說到底,兩份工作怎麽選,取決於你打算怎樣去用自己的時間。

在大廠996工作,你不但肉體被全天占領,而且各種任務塞過來的時候,你腦子也會被填鴨式填著,滿腦是PPT、產品、策略.....

你沒有任何思考其他事情的余地,除非你的精力異於常人。

有一個說法,大廠996不一定是要你加班貢獻,最大的作用就是把你腦子給廢掉,讓你沒有時間思考其他事情,包括跳槽也不讓你有時間想,這樣才能好好地讓你成為螺絲釘。

但這錢的確來得快,也來得穩。

如果你認為這個時間與薪資的買賣劃算,那可以幹這個工作,至少高薪能讓我們有相對體面的工作,這個真不假。

也有一些朋友畢業就在大廠,熬到35歲後幹脆不幹,回老家隨便搞個能養活自己的工作就拉倒,也是過得很舒服的,先苦後甜。

努力決定了我們的下限,只要你努力,讓自己忙起來,你的底線低不了哪裏去——

但決定我們天花板的,往往是其他的因素,比如運氣,還有你的思維方式

所以,如果你選擇一個比較清閑的工作,少了那麽點錢,但能好好利用這時間來摸魚,拓展自己的眼界,做一些對提升自己更有意義的事,那麽你有可能會讓自己時間更值錢。

這其實也是一個「花時間換薪資」還是「花薪資換時間」的選項,關鍵是你買來的時間打算怎麽花

比如我自己,離開大廠來到外企,薪酬其實是低了,但我能支配時間的自由度比以前多出了真有10倍......這10倍,是算上物理時間還有腦子的時間。

然後開始思考很多事情,包括自己的人生劃規,還有實實在在的自媒體寫作,為自己一成不變的人生增加了那麽一份不確定性——

我自己感覺狀態就很好,沒必要為了那幾兩碎銀去賣身

關鍵還是看你自己怎麽選。

最後,如果大家還是剛畢業的年輕人,建議除了想錢、想職業規劃以外,多點想想人生規劃——

到底我們想要什麽樣的人生,30歲的時候是什麽狀態,40歲的時候是什麽狀態,50歲是什麽狀態.....

每個階段,人的追求是不一樣的

比如30歲的時候,可能會不計較什麽加班加點,錢到位可能真能玻璃幹碎,畢竟買房娶媳婦啥的,沒點穩定收入還真有點虛。

但這種狀態你不可能一直持續,因為你越幹下去就越覺得,上班只是生活的工具,而生活才是目的本質。

我們該在什麽時候,把自己的時間價格提升到某一個水平,從而讓40歲以後的時間更值錢,不必再牛牛馬馬地上12小時班來換薪資.....

提前思考一下。

現在想,肯定也想不出個結論,但有思考的人,總比渾渾噩噩打螺絲的人要強

看到題目,就忍不住隨便水幾句,湊合著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