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中國怎麽不拍像日本大河劇一樣的歷史劇?

2014-12-05影視

恰恰相反,從近年來播出的許多歷史題材電視劇,就能看出「日式大河劇」的模式,已經深深影(tu)響(du)了很多劇作的主創團隊。

包括:吳秀波【軍師聯盟】( 晉宣帝司馬懿 ),

馬天宇【三國機密】( 漢獻帝劉協 ),

吳謹言【延禧攻略】( 清高宗魏貴妃 ),

周迅【如懿傳】( 清高宗那拉皇後 ),

湯唯【大明風華】( 明宣宗孫皇後 ),

王凱【清平樂】( 宋仁宗趙禎 ),

張魯一【大秦賦】( 秦始皇嬴政 ),

唐嫣【燕雲台】( 遼承天太後蕭燕燕 ),

劉濤【大宋宮詞】( 宋真宗劉皇後 ),

馮紹峰【山河月明】( 明太宗朱棣 ),

等等……

平心而論,這些劇作在畫面、色彩、光影、配樂,音效,道具這些方面,呈現的整體質感,是遠超10年之前的傳統歷史劇的。

比如如果用現在的眼光,再去看看2012年,最後一部傳統歷史大劇【楚漢傳奇】,冗長拖沓的劇情,灰頭土臉的服化道,灰蒙蒙的濾鏡打光,第一時間勸退了很多人,收視率/播放量/傳播廣度,都遠不及同一主創班底的【新三國】,也基本宣告了傳統歷史劇的沒落。

而且,在某些歷史細節考據方面,這些新式歷史劇,也絲毫不輸於嚴謹的歷史正劇;和傳統歷史劇比,進步良多:

類似於【康熙王朝】「我孝莊」這樣的硬傷,是沒有了;

在帝皇稱謂上,至少也懂得了秦漢魏晉是「天子」「陛下」,唐朝是「聖人」,宋朝是「官家」,明清才是「皇上」「萬歲爺」的常識,

在貨幣使用上,同樣知道了「一百兩銀子」已經是一筆巨款,而且在明朝地理大發現、新大陸白銀輸入前,根本不可能作為常用貨幣的常識。

但這些新式歷史劇,偏偏 在整體故事劇情架構上,完全秉承了「日式大河劇」模式,

就是 :將第一主角的一切陰暗面與歷史惡行,盡可能去洗白;盡可能地誇功諱過;

對其歷史上的對手,則各種醜化與「欲加之罪」,甚至不惜大振幅地篡改歷史、捏造事實;

更讓第一主角盡可能多地參與到同時代的所有重大歷史事件中,成為這些著名歷史事件的中心人物,並得到其他歷史名人的極大推崇與認可。

比如【軍師聯盟】中,從衣帶詔事件開始,就提前活躍於曹操謀士團的司馬懿;

【大明風華】中,提前活躍於朱棣時代,身份是「建文帝遺黨」的孫皇後;

【山河月明】中,提前活躍於朱元璋朝堂,主持錦衣衛,參與洪武四大案的朱棣;

同樣基於這種模式套路:

【大明風華】裏,歷史上被「無過廢黜」的胡皇後,變成了野心勃勃、偏執瘋癲的頭號女反派;

而【山河月明】為了給朱棣的造反奪皇位,找正(da)當(yi)理(ming)由(fen),不止是把建文帝朱允炆,包括其母妃呂氏,寫成了多年以來,一直處心積慮謀取皇位、陰險心機的小人;

還特意把歷史上和朱棣關系平平的湘王朱柏,寫成了朱棣最看重最親密的弟弟,前期情節做各種鋪墊,才會因為朱柏自焚,就一怒起兵。

——這和幾乎所有的「日式大河劇」裏,那些盡可能「搶歷史功勞」,還要把自己的道德人品洗成白蓮花的主人公,在故事設定上,是不是很大程度上的如出一轍?

只不過日本蕞爾小邦,能拿出來寫而又為其觀眾熟知的歷史,也不過就是源平合戰、安土桃山、幕末維新三個時期;

所以,才出現了「不論換了是誰做主角,都一定會得到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的最大程度的重視青睞,一定會去本能寺示警/小田園城勸降/大阪城救千姬」的笑話,令常年觀看大河劇的觀眾,自己都覺得無比違和。

而我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可選擇的人物題材浩如煙海,除了【如懿傳】與【延禧攻略】這種直接同期對打的特例,暫時還無重復之虞。

而從【軍師聯盟】到【山河月明】的此類「新式歷史劇」,或者甚至可以算是「中華大河劇」,無論廣大歷史迷,對其主要情節上的種種歪曲歷史之處,有多少不滿與詬病,但確實已經就是歷史題材劇作,在當下市場環境的必然產物。

在各種綜藝節目裏好為人師的李成儒,在2011年時,個人投資了4000萬,自導自演過一部【紅墻綠瓦之殘陽】,以清末的恭親王奕䜣為主角,

兩個編劇一個是他自己,另一位是奕䜣的直系後人,兩人從2000年起,花了十年,查閱了大量資料,才做好了劇本投拍。

這部戲的道具非常考據,甚至每份奏折、遺詔都是按照原樣影印件,去1:1還原的,給所有演員後期配音了「胡同腔北京話」,劇情設定也盡可能依照歷史,甚至是嚴格遵循「清宮規矩」,

比如身為親王的奕䜣,如果沒有鹹豐帝的特旨恩典,甚至都不可能入宮拜見母親靜太妃;更不用說能和懿貴妃/慈禧太後,有任何的曖昧不清了。

然而這部戲拍完後,沒有任何電視台願意購買播出,回復李成儒都說「 您這戲太正了 」,反而是同時期一部胡編亂改歷史,「熹貴妃情定果郡王」的【甄嬛傳】,大爆特爆,廣受歡迎,被各大衛視一輪輪重播,至今不息。

這種差異令李成儒憤憤不平,前後三次在采訪和綜藝裏,大批【甄嬛傳】,痛罵電視台不識貨,「劣幣驅逐良幣」,卻也無濟於事。

筆者在視訊網站裏,也翻看了這部【紅墻綠瓦之殘陽】的片段,必須同意,論嚴謹考據,肯定不是【甄嬛傳】以及後來的【延禧攻略】【如懿傳】之流可比的。但說到作為「娛樂產品」的可看性,那就天差地遠了。

而這部戲的畫面、色彩、光影、配樂,音效,道具這些方面,呈現的整體質感,也和【楚漢傳奇】一樣,同屬於「上一個時代」的產物了,

和這十年的這些「新式歷史劇」,已經有著明顯的檔次差。

就是所謂「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所以,既已生不逢時,被束之高閣也是必然。

終究,隨著網路搜尋工具的發展普及,每個人都能輕而易舉查詢到,各種真實歷史資料,

如果按今天歷史劇觀眾的「嚴苛標準」,去品評過去的「經典之作」:

【康熙王朝】幾乎每一集的故事細節,都有很多和真實歷史記載不同,更有無數如「我孝莊」這樣的細節硬傷,但不妨礙它是大多數觀眾眼中的經典歷史正劇之一。

即使是【大明王朝1566】這樣的殿堂經典之作,「改稻為桑」這個核心事件也是徹頭徹尾的子虛烏有。【雍正王朝】的後期核心事件「八王議政」,同樣就是胡扯淡。

反之,如【如懿傳】雖然細節上錯漏百出,有「落選秀女賞賜黃金百兩」的新笑話,可看性娛樂性遠不如前作【甄嬛傳】,

但劇中大事件,基本還真就是按乾隆年間的真即時間線推進的。

比如每個重要後妃的入宮、冊封和去世時間,皇子皇女的誕生時間,都大體不差,絕對是【康熙王朝】等大多數「舊式清宮劇」所遠不能及的。

所以,把一部架空時代背景的小說,強行嫁接到清朝雍正年間的【甄嬛傳】,肯定只能算類似【還珠格格】【鐵齒銅牙紀曉嵐】這樣的古裝傳奇劇。

但按不算太嚴格的標準,近年的【如懿傳】,也包括【大明風華】【山河月明】這些新式古裝劇,已經可以進入「歷史正劇」的範疇了,整體水準絕不會低於21世紀以後大多數的「日本大河劇」。

對此,既不必「崇洋媚外」,亦不必「厚古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