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研究時間哲學,介紹一下當代哲學關於時間的討論。文章較長,但全是幹貨。
關於中世紀時間哲學的簡介,請移步:談起時間哲學,必須提及一位20世紀早期的英國哲學家:麥克塔格特(J.M.E. McTaggart)。
麥克塔格特在1908年發表了一篇頗具野心、且影響巨大的論文:【時間的非真實性】。
McTaggart, J. M. Ellis. 「The Unreality of Time.」 Mind 17, no. 4 (1908): 457–74.麥克塔格特在這篇論文中試圖論證:時間不存在。
因此,我們先前關於時間的各種日常觀念、哲學思考,都是錯的……
而麥克塔格特的論證,成為幾乎後來所有關於時間的哲學討論的起點。
一、麥克塔格特論證「時間的非真實性」
(一)論證簡要重構
麥克塔格特是如何論證「時間的非真實性」的呢?下面僅簡要介紹一下。
首先,他認為在時間中的事物(objects and events),及其發生的時間/時刻,必然只能按照兩種方式進行排列:A序列,B序列。
不得不說,「A、B序列」這倆名字確實沒啥創意……「A序列」(A series):其中的事物及其時間, 按照「時態內容」(tensed properties)進行排列 。
時態內容包括:「是過去的」、「是現在的」、「是將來的」三類。這些內容也被稱為「A內容」(A properties)。「B序列」(B series):其中的事物及其時間, 按照「無時態的關系」(tenseless relations)即彼此之間的「先後關系」進行排列 。
無時態關系包括:「是先於」、「是後於」、「是同時」三類。 以下論證重構的部份,如果覺得太難可以跳過灰體字,了解大致的論證思路即可。更重要的是理解麥克塔格特所謂的「A、B序列」,具體都指什麽。
隨後,麥克塔格特論證到:
(1)B序列必須預設A序列,才能成為一個時間序列;而B序列本身不構成一個時間序列。
論證: 「變化」(change)對於時間是根本性的,有變化才有時間之可言 (亞里斯多德最先提出,而大多數哲學家都同意這一論點);但B序列本身不涉及任何真正意義上的「變化」;所以B序列本身不構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時間序列」。之所以說B序列本身不涉及「變化」,是因為B序列本身是「無時態的」(tenseless),每個事物在B序列中的位置都是「固定的」(fixed;參考物理學中通常將時間看作與三維空間相似的「第四維度」,尤其參考電影【星際穿越】);而只有A序列中的事物才是真正意義上不斷「變化」的。
(2)A序列本身必然導致邏輯矛盾。
論證:三種A內容彼此矛盾、彼此不相容(即「是過去的」、「是現在的」、「是將來的」三類內容顯然彼此矛盾)。但A序列中的任何事物,都必然同時擁有三種(矛盾的)A內容:
如果事物M「是現在的」,那麽它同時曾「是將來的」,並且將「是過去的」;
如果事物M「是過去的」,那麽它同時曾「是將來的」,並且曾「是現在的」;
如果事物M「是將來的」,那麽它同時將「是現在的」,並且將「是過去的」。
因此,A序列邏輯矛盾。
結論:時間是不真實的。
因為A序列自相矛盾;鑒於B序列必須預設A序列,則同樣自相矛盾。而A序列、B序列已窮盡所有可能的「時間性序列」(temporal orders),此外沒有其他可能性。
可證任何時間性序列都是自相矛盾的,因此時間是不真實的。
(二)對麥克塔格特論證的兩種回應
麥克塔格特的論證之所以影響巨大,在於他歸納整理了關於時間形而上學的各種關鍵討論,並為之後的時間哲學指明了發展方向。
之後的哲學家們,聚焦對於A理論或B理論的發展,從而回應麥克塔格特的論證,以及探究A、B理論究竟哪個在哲學上更合理。
其中, B理論支持者反駁麥克塔格特的前提(1),主張B序列本身已構成一個合理的時間架構 。
B理論的其他特點(下詳):時間與空間維度相似,構成第四維;所有時刻及其中的事物,都是同等真實的(即過去、現在、將來都是真實的);「時態語言」,全可轉譯為「無時態語言」。A理論支持者反駁前提(2),主張A序列本身並不自相矛盾。
A理論的其他特點(下詳):時間與空間維度根本不同,時間本質上即是「有時態的」(tensed)、不斷流動變化的;A理論包含多種不同版本;A理論反駁B理論將「時態語言」轉化為「無時態語言」——而A理論的反駁很具說服力,致使後來很多B理論者不得不放棄這一論點、修正B理論。二、B理論——四維主義——靜態時間論
B理論及其優勢
B理論主張,每個事物及其時間,都 按照「無時態」的先後關系進行排列 。
例:事物甲,或先於、或後於、或同時於事物乙。其中,每個事物及其時間,都在B序列中占據一個 固定的、不變的位置(fixed, unchanging position) 。
換言之,B序列是一個 靜態的、不變的時間架構(static, unchanging temporal framework) 。
相反,A序列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其中的事物及其時間,會擁有不斷變化的「A內容」(即「是將來的、現在的、過去的」)。B序列中的所有「變化」,都可以透過「無時態的」、不涉及時態的「先後」關系來描述。
時間與三維空間構成「時空」(spacetime),是一個延展的「流形」(manifold) ,而事物在流形中占據著不同的固定的、不變的位置。
比如秋葉變紅,在B理論中解釋為:一片葉子在時空先前的某個位置是綠的,而在之後的某個位置是紅的。其中每個位置,都是流形中的特定的、固定的點。
因此,所有變化,均可透過「無時態命題」來描述,比如:「這片葉子在2022年10月1日是紅的」,「這片葉子在2022年9月1日不是紅的」。
B理論的優勢在於:
(1) 更符合當代物理學 :根據愛因史坦的 狹義相對論 ,過去/現在/將來的區分,應從時空的物理學模型中消除。
(2) B理論似乎更「客觀」 ,僅涉及B序列中的事物的彼此「先後關系」;而不涉及A理論中的人類觀察者的「主觀視角」。
(3)以無時態的方式思考「變化」,能更好地解釋 事物自身在變化中的存續、維持 。
永恒主義(Eternalism)形而上學
與B理論對應的形上學存在論理論(ontological theory),即是永恒主義。
根據永恒主義, 過去的、現在的、將來的事物,其存在論狀態(ontological status)相同、都是同等真實的 。
例:泰姬陵、蘇格拉底,和未來的火星基地,都存在,是同等真實的,它們發生在各自的時間中;盡管後兩者不是「現在的」。四維主義(Four-Dimensionalism)——「時間性部份」(temporal parts)——「時空蟲」(spacetime worms)
B理論認為, 時間是一個如同空間一樣的(靜態的)維度 。B理論否認A理論所主張的「時間的流動」(time’s passage)。
因此,B理論主張「時間性部份」學說。
可以用一個「視訊與畫面」的類比,來解釋什麽是「時間性部份」:
比如有一段「你在騎馬」的視訊,由很多畫面構成。
那麽每個畫面,都是你的一個「時間性部份」;而你,是所有你的「時間性部份」的融合。
你是四維時空流形中的一條「時空蟲」(spacetime worm)。
現在的你,僅是你的一個在三維空間中的「時間切片」(time slice);而你,作為一個完整的物體,是你的所有「時間性部份」的融合。
B理論中時間的本質:靜態時間論(Static Theory of Time)
時間如同空間,是一個靜態的維度 ;沒有時間的「流動」(passage)可言。
靜態時間論(標準版本,但並非唯一版本)可總結為如下5點:
(1)宇宙在四維時空中延展,形成「時空流形」。
(2)不同時間中的任何事物,都按照其所處位置擁有一個不同的「時間性部份」。
(3)沒有真正的、不可約減的「A內容」;而「A內容」均可約減為「B關系」。
(4)正確的存在論不隨時間而變化,由時空中的固定事物所構成。——永恒主義
(5)時間是靜態的,不流動、不流逝。——時間的流動,僅是人的主觀意識所產生的錯覺。
三、A理論——三維主義——動態時間論
A理論及其優勢
A理論主張,每個事物及其時間,都 按照「將來、現在、過去」進行排列 。
A序列將我們從遙遠的將來,帶到現在,再帶向遙遠的過去。
A序列是 動態的、不斷變化的(dynamic, constantly changing) ;其中的事物及其時間,會擁有 不斷變化的「A內容」(即「是將來的、現在的、過去的」) 。
A序列的變化,被稱為 「時間意義上的成為」(temporal becoming) 。
而描述這種變化,必須訴諸「時態命題」:某個事物現在是怎樣的;而過去是不同的,將來又是不同的。——亦即,「時間意義上的成為/變化」。
A理論的優勢:
(1)與人的關於時間的日常心理經驗相符,即時間的「流動」(flow, passage)。
(2)關於「變化」的常識思考,也更符合A理論。
A理論形而上學理論的不同版本
與A理論對應的形上學存在論理論,可分為諸多版本:
(1)現在主義(Presentism)
只有「現在」存在,只有「現在的事物」存在。
例:泰姬陵存在;蘇格拉底,和未來的火星基地,均不存在。一切假定的事物,也不存在。一個難題:我們完全可以有意義地思考和談論比如蘇格拉底和3023年。如果二者都不存在,那麽我們在指代什麽,在思考和談論什麽呢?
(2)增長塊理論(Growing Block Theory)
「現在的」和「過去的」事物均真實存在;但將來的事物尚不存在。
因此,現實是一個存在論意義上的「塊團」(block),一直在增長;而「現在」只是現實塊團的「邊緣」(edge)。
「現在變為過去」這一過程,本質上是「存在的新鮮切片被增加於世界的總體歷史之上」;構成一個存在論意義上的「增長塊」。
(3)移動聚光燈理論(Moving Spotlight Theory)——永恒主義版本的A理論(比較特殊)
移動聚光燈理論,屬於靜態時間論和動態時間論的結合體。
與靜態時間論相似, 該理論接受B理論中的時空觀、「時空流形」 。事物在時間中延展,在不同時間擁有不同「時空性部份」;而過去、現在、將來都是真實。
而又與動態時間論相似, 該理論接受「A內容」是客觀存在的、不可約減的;同時接受時間是在真正意義上「流動」的 。
根據移動聚光燈理論, 時間如同「聚光燈」在時間維度上移動,處於「聚光燈」下的事物,就是「現在」;但處於「聚光燈」外的事物,也仍然存在 。
與現在主義和增長塊理論不同(二者都承認事物在時間中「無中生有」),移動聚光燈理論否認任何事物在時間中「無中生有」。因此該理論與B理論在這個方面相似,屬於一種「永恒主義」。
但移動聚光燈理論又認為「變化」是真實的,不能僅僅透過B理論中「時空位置的不同」來解釋;而是必須訴諸A理論,即時間的真實「流動」。時空流形中的「現在」,是特殊的、客觀的,比過去和將來更真實。
因此,移動聚光燈理論在本質上仍屬於一種A理論(動態時間論),但融合了B理論中的永恒主義時空觀念。
三維主義(Three-Dimensionalism)——否認「時間性部份」
A理論認為, 時間總在流動、流逝,時間是真實的 。 時間是一個與空間根本不同的維度 。
A理論根本否認時間中的事物,擁有(B理論所謂的)「時空性部份」。
根據三維主義,昨天的你做了某事,而現在的你在閱讀這篇回答;「昨天的你」和「現在的你」是 「同一」關系(identity) ,都是完全的、全部的、全然顯現的你。
而根據四維主義,「昨天的你」只是你的一個早前的「時間性部份」,而「現在的你」只是你的一個現在的「時間性部份」,二者是 「時間性對應物」關系(temporal counterpart relation) 。A理論中時間的本質:動態時間論(Dynamic Theory of Time)
時間與空間非常不同,時間的「流動」(passage)是一種真實作象。
動態時間論(標準版本,但並非唯一版本)可總結為如下5點:
(1)宇宙在三維空間中延展,時間維度則與空間三維完全不同。
(2)不同時間中的任何事物,都按照其所處位置「全然顯現」(wholly present)。
——反「時間性部份」學說。(3)「A內容」是真實的、不可約減的。
(4)正確的存在論,隨時間不斷變化;「現在的」事物,總是最真實的。
(5)時間的流動,是真實的,是一種不依靠於人的心智/意識的客觀現象。
綜上,各位認為時間是否真實存在?
若時間不存在,各位是否認同麥克塔格特關於「時間非真實性」的論證?
若存在,時間的本質又是什麽?時間究竟是靜態的,還是動態的?
更新:中世紀時間哲學簡介
廣告時間:關註「哲園」微信公眾號,精選哲普內容(爭取)周更;關註「哲園」知乎專欄,哲普回答+文章匯總;私信可入群「哲園雅苑」以哲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