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機器人領域有哪些創業機會?又有哪些困難?

2015-06-12科學

很久之前就關註這個問題了,不過一直沒想好如何回答。最近在回答另外一個問題時(小心假設:索尼為什麽要重新開機 Aibo 機器狗?),跑題跑得有點遠,後來卻發現跑了的題正好回答這個問題。僅供大家參考:

Pepper 沒有用雙足,而是用了輪式,應該說是想要做出一個(2C的)可以互聯的機器人計算平台,而不只是「炫技」;也就是說想要做一個技術和產品的兼顧。不過做這個嘗試應該說不是很成功,最多算是 2B 吧。

(當然,更偏向技術的機器人如 Asimo 和 Boston Dynamics 等也非常重要。不過從技術與產品兼顧角度來說,Google 賣了 Boston Dynamics,本田停止了 Asimo 計畫(這裏推薦一本書:新しいものを次々と生み出す秘訣 | 田上 勝俊 |本 | 通販 | Amazon;同時參考本田的機器人網站:Honda Global | robotics,正在進行的計畫明顯更偏向產品),也倒是可以理解。)

但我想,以孫正義的遠見和魄力,他一定在想著乃至已經開始了另外的嘗試。說不定不久我們就能看到軟銀的新機器人。

這裏推薦一本書,Pepper 開發主管(前)寫的:

繁體版也已經轉譯出版:

其中作者簡介中最後一句話是:

「2015年9月離開軟體銀行,11月成立機器人新創公司「GROOVE X」,為了開發出新世代的家用機器人,又再一次挑戰從0到1。」

那這家公司什麽樣的公呢?看一下他們網站:

GROOVE X

說得很清楚,就是要做家庭的機器人,也就是 2C 的機器人平台。至於到底是什麽產品,只能拭目以待;第一款產品 Lovot 貌似要等到 2019 年了:

LOVOT | GROOVE X

而索尼重新開機 Aibo,個人以為,就是想做 2C 的機器人平台。除了 Aibo 之外,而且說不定不久我們也能看到索尼新的機器人。會是什麽呢?機器貓?哈哈哈!

但話說回來,日本對機器人的定義往往太過狹義。比如一直執著於狹義的人型機器人,但對廣義的機器人如無人機、平衡車、手持雲台等則幾乎沒有布局(當然也有其國內政策原因)。現在的話,日本似乎又「狹義」地盯著(2C 的)家用機器人(平台)。當然,其同時也在布局最 promising 的廣義(2C 的)可以互聯的機器人平台:無人駕駛(自動駕駛)。未來又會如何呢?

個人理解,無人駕駛因為安全等種種原因,其不確定性更多是時間上的,而從形態上來說,應該說已經有了較清晰的分級標準。而家庭機器人,則是形態上仍不確定,而一旦確定形態,如 Aibo,其流行開來可能是比較快的。僅供參考。

無人駕駛、自動駕駛是個非常大的市場,而且正在慢慢到來:先從輔助駕駛、半自動駕駛,乃至先從自動駕駛卡車、自動駕駛公交,如此等等。

而可能正因為未來市場太過巨大,牽扯的技術太多,對於小公司、創業公司來說,可能有「無從下口」之感。怎麽辦呢?

可以做某個細分市場如自動駕駛高爾夫車(乃至自動駕駛行李箱?),也可以做某個環節如主動減震系統乃至主動減震座椅(參考:https://www. clearmotion.com/ )。

另外,更適合於自動駕駛的車的某個環節或結構可能跟人駕駛的車會有些不同。一個相關提問:

未來的自動駕駛的汽車與傳統汽車相比,哪些結構和環節需要(或最好)改造、增加部件、乃至重新設計等等?

比如車輪角度的反饋,比如如何檢測車輪的打滑。總之,可以從每個環節考慮重新設計車。

當然,除了自動駕駛之外,也有不少機會。

考慮某種機器人終極形態之前的一定要經過的階段。(就如上面說的終極自動駕駛出現之前應該先出現輔助駕駛和半自動駕駛,城市自動駕駛之前應該先會出現高速路上的自動駕駛如自動駕駛卡車,或更封閉環境的自動駕駛如自動駕駛公交或自動駕駛高爾夫車。)這也是個人一直看好遙操作機器人的原因之一:在終極家用機器人出現之前應該會先出現「遙控」的機器人。最近,在小魚在家(小度在家;怎麽改名小度在家了?)之後,格靈深瞳也推出了小靈瞳學(你知道嗎,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個雙胞胎)。

更廣義的機器人,如 Sphero SPRK+ Robot (Sphero SPRK+ Robot,也建議參考蘋果店的 Gaming & Toys),乃至小米足球機器人(小米有品-買爆品 上小米有品)。

甚至如自動更換馬桶墊紙的馬桶蓋:Home。

最後推薦美劇 Halt and Catch Fire,主要內容是電腦時代的前期對電腦、互聯網等等的摸索,在可能是(狹義 + 廣義)機器人時代前期的今天,可能會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