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數化何時能成為主流?悲觀一點的話,也許在題主的職業生涯內都不會見到參數化設計全面鋪開的一天。樂觀一點的話,也許下一個十年?誰知道呢。
原因也很簡單,建築行業在很早之前就已經迷了路,一路不停搜刮著其他行業的技術妄圖奪回話語權,卻始終沒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GH和BIM如題主所言,確實為設計帶來了一系列的好處,可惜這只是唯技術論的觀點。 為技術買單是需要前景的,否則連互聯網那樣的大餅都畫不出來。最直白的方式是問自己:這種所謂技術到底能不能讓甲方付給你更多的錢?再者就是透過這種技術到底能不能讓使用者願意花費更高的成本支付給甲方?
而從這兩點來看,目前的參數化設計都並不樂觀。 因為在國內市場,大多數甲方並不在乎你用沒用參數化,僅僅是「便宜」兩個字就足以讓他選擇別的公司 。只有少數的幾家公司,比如小庫和諾亞,開始了初步的商業化嘗試,方向也大多是一個平台化的智慧設計工具,目測上限目標是行業裏的Autodesk。這種工具類技術和建築設計在商業上的分離在國外也很明顯。說到底, 純粹的技術只有被用在純粹的技術領域上才有價值,而不是用在被各種經濟和政策因素束縛的建築行業。 沒有某個軟體你可能就是設計不出某樣東西,所以你會掏錢去買這個工具。而沒有用參數化並不影響low tech施工和現有的模數化設計,而且成本也許比參數化的結果更低,盡管造型上可能不那麽美觀。這個關於方盒子與異形之間的爭論可以永遠討論下去,但你無法否認現實世界裏大部份的建築就真的只需要停留在方盒子的層面,而大部份人能買到一個便宜的房子就很滿足了。
另一方面來說,參數化有沒有比「玄學」更好地向甲方講一個恰當的故事仍然存疑。 設計師自己在GH裏連電池心潮澎湃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甲方壓根不在乎你的曲面有多靚,面板是否有理化了,很多時候把理念傳達清楚的也許就是鬼扯的山水形態和奇怪的蓮花造型,至少這些具象的東西在甲方那裏還多多少少有點概念。 在建築設計這個行當裏,能把鬼扯的玄學落地,而且得到甲方的認可和支持,就已經需要一個設計師具備相當的口才和實踐經驗。
最後回答一下題主的迷茫。建議如果真的是對技術感興趣,可以考慮轉投設計類軟體的相關崗位,或者加入已經人滿為患的教育培訓產業,起碼還有一群技術小白尊稱一聲老師。至於地產的話,那就真的和參數化設計再見了,畢竟地產的設計業務一般都是分包給設計院這樣的苦逼乙方,裏面有著一幫開始禿頭但是半夜可能還在GH裏連電池的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