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人口基數是500萬人 第二次工業革命要5000萬人 如今要上億人口 沒有這個人口技術,就算是狼圖騰的後代也只是哈士奇
一個很流行的說法是機槍讓遊牧民族能歌善舞,那麽問題來了,遊牧民族為何自己不制造機槍、維護自己戰鬥民族的地位,讓漢人等農業民族給他們跳舞?
這可不是他們的智商不夠用,在漢地生活的蒙古人其實也很聰明,誕生了李四光、梁漱溟等頂級學術家。遊牧民的後裔智商絕對沒問題,問題就出在他們的生活方式上。遊牧生活是一個非常需要空間的生活方式,按照統計一戶遊牧民需要百十頭羊才可以過得不錯,百十頭羊風調雨順的年代需要至少兩平方公裏的草原餵養,在草原遊牧經濟條件下,遊牧民族的人口很少超過百萬人。今天的蒙古國一共養活了6000多萬頭各種牲畜,加上蒙古國的礦業資源和農業,蒙古國也不過養活了339萬人(2022年數位),還沒有達到第一次工業革命所需要的人口指標。
工業革命需要一定的人口進行消費和生產,這樣才可以進行內迴圈。第一次工業革命所需要的人口基數就是500萬人,英格蘭正好吃到了這個人口紅利。瓦特其實是蘇格蘭人,他之所以在英格蘭發明、推廣蒸汽機,而不是在老家蘇格蘭,就是因為老家蘇格蘭只有100萬出頭的人口,支撐不起近代工業。這和民族性沒關系,也和資本主義制度沒關系,只和資源、稟賦有關。當年的義大利各個城市共和國還是資本主義的誕生地,荷蘭人在18世紀依舊是資本市場大玩家,但它們也沒有發展進行第一次工業革命,原因就是人口和資源不行。
機槍誕生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工業體系需要的人口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十倍,這就讓蒙古等有遊牧民族拍馬也趕不上了。蒙古等遊牧民族別說建立自己的工業體系,它們就連玩洋務運動的本錢都沒有。在晚清洋務運動時期,清政府一共花費了6000多萬兩白銀進行工業建設,截止到1911年滿清一共在兵工廠上花費白銀9970萬人兩(洋務運動後,投資也不小,張香帥湖北兵工廠投資1215多萬兩白銀).這對於當時的蒙古王爺來說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數位,晚清時期一頭羊在直隸等地價值800文到1800文錢,所有蒙古人的羊群加起來也不過價值數千萬兩白銀,扣除他們自己食用(主要是奶制品)所需,整個蒙古民族一年能出售的牲畜最多只價值幾百萬兩(出欄率百分之十左右)。
這些牛羊和馬匹還不完全屬於蒙古牧民,在晚清它們大半屬於山西老西。晉商給蒙古王爺、牧民放貸,僅僅是大盛魁商號一年就賣出45萬只收購、抵債的蒙古羊和3萬匹蒙古馬。北方的蒙古人如此,西南的藏人遊牧部落也好不到哪裏。遊牧民族沒資本建立兵工廠,大清和民國的兵工廠雖然水平很差,但生產機槍不是問題,清末民初蒙古騎兵就經常被漢人騎兵擊敗。當時漢人騎兵的素質真不高,但時代那是真的變了……
一來二去,雙方的差距開始變得難以逾越。民國時期漢人武裝進行大戰,戰敗一方被繳獲的各種機槍就有近20萬挺(重機槍3萬1088挺,輕機槍16萬8809挺)。藏軍從英國人那裏購買機槍,砸鍋賣鐵也只能每年購買20挺機槍。西藏解放前,英國人才大發慈悲給了144挺布倫式輕機槍,168挺史坦機槍,藏軍的火力只是漢人武裝的千分之一,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割據一方,重現吐蕃人的輝煌,那是白日做夢。昌都一戰失敗後,我們就又多了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