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心理学角度分享个人观点。
所缺之时。
往往高呼呐喊。
这是一种「代偿效用」。在地沟油、毒奶粉、假酒、杂质肉横行的年代,普遍高唱的是「诚信」;在千山万马过独木桥、竞争激烈的高考期间,到处横挂「素质教育」的条幅;同样越是匮乏的地方,越强调「富裕」,越富裕的地方越强调「发展」。
越是缺乏善良之时,越高呼善良。
不仅仅社会现象如此。
心理学界也是如此。
越是人生经历坎坷的学派创始人越「人本」,越是生于富裕之家生活优渥则「人性恶论」更高调。越本人苛刻严守教条的人越「提出温情的理论」,越是自由随意的人越是要「严苛设置」。其实这很好理解,一切都围绕「平衡」,以中道而运转。
同样,越是光明的地方越会有「阴影」。
一个人如果过于高调强调自己的爱、美,或者长期处于「高道德要求角色」上,会因形成「阴影原型」,这会激发潜意识深处的恶念和本能,可能会形成内在冲突。
所以,完整的人格,是流动和交互的,而不是固定的好与坏、善与恶。
善良的本质,依我理解,为群体生命的利他行为。就像蚁群、蜂群一样,在遇到巨大的灾厄时,它们本能会抱团合力最终克服危险。这是一种本能。
就像攻击本能一样,存在于人的心底。
唤醒与激活取决于环境。
但善良高呼的时候,可能是最匮乏善良的时刻。就像孝顺、慈爱、父母的恩情一样,这些原本是自然流淌的人性生活,如果一味的去高歌、赞美就会「变了味道」,变成一种责任和束缚,一种要求。而凡是要求的东西,往往不是这个事情本身。
真善美,真实第一位的。失去了真实的善良,变得虚伪造作。甚至是变成他人谋利的武器。君子剑岳不群就是代表,君不见,不少「江湖大侠」高举「道德大旗」。至少在心理学界,我就见过这样一部分人,他们不重视临床、重视理论,因为理论制高点,给他们独占山头带来了便利。他们选择的疗法学派,不选最适合大众的,选择最让他们出类拔萃的。
所以看到今日理论疗法遍地走,真正临床经验极少有人说。
从反身角度来说,我们所反感的,也可能是自我压抑的,接受自己的自私可能会看这个世界自私少一些、接受自己的善良,可能会看这个世界温度多一些。越是偏执分裂的看这个世界,越是自我没有整合。每个人,既有自私一面、亦有善良一面。
既有野蛮竞争相互攻击一面、亦有纯粹利他无私奉献一面。
这就是人。
从远古时期凶残古战场存活下来的人类;建设成今日高度文明聚集不受困于自然猛兽的人类;努力将生存系统不断完善还在路上的人类。每个人是其中一分子,构成了最重要的循环。
2022.12.18 随笔、善良与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