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科学

车辆工程研究生(非无人驾驶方向)以后希望从事无人驾驶相关工作,如何努力?

2020-06-09科学

谨以此文的碎碎念记录自己的转行之路,具体的经验干货会另开一篇文章单独讲讲。全文约2600字,阅读需要3分钟。

2019年,我进入本校继续读研。对于未来工作的规划,那时的我还在纠结于去汽车零部件厂商还是自主/合资主机厂。但是我发现一些身边的师兄师姐们开始「放飞自我」,去了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咨询行业、公务员。从」王牌专业「出来的 大家选择五花八门,有点打破了我的认知。

疫情过后,随着上一届师兄们逐渐开始找工作,我也开始思考一年之后我该去向何方。在汽车行业深刻变革的行情下,迷茫、焦虑变成了很多汽车人的常态。这期间我完成了毕业设计开题,虽然我的研究方向是汽车NVH的方向,但我还是开了一个运用机器学习方法解决一个传统工业问题的课题(懂得都懂)。开题之后的十一月份,我啃了一遍西瓜书 【机器学习】 和花书 【深度学习】 ,又学了一下pytorch框架,自己写了一个毕业设计的小demo,在此期间还断断续续的刷了一些leetcode,就这样浑浑噩噩,时间混到了春节之后。

众所周知,春节之后,很多实习的招聘就已经开始了。但我还没有确定好求职方向。

当时也是鬼迷心窍了,只因为某个师兄的一句:」你要不试试感知方向?用的也是机器学习方面的东西~「,我就选择了自动驾驶感知作为求职方向,开启了自己累觉不爱的求职之旅。丝毫没有考虑到其背后所包含的艰辛与困苦。 真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一句话,头铁。

二月-三月

其实我完全不知道做自动驾驶感知需要什么技能。所以我的方法是去各大招聘网站上看看岗位要求。一看吓一跳,不是顶会优先就是实际项目经验,我只有一个不相关的企业编程比赛经历,简历都投不出去。于是我找了一篇之前师兄相关的硕士论文,一顿死磕,弄懂里面的概念和框架,对目标检测相关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配合师兄留下的代码,尝试一行一行看懂。对于基础十分薄弱的我,整个过程极为艰难。 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于是我又报名了一个互联网企业举办的目标检测竞赛,在这个过程中,我才算是基本弄清楚了一张图片从输入、特征提取、检测框输出、后处理的一个大概的pipeline,并配合主办方提供的demo完成了自己的代码。接下来又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开始了精度提升的过程,除了在各大论坛搜到的常用的提分数的trick之外,我还厚着脸皮把参赛群里的大佬们都打扰了一遍,在这个过程中我真正发现, 搞深度学习还是需要」钞能力「,没机器啥都不好使。 最后勉强拿了个名次,就开始投简历了。结果自然是四处碰壁,投大厂,简历直接被筛。不过好在最后运气较好,在三月的尾巴,一个公司愿意给我一个机会,提供了一个目标检测实习生的岗位。

四月-五月

实习和课题组项目是这俩月的主旋律。我认识到了研读最新的学术论文对搞算法的重要性,并亲自参与了组内一个已有的检测框架的优化过程。在这里真的要非常感谢我的mentor,我们俩虽然是远程办公,但是他非常耐心,也不嫌弃我笨,经常带着我一行一行地讨论代码,并询问我的意见(虽然我真的是啥都不懂)。在这个过程中也努力尝试去看了很多篇论文,少部分看懂了,但好多还是一知半解。 私以为要真正理解一篇论文,最好的方式还是去死扣源码,然而无奈的是根本没有这个时间。 在这期间课题组的项目还不时找上门来。我仍然记得那天为了开项目会议,坐两多个小时地铁回嘉定后,雨实在是太大,全身都湿透了,但是这个时候却说项目会议改成线上会议!!动不动还为了项目出差别的城市,两个月加起来出差了四五趟,我真是爱死这个课题组项目的甲方了呢。在这期间 只能偶尔刷一下leetcode,真正能自学的时间很少。

六月-七月

实习的任务突然陷入了瓶颈,持续的尝试没有突破,mentor的压力大了起来,而我这个小兵竟得以喘息。然而在 这个时间内我居然学会了以后职场生涯中一项终生受用的技能——摸鱼 (做一些与公司工作无关的事情) 利用上班摸鱼的时间内我恶补了面试中常问的各种目标检测框架,同时开始啃李航老师的 【统计学习方法】 。由于本人比较笨,只能通过找B站上的带读视频,一行一行跟着学习,尝试理解每个公式和参数的意义。然而好景不长,」摸鱼「一个周后部门老大又给我派了一个新活。这是我入职之后第一次独立承担项目任务。不得不说这个任务对我的锻炼很大,我开始意识到自动驾驶中的目标检测不仅仅是机器学习,传统的计算机视觉方法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D的目标检测和视觉SLAM脱离不了关系。就这样,又开始在B站狂刷 【SLAM十四讲】, 虽然看完就忘了,忘了又再看。又开始学习传统的 【计算机视觉】 中的一些方法。在这段时间里,晚上一点多再睡,第二天又早早起床去实习是一个常态。

八月-十月

从实习单位离职,开始逐渐投起了简历。在初期,面试的体验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直到现在坐在电脑前, 我仍能回想起那个被三位面试官轮流怼了三个小时导致心态爆炸的下午。 在这期间也是边面试边总结经验,除了面试时间,大部分时候都在狂补一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又把好久以前看的 【C++ Primer】 和B站的 【尚硅谷Linux教程】 再刷了一遍。对着 【百面机器学习】 ,去看一些经典机器学习算法的源码。每天还要接受leetcode的折磨。面试的时间里,经常在肯定自己和否定自己的状态中转换。常常是一面的时候感觉自己还可以,二面和三面被刷之后又开始自我怀疑。不过好在结果是好的,在一次次面试之后获得了成长,也逐渐获得了一些公司的认可,最终也算拿到了自己满意的offer。

我深知自己用一年左右时间,去追赶科班同学们几年的知识沉淀是万万不可能的 。为了面试而追求一些」考点「,刷一些套路性的算法题,很可能因为基础不牢而后患无穷。因为目前这个行业其实并不需要」调包侠「和」炼丹侠「,而是需要真正能够把握业务难点并有能力将其解决的大牛们,因此拿到offer往往只是学习之路的开始。 在这片行业深刻变化的浪潮中,作为校招生的我们只是需要一枚可以选择的」船票「。 而登上船之后的航行生涯,还需要谨慎把握。

走出校门,眼看外面的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七年多的大学生涯如洪流般将我推到现在,最终用一年的转行之路为它画上句号。 之后开始渐渐明白,工作这个事,有时候也没那么重要。健康、家人、伴侣,我们还可以追求很多其他美好的东西。 或许正如陶杰在【当时只道是寻常】中所说:

迟暮之年时,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还以为只是生命中平凡的一天。

而现在的自己,唯有走好当下的每一步,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