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我的團長我的團】是國產戰爭劇的巔峰麽?

2014-09-09影視

也算也不算。

【我的團長我的團】是截至2019年以來,制作水準最高的國產戰爭電視劇,甩出其他抗日神劇十條街都不止,即使是影響力巨大的【亮劍】也遠不如【團】劇來的真實和震撼。

說【團】劇是巔峰,是因為這是劇集創作的巔峰,人物刻畫的巔峰,細節制作的巔峰。

【團】劇的創作視覺非常獨特,將目光瞄準了從各部隊潰敗下來的一小群殘兵。劇中的鏡頭一直跟隨著這群普通士兵,他們的悲傷、恐懼、麻木、無奈、焦慮、憤怒似乎成了劇中日常,可他們怕死又不懼死,麻木卻不乏憤怒,這些人操著各地的方言,在屢戰屢敗的絕望中被一個不是團長的團長聚集在一起。該劇以近乎寫實的手法記錄著這個「炮灰團」中每個人的點點滴滴。他們是敗兵,沒有尊嚴的敗兵,無人關註,自生自滅,甚至吃喝拉撒都要自己想辦法解決,但他們良心未泯,熱血仍在,因此被虞嘯卿燃起了鬥誌去了緬甸,又被死啦死啦激起了血性,為了那一千座墳,終在南天門打了一場慘烈的大戰。

在內容中,團劇一改通常抗戰劇中的在高瞻遠矚、大義凜然之後,以勝利者的姿態趕跑了侵略者。反而是基層官兵的麻木和無奈以及高層的老謀深算。整個劇缺少了激情澎湃,劇情更不是跌宕起伏,在整劇那低沈、哀傷的背景音樂中伴隨的是"炮灰們"是寡淡無味的日常,瑣瑣碎碎的人生,浸入骨子裏的冷漠,對無望未來的冷眼與茍且。為了收復南天門,」炮灰「們食不果腹,缺槍少彈,卻仍在奢望攻破南天門,甚至偷渡怒江偵察日軍防線,可在高層的眼中,收復南天門更像是一場政治鬥爭而非戰爭,因此他們可以將敢死隊的行動稱為強火力偵察,可以在敢死隊占領樹堡時按兵不動,只為博取更大的政治利益。我們看到的似乎不是一場偉大的反侵略戰爭,更像是一出荒唐的木偶表演,政客們提著線,指揮著手下的表演出各種動作,全然不顧自己」木偶「是死是活。這一幕多像當年的某段歷史,基層一腔熱血化為高層自私自利的籌碼,每個人都知道問題出在了哪兒,每個人卻又無力改變,終而淪為政治的犧牲品,可悲可嘆可憐可恨!一部歷史正劇,對小人物的全面描寫中又遍布了滿身的辛辣諷刺,以近乎寫實的風格直面毫無準備的觀眾,這幾乎是國產戰爭影視劇中不可超越的存在。

【團】劇創造的人物是另一個巔峰。將喋喋不休的孟煩了,勝似妖孽的龍文章,粗獷赤誠的迷龍,沈默慎言的阿譯,狡黠詼諧的不辣,善良質樸的郝獸醫,剛直固執的虞嘯卿、老謀深算的唐基等各種人物刻畫的淋漓盡致。整部劇中,沒有完美的正派,也沒有邪惡的反派,孟煩了逃避戰爭,迷龍倒賣軍需,虞嘯卿剛愎自用,最為圓滑的唐基,當他對著郝獸醫的墓碑吊唁的時候,我們看到的也僅僅是一個脫去了世故外衣的普通老頭兒。充滿矛盾的個體沒有光正偉岸,踟躇無助的角色不再臉譜化,反而更像一個個活生生的真實人物。因此,當每一個角色離去時,就像是一個熟識的老友突然離去一般,帶給觀眾的不再是壯懷激烈,而是悲傷,深入骨髓的悲傷。即使是曇花一現的世航大師,當他在索道邊高喊「祖國昌盛,民族萬歲」之時,我意識到,這個滿嘴阿彌陀佛,總說隨心隨緣的大肚子和尚,是在向遠征軍訣別,向永遠看不到的明天訣別。一聲巨響之後,久不為電視落淚的我,有些傷感:世間再無胖和尚,惟余大師留人間。

對比其他抗戰題材電視劇,同樣優秀的【永不磨滅的番號】缺乏真實感,沒有李幼斌出色發揮的【亮劍】更像是高配版的抗日神劇。同題材的【中國遠征軍】,除了恢弘的氣勢和史詩般的主旋律之外似乎並沒有給觀眾留下點什麽。同樣描寫小人物的【中國兄弟連】,甚至蹭起了美劇【兄弟連】的熱度。只有【團】劇,塑造出了如此之多深入人心、個性鮮明的角色,讓每一個角色都真正活在了觀眾的心中。至少目前看來,還沒有一部抗戰題材的電視劇能達到如此的高度。

第三個巔峰是細節的巔峰,道具和情節的用心是【團】封神的另一個有力保證。沙盤推演,在這場龍文章和虞嘯卿精彩對手戲中,很多人會註意到睡眠不足的虞嘯卿眼中的血絲,而我更關註沙盤中日軍以樹堡為中心布設的巨大陷阱。因為在歷史上,日本人在太平洋的硫磺島,在雲南的松山設定了同樣的陷阱,美軍和遠征軍真的如同虞嘯卿一般死打硬攻,在付出了重大傷亡代價的情況下才奪取了勝利。樹堡之戰,是全劇的高潮,原型則取材於駐印軍的於邦之戰,新38師112團一部,被圍困於一顆巨大的榕樹之中,幸存官兵依托地形與數倍日軍展開爭奪,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堅守了數十日,最終成功突圍,與增援部隊成功匯合。

國內抗戰題材的電視劇,並不重視道具的使用,基本上像支老槍就行,更別提經常出現的武器穿越。【團】劇不僅在極力避免以上問題,還進一步細化道具的使用。當喪門星第一次與孟煩了相遇時,誰會註意到他頭上的法式頭盔? 雲南人出身的董刀來自滇軍,滇軍的武器恰恰是以法式裝備為主。也是在這個劇中,我第一次看到了德式、美式、法式、英式鋼盔的同時出鏡,這正是對那個年代中國軍隊「萬國牌」裝備的有力反應。除此之外,沒有水就打不了的馬克沁、換槍管的輕機槍、需要槍托的盒子炮,都是道具用心的力證。還有不辣的持槍敬禮,蛇屁股的鬥篷,是其他抗戰劇早已忽略的細節,如果沒有一定的資料支撐,是無法制作出細節如此考究的電視劇。【團】劇對情節和道具用心,在諸多同類別電視劇中絕無僅有,這也是為何經常喜歡給道具挑刺的軍迷將【團】劇推崇備至的原因。

這三個巔峰相疊加,【團】劇在國產戰爭劇中的地位足以傲視群雄。在各大評分網站,【團】劇的評分均遙遙領先於其他電視劇,即使是年初因【流浪地球】而備受爭議的豆瓣,也給出了9.3分的超高評價。【團】劇成為了一部不折不扣的非典型「抗戰神劇」。

但是 ,註意我要說但是了。

【團】劇千好萬好,唯獨沒有照顧好觀眾,或者說忽略了觀眾的主觀感受。導演和編劇過於註重表現劇中角色的心理塑造,導致角色之間對話過多,精彩的戰鬥場面往往被各式各樣的情節打斷,尤其是內容如此沈重的電視劇,缺乏情緒宣泄的突破口。當觀眾們準備為某一情節的高潮來臨心潮澎湃之時,更大的打擊接踵而來,極大傷害了觀眾的心理預期。而且,這種打擊不是一次,是一次又一次。例如在郝獸醫犧牲後,全團為其報仇的情節,在劇中理應達到一個高潮,以緩解觀眾沈悶郁郁的心情,可偏偏【團】劇用孟煩了毫無感情的畫外音一帶而過,剛剛激起的同仇敵愾之情生生被憋了回去,這種觀劇體驗是普通觀眾很難忍受的。

一個正常電視劇的低潮來臨是為其後高潮的宣泄做鋪墊,而【團】劇則在低潮之後是另一個低潮,試問如果不是【團】劇的真愛粉,哪個普通觀眾喜歡看如此虐心的電視劇。此外,【團】劇淩亂的剪輯,不斷重復的鏡頭,並沒給觀眾以足夠的視覺沖擊,反而帶來了疲勞和枯燥感,甚至有了換台的沖動。尤其的第一次觀看該劇的觀眾,如果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很難將整部電視劇追到結束。

【團】劇的另一個問題是情節發展緩慢,這也是其爭議最多的地方。43集的電視劇中填充了太多不必要的細節,過多的支線劇情不僅沒有輔助主線的發展,反而拖累了故事情節的延伸,冗長拖沓、沈悶瑣碎是很多人對該劇的評價。最受關註的戰爭場面被墨跡的敘事攪得支離破碎,即使是高潮的樹堡之戰中,虞嘯卿和唐基之間的敘事,讓豪情激蕩的內心被陰謀背叛取代,最終消耗了普通觀眾最後的好感,缺乏了戰爭場面這一強有力的支撐點,【團】劇就無法吸引足夠的關註度,也就無法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雪上加霜的是,【團】劇是以大火的【士兵突擊】為班底制作,再加上當時流行「國軍」抗戰題材類電視劇,因此【團】劇在開播之前以此為賣點高調宣傳,吊足了觀眾們的胃口,人為拉高了期望值,甚至創造出了零點首播的先例。可想而知,【團】劇被寄予的希望有多大。但行銷是把雙刃劍,會帶來類似哈姆雷特式的選擇,功成名就還是銷聲匿跡。最後,行銷過度的惡果終於顯現出威力,觀眾的期望轉化失望,【團】劇的收視率高開低走,沒有再次復制當年【士兵突擊】的輝煌,迅速消失在了眾多國產片的汪洋之中,不再掀起一片浪花。

十年過去,回頭再看【團】劇,網上隱隱有封神前兆,有人問,【團】劇是巔峰嗎?我的回答是:

一部在藝術表現無人超越電視劇。

一部創造大量鮮活人物的電視劇。

一部細節考究無出其右的電視劇。

一部在劇情和受眾上有著明顯的缺陷和瑕疵的電視劇。

一部非典型的抗戰「神劇」

這就是我心中的【我的團長我的團】。

一部巔峰

一部遺憾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