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我的團長我的團】是國產戰爭劇的巔峰麽?

2014-09-09影視

這部影片實為抗戰題材電視劇中的一朵碩大奇葩,事實上我認為這壓根就不是戰爭片。「拍攝如電影,表演似話劇,以遠征軍歷史為背景,探討魯迅式的國民性以及哈姆萊特式的生存命題。(來自豆瓣ID 拋書人) 」實為罕見佳作。

該片講述了一堆不成人形的國民黨潰兵在雲南騰沖生活、戰鬥與死磕的故事。

這個不成人形是什麽意思呢?大概就是「隔著螢幕都感覺到一股豬圈的氣息鋪面而來。

他們是一幫潰兵,裏面有爛腿的,乞討的,偷竊的,賣黑貨的,底層的所有毛病他們都沾點,但他們是有情義和道義的。最重要的,他們惜命,他們想抗日,也想活著。

這一點在漫天宣揚英雄主義的抗戰電視劇裏是非常罕見的,因為我們所習慣的表述是:所有人都要往死裏沖,只要戰爭是勝利的,所有人都要甘願去做炮灰,用句話說就是「連活著都成了恥辱。」

他們的師長便是這樣戰鬥狂,他認為「國難當頭,中國軍人再無不該死之人。」

他收納了這幫潰兵,把他們編入了川軍團,這個川軍團也是一個破爛不堪的團,最後也就幾十個人,川軍團團長龍文章,就是這部劇的主角了。這位團長與師長不同,他想打勝仗,卻也珍惜團裏那幾十條炮灰的命。於是時而因國土淪喪而咬牙切齒,時而因一位士兵的喪命而痛捶胸膛。

那幾十個不成人形的炮灰,他們的命就該是破爛命嗎,龍文章不這麽認為。編劇對炮灰們的設定非常細致,劇裏的每一個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性格有欲求的,陷入愛情的士兵,帶著弟弟骨灰的士兵,喜歡煲湯的士兵,拉手風琴的士兵......他們的存在不是為了襯托主角,因為他們也同樣在活著。

編劇蘭曉龍曾說過,他是一個反英雄主義的人。沒有人是炮灰,每個人都很重要。

我很少在抗戰題材中看到這般的人性關懷,大多國產抗戰片是不會提及每次戰鬥所喪命的炮灰的,我們習慣性的只歌頌勝利和英雄,那麽炮灰是否就是該死的,他們是不是只該是民族勝利墻上的一塊磚?

這不是一個結論,而是一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