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人的大腦有沒有可能在遭受心理創傷性事件後,完全忘記它?

2020-05-14科學

當然有可能。

我們的大腦「內建」有 主動遺忘 機制。

主動遺忘是一種內部過程,具體是指 有意識地控制不想要的記憶的出現來促進遺忘 [5]。顧名思義,就是你自身主動去進行的一種遺忘,與你遺忘知識點不同,它的發生是主動進行的,是一種受自身情感支配的自我保護。

研究者們普遍認為,主動遺忘是一種 自我保護機制 ,可以使記憶與我們的認知和情感目標達到一致狀態,以此來維護個體的身心健康。

在漫改韓劇【金秘書為何那樣】中,李英俊和金美笑小時候曾一同經歷過一起拐賣案,這件事之後兩人都因受到驚嚇不同程度地忘記了這件事,長大之後又在相處中互相救贖、走出陰影、重拾記憶。


【金秘書為何那樣】劇照 | (圖源網絡,侵刪)

這種創傷後遺忘的情節大家都很熟悉了。無論是國內外影視劇,還是網絡小說,都很喜歡透過這種情節來加深男女主之間的情感羈絆,使故事更加跌宕起伏,而廣大網友也經常一邊「痛罵」狗血,一邊勤勤懇懇熬夜追。

這種創傷後遺忘不僅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可能是我們每個人都可能經歷過的。

現在請靜下心來仔細回想一下自己過去經歷過的「創傷」,有些人可能會產生這樣一種感受:曾經不願回想的事變得模糊,那時的傷害也變得遙遠,反而是一些快樂的記憶控制不住地出現在腦海中......

或許你會感慨時隔日久、都是時間在作祟,但事實上,除了時間原因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保護機制「 主動遺忘 」的存在。

不過,我們的大腦到底是怎樣完成這種「保護」的呢?

主動遺忘的機制

1. 前額葉的控制

Ferrier在19世紀提出了前額葉控制假說,他認為:某些形式的主動遺忘起源於一種自上而下的控制訊號[1],也就是大腦會有效地抑制自身的某些反應。

這一機制被稱為 抑制控制

簡單來講,就是主動避免喚醒那些與破壞性記憶有關的想法和行動,以此來促進遺忘過程。

現在,可以用手掌蓋住自己的腦門,感受一下藏在骨骼後的前額葉。聽我說,謝謝你~

(圖源網絡,侵刪)

2. 主動遺忘的三因素理論

主動遺忘三因素理論的提出者認為,在前額葉的控制下,存在 記憶抑制 過程抑制 以及 情境抑制 三種可能促成主動遺忘的機制[1]。

記憶抑制 是用其他事物模糊創傷記憶本身、幹擾創傷記憶的回憶,類似於註意力轉移,又被稱為人腦的安全閥,可以保護我們的心理健康。此外,由於個體的大腦結構基礎不同,也會存在記憶抑制能力上的個體差異[4]。

過程抑制 是一種影響形成、儲存或檢索記憶的必要過程來進行遺忘的機制。可以理解為,大腦阻止了創傷記憶的形成,比如讓它最開始就不完整;拒絕儲存它,導致它無法穩定存在;拒絕檢索它,導致你無法立即回想起創傷記憶。

但是,過程抑制不僅僅會影響創傷記憶,還可能會破壞保留其他記憶的過程[1]。如果過程抑制廣泛地產生,可能會破壞掉其它的記憶。

情境抑制 是透過抑制存取記憶所必須的心理環境的出現,來減少記憶喚起的機制。就像是有些人走夜路會感到害怕,還會不受控制地想起自己看過的鬼片,但只要不走夜路,也就不會想起自己怕鬼。

缺少特定的心理環境,就不會導致特定記憶的喚起。在這種機制下,受影響的記憶雖然無法存取,但是在儲存過程中仍然保持完整。

(圖源網絡,侵刪)

目前,對於這三種因素的關系以及發生的主次並沒有明確的研究結論,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一個人的身上可能同時發生這三種機制的作用過程。

正確認識遺忘

記憶研究的一個主要目標是理解我們為什麽會忘記。記憶心理學家Ribot認為, 適當的遺忘有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 [3]。

適當的遺忘是一種能力,只有既能記住對我們日常生活有用的資訊,又能遺忘那些無用的資訊,我們的生活才能越來越好。

這種主動機制擁有很多好處,比如減少錯誤、促進學習以及調節個人的情緒狀態,還可以幫助我們積極調整記憶狀態,以適應認知或情感目標。如果沒有這個「遺忘加速器」,精神性疾病就可能找上門來。

研究表明,侵入性記憶是許多精神病理的共同特征,遺忘那些會對自己產生傷害的記憶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關鍵能力[2]。

比如那些患有遺忘障礙的人,他們不能遺忘那些不必要的記憶,並且大部份患者還會不受控制地反復回憶起創傷事件、出現與創傷事件有關的夢境,引起嚴重的情緒問題,產生心理與生理兩方面的困擾,最終導致精神疾病的產生,如創傷後應激障礙、抑郁癥、精神分裂癥和強迫癥等。


【饑餓遊戲】中女主就展示出了PTSD癥狀 | (圖源網絡,侵刪)

或許你曾埋怨自己只能記住單詞書中的abandon,或許你曾在期末周來臨時幻想自己過目不忘,或許你會在上考場前祈禱自己背的知識都不要忘記。

但是,請永遠不要拋棄遺忘,也請記住遺忘好的一面,還有為保護你誕生的遺忘家族一員——主動遺忘。

作者:fresher

編輯: @Giocandaa

歡迎關註心理學科普平台@京師心理大學堂,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出品,奉獻百年積澱,帶你腦洞大開。任何形式的轉載請知乎私信聯系。

參考文獻

[1]Anderson, M. C., & Hulbert, J. C. (2021). Active forgetting: Adaptation of memory by prefrontal control.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Costanzi, M., Cianfanelli, B., Santirocchi, A., Lasaponara, S., Spataro, P., Rossi-Arnaud, C., & Cestari, V. (2021). Forgetting unwanted memories: Active forgetting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Journal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11(4), 241.
[3]楊天亮.(2016).負性情緒材料的主動遺忘:來自fMRI研究的證據(碩士學位論文,西南大學).
[4]王小剛.(2018).主動遺忘能力的大腦結構基礎及影響因素(碩士學位論文,西南大學).
[5]侯鑫. 主動遺忘的神經機制[D].西南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