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現在的食品科技相較於古代如此發達,那腐乳和即食麵調料哪個更鮮?

2024-08-23科學

現代食品科技有些優勢,但遠說不上「吊打」。

因為,在鮮味的「呈現」和「制造」上,現代食品科技並沒有太多顛覆性的進步,

更多是透過對各類鮮味物質特點的了解,做針對性的取長補短和深加工,調配出來更鮮美的食品。

——讓以前大廚師獨有的鮮味搭配經驗,變為食品工程師可以掌握的常識和技巧。

怎麽說呢?我們先來看看腐乳鮮味的秘密。

來源:Pexels

一、腐乳的鮮味是怎麽來的?

鮮味來源於蛋白質 ,相信很多關註食品科學的朋友們都知道。

腐乳的鮮味也是如此。

它的原料是蛋白質豐富的豆類(一般是黃豆):先把黃豆制作成豆腐,然後經過控制發酵後變成鮮味滿滿的腐乳~

在這個過程裏, 黴菌分泌的生物酶會把蛋白質隨機分解成胺基酸,以及多個胺基酸組成在一起的多肽、小分子肽

這個過程,就像你用刀把西瓜隨機切成大小不一的碎塊一樣,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不同位置切出來的西瓜碎味道還有細微的區別。
來源:1

比如下面左圖裏的 「胺基酸態氮」 ,就是胺基酸,在腐乳裏的含量大概是1.10g/100g,

「水溶性蛋白質」 裏除了上面的胺基酸態氮,其余的就是分解的不徹底的多肽和小分子肽了,含量大概是7.30-1.10 = 6.20g/100g。

它們各有各的呈味特點,先來說胺基酸吧。

胺基酸以鮮味為主,但不僅僅含有鮮味:

腐乳的18種常見胺基酸裏,鮮味胺基酸只有2種 ,谷胺酸和天門冬胺酸,其他的分別呈現甜味、苦味和胺基酸獨有的酸味。

為什麽我們嘗起來感覺鮮,而不是鮮、甜、苦、酸的大混合呢?

——因為這些甜味、苦味、酸味的表達並不像糖、咖啡和醋那麽強烈,更多是一種輔助味道,讓胺基酸的鮮味表現得不像味精一樣單薄,更立體。

比如家裏燉的湯那種飽滿的鮮,對比味精水那種單薄的鮮。

也就是說,胺基酸是腐乳中鮮味的主要來源。

其次, 腐乳中的整體味覺呈現還離不開小分子肽的貢獻

小分子肽的味道不是胺基酸或者味精(谷胺酸鈉)的那種鮮,我們在學術上有另一種叫法:

濃厚味、醇厚味 (Kokumi) ,也是近年比較火的「第六味」

它的味道,更像是肉類高湯、魚湯、大骨頭湯的那種渾厚的感覺,喝進嘴裏很舒服,和胺基酸提供的鮮味有1+1>2的效果。

舉個例子,如果你感覺這碗湯比較「有料」,也就是比較濃厚,那湯裏的小分子肽肯定不少。

這就是腐乳鮮味的全部秘密:胺基酸的鮮 + 胺基酸的輔助味 + 小分子肽的濃厚。

那麽,即食麵調料的鮮又有什麽秘密呢?

二、即食麵憑什麽「更鮮」

現在的即食麵,早就不是以前那種只加味精、醬油的產品了。

即食麵的鮮,實際是復合各種食材、食品配料的鮮感為一體打造的。

腐乳中的鮮味物質它也有,而且只是它整個鮮味體系中的一環——所以,這兩者的直接對比其實是有點不公平的。

比方說,有一種食品配料叫水解植物蛋白 (大豆),透過水解將大豆蛋白分解為胺基酸和小分子肽等,在有和腐乳相似的鮮味特點:

即食麵的配料表

其實,即食麵上的增鮮原料有著三大類:

  • 發酵鮮味 :味精,呈味核苷酸二鈉,酵母抽提物,玉米發酵醬粉,釀造醬油等;
  • 植物源鮮味 :水解植物蛋白,海帶、蘑菇、松茸等植物水解液;
  • 動物源鮮味 :動物肉湯(雞湯),海鮮湯(蝦汁、魚汁),骨頭湯(豬骨湯)等。
  • 發酵類的鮮味一般性價比高一些 ,主要是作為鮮感、濃厚感的主體,提供味覺的。

    像植物源、動物源鮮味一般比較有特點, 更多作為協調和修飾

    比如水解植物蛋白的鮮味爆發力,入口搶鮮,動物肉湯特有的渾厚感,以及內建的植物、動物的天然風味。

    如果你看完這篇回答再去留意一下即食麵的配料表, 會發現裏面增鮮配料的種類會超乎你想象 ,甚至連面餅裏都有:

    相比十多年前、我們小時候,現在即食麵的鮮味水平已經有了大振幅的提升:

    無論是鮮味的爆發感,鮮味的主體,鮮味的綿長、回甘,鮮味的協調性還有各種食材的風味都有食品原料去做針對性的加強。

    這種復合的鮮味和腐乳單一來源的鮮味相比,屬實有點欺負人了。

    最後

    雖然鮮味呈味的原理、生成的原理(發酵+水解)沒有顛覆性的改變,

    但這些年我們對各類鮮味物質的了解更深了,可以針對性地做各方面的強化。

    再延伸一下,大家平常吃到的各種調味品、零食、預制方便食品等,都會基於不同的需求去做針對性的鮮味強化,用的食品配料都不完全一樣。

    結果是,對於我這種吃貨來說,現在的食品吃起來真的是越來越停不下嘴了~

    ——謝謝閱讀!

    資料:

    1. 無需胺基酸就能合成多肽,是否有望解釋生命起源?_研究_反應_蛋白質
    2. 楊春暉,王文平,續丹丹,等. 黑豆腐乳的研制、品質評價及香氣成分分析. 食品科技. 2023,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