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機器人工業不斷進步,是否會使後發國家無法透過勞動密集型產業來發展經濟,進而國家發展之路在技術上被鎖死?

2015-02-15科學

你們對目前產業化的機器人是不是同科幻電影等同起來了,實際上業界遠遠還未做到能夠自主判斷的機器人,大部份實作的不是智能化是自動化。

然而自動化的成本其實蠻高,你看財務自動化已經搞了多少年了,算是國內最早實踐的辦公自動化領域之一了吧,從第一次掀起電算化高潮到ERP熱潮到現在的德勤機器人,20多年總有了,然而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業內有個黑色幽默:會計軟件比會計本身值錢多了。想想也是以前搞SAP,CO和FI模組一年的維護費用加起來比全財務部(包括財務領導)的薪金都要高好幾倍,然而你說這些軟件能脫開人全自動操作嗎?當然不行了,即便是國內的一個財務系統吧,只要你是上規模的公司,報價100萬不能少,附加各種維護、集團套用和子系統實際可能在200萬上下,然而即便10人左右的財務部,總體薪金很多加起來都沒100萬。

再說自動化生產線,按我經歷過的來說,有整線投資在30億左右,光控制軟件就4000多萬,然而不需要工人了嗎?當然也不是,質檢、監控、搬運、包裝、偵錯、維修該有的還是不能少。現有最好的模式是自動化生產配合人力資源優勢,讓機器和人各自發揮優勢,實際上只要國際間發展存在不平衡,機器成本永遠會大大高於人力成本,各個國家完全可以改變移民和派遣勞工政策引入外部勞務人員來彌補機器的高成本。與其擔心發展中國家無法透過勞動密集型產業來實作國家崛起,不如擔心下自己國家會否因為大量引進國外低薪酬勞工爆發劇烈的政治變革和社會問題吧。

另外弱弱地說一句,其實人力算是一種可再生資源,而制造機器的原料則不是,人若不接收教育其本身對於生產而言的價值是可以遠遠低於機器價值的,而教育本身又是要耗費成本的。